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谷 → 榖谷”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人物简介

维基
王三省(1499年—?年),字诚甫,号潼谷,陕西西安府同州朝邑县人。早年为国子生,正德十四年(1519年)以治《春秋》中式己卯科(1519年)陕西乡试第五十四名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三百二十九名,登第三甲第七十三名进士。嘉靖十年(1531年)升户部员外郎。历官保定府、嘉靖十四年(1535年)调河南彰德府,官至山西潞安府知府。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十四
字子同,号同谷,嘉靖戊子举人官知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公安人,字怀谷。嘉靖七年举人。事母孝。授巴县知县,有惠政,审案公正,收赋派役,不事鞭笞。秩满改知遂溪,到任七日辞归。居家二十余年,不至公府。地方官知其家贫,有所馈赠,亦不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9—1559 【介绍】: 明山东乐安人,字懋钦,一字梦虞,号愚谷,又号未村居士。嘉靖二年进士,除户部主事,出为江西提学佥事、南国子监司业,累官太仆寺卿,未履任而报罢。闲居二十年。性简重慎详,一意经术,谓汉儒去古未远,其说可信,又以六书正汉儒注疏舛误。有《愚谷集》。
维基
李舜臣(1499年—1559年),字懋钦,一字梦虞,号愚谷,又号未村居士。山东乐安县县城西南李鹊庄人(今山东省广饶县李鹊乡李鹊村)。李舜臣稳重文雅,气度甚伟,自幼好学,读书若渴,尤喜古文。治《书经》,由国子生中式己卯科(1519年)山东乡试第六十七名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二十五岁的李舜臣中会试第一(会元),殿试二甲第一(传胪),成进士,初授吏部文选司主事。因反对张璁「大礼议」事件而得罪皇帝,受廷杖,被罢免。后被起用,授员外郎,继又出任江西提学佥事,升南京国子监司业,晋为太仆寺卿,不久引病归里。从此致力于学,经、史、诗、文均有较高造诣,为明代著名学者。居家25年卒。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二四四
岑万,初名薮,字体一,号蒲谷。顺德人。明世宗嘉靖五年(一五二六)进士。授户部主事,管九江钞关。后历官布政司参议、云南副使、四川参政、河南右布政使、福建左布政使,年五十六致仕,徜徉林泉。有《蒲谷集》。明郭棐《粤大记》卷一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九有传。
维基
岑万(1500年—1575年),初名岑薮,字体一,号蒲谷,广东广州府顺德县人。明朝进士、官员。嘉靖四年(1525年)乙酉科广东乡试举人,五年(1526年)联捷丙戌科第三甲第149名进士,授户部主事,管理九江钞关,升礼部主客司员外郎,嘉靖十六年(1537年)五月升河南布政使司右参议,迁江西左参议,二十三年正月升云南按察司副使,累升四川按察使,二十九年二月升河南右布政使,转福建左布政使,因与巡按御史曾佩不合,三十一年十二月官员考察中以不及,被降职为江西左参政,三十三年三月迁广西按察使,升河南右布政使,三十五(1556年)正月考察以年老退休,时年五十六,徜徉林泉。著有《蒲谷集》。

人物简介

维基
孙光辉(1501年—1565年),字华国,号夹谷,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大庄人,明朝官员。仕至南京户部主事。嘉靖七年(1528年)中式戊子科举人,嘉靖八年(1529年),联捷己丑科三甲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大礼议后,翰林皆外放,官真定府推官。官至南京户部主事。民国《淄川县志》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1—1568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禄之,号酉室。家世名医,性颖敏,善书画古文词。嘉靖八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吏部员外郎,持法不阿,忤尚书汪鋐,贬真定通判。持身峻洁,不妄交一人,有清望。
维基
王谷祥(1501年—1568年),字禄之,号酉室,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明朝画家、政治人物。王谷祥出身官籍,应天府乡试中式第四十八名举人。嘉靖八年(1529年)二甲第四十五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工部屯田司主事。调吏部考功司,官至吏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里,随文徵明学画。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法会。云谷其号也。嘉善怀氏子。二十受具。修天台小止观。往郡之天宁。问所修何如于法舟济公。公曰。夫学以悟心为主。止观之要。不离身心气息。何能脱然。子之所修。流于下乘矣。因示以旨要。师力究之。一日受食。食尽而不知。碗忽堕地。猛然有省。恍如梦觉。公与印可。自是韬晦丛林。陆沉贱役。阅镡津集。见明教翁护法深心制行立愿。欲少似之。顶戴礼诵。至终夕不寐。入京。寓天界毗卢阁下。精进行道。尝入定数日不起。三年人无知者。复爱栖霞幽深。结庵于千佛岭下。始为陆五台公见知。时栖霞久废。陆公矢兴复之愿。请师住持。师举嵩山善公应命。移居山最深处。曰。天开岩吊影如初。一时宰官居士。因陆公开导。多造岩参。请师一见。即问。日用事无论贵贱僧俗。入室略无寒温。必展蒲团于地。令其端坐。返观甚至。终日竟夜无一语。临别必叮咛曰。人命无尝无空过日。再见。必问别后用心何如。故荒唐者。茫无以应。即欲见亦不敢近。以慈愈切而规益重。虽无门庭施设。使见者望崖。不寒而慄然。师一以等心相摄。从来接人。软语低声。一味平怀。未尝有辞色。时士大夫归依者。日益众。又不能入山。愿请见者。师以化导为心亦就见。岁一往来城中。至必主回光寺。每至则在家二众。归之如绕华座。师一视如幻化人。曾无一念分别心。故亲近者。如婴儿之傍慈母也。出城多至普德。臞鹤悦公。实出其教。师悯禅道绝响。于嘉靖丙寅冬。乃集五十三人。结坐禅期于天界。学人请问直捷用心处。师曰。举不顾即差互。拟思量何劫悟。又曰。古人道。终日吃饭。不嚼粒米。终日行路。不踏穿地。终日穿衣。不挂寸丝。如是用心。方有少分相应。有宰官问。如何是祖师意。师曰。有水皆含月。无山不带云。曰莫更有奇特否。师曰。不得将龟作鳖。师护法心深。不轻初学。不慢毁戒。僧有不律。亦不弃之。委曲引诱进于善。或有干法纪者。师闻不待求而往救。必恳恳当事。乃曰。佛法付嘱王臣为外护。唯在仰体佛心。辱僧即辱佛也。闻者莫不改容。释然必至解脱而后已。然竟罔闻于其人。听者亦未尝以多事为烦。久久皆知出于无缘慈也。了凡袁公未第时。参师于山中。对坐三昼夜不瞑目。师问曰。公何无妄念。公曰。我推我命。无科第子嗣分。故安心委命。无他妄想耳。师曰。我将以公为豪杰。乃一凡夫耳。圣人云。命繇自作。福繇已求。造化岂能拘人耶。于是委示。以改过积德。唯心立命之旨。公依教奉行。竟登进士。有子嗣憨师。为小师时。侍师弥谨。一日请曰。说者谓。某甲寿不长奈何。师曰。寿夭乃生死法。参禅乃了生死法。若一念不生。则鬼神觑不破。造化何能拘之耶。第患不明道眼耳。憨师将北行。师诫之曰。古人行脚。单为提明。己躬下事尔。当思。他日何以见父母师友。慎毋虚费草鞋钱也。其善诱掖人类如此。岁壬申。嘉禾吏部尚书默泉吴公。刑部尚书澹泉郑公。太仆五台陆公。与弟云台。同迎师归故山。诸公。时时入室问道。每见必炷香请益。执弟子礼。紫柏师。同平泉陆公。思庵徐公。谒师叩华严宗旨。师发挥法界圆融之妙。皆叹未曾有。当江南禅道草昧之时。出入多口之地。始终无一议之者。则师操行可知已。师居乡三年。所蒙化者千万计。一夕四乡之人。见师庵中发火。及明视之。师已寂然而逝矣。时万历乙亥正月也。世寿七十五。僧腊五十馀。葬于大云寺右。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
释法会,字云谷,姓怀氏,嘉善胥山人也。幼有逸志,颇厌尘嚣,投邑大云寺出家。初习瑜珈,会每叹曰:欲了生死,乃碌碌衣食邪?年十九,决志操方,乃登坛受具,闻天台小止观法门,专精修习。时法舟济禅师续径山之道,掩观于郡之天宁,会往参扣,呈其所修,舟曰:“止观之要,不依身心气息,内外脱然,子之所修流于下乘,岂西来意耶?学道必以悟心为主。”会悲仰请益,舟授以念佛审实话头,直令重下疑情。会依所教,日夜参究,寝食俱废。一日就食,食尽亦不自知,碗忽堕地,猛然有省,恍如梦觉。复请益舟,乃印可。阅《宗镜录》,大悟唯心之旨,从此一切经教及诸祖公案,了然如睹故物。于是,韬晦丛林,陆沈贱役。偶读《镡津集》,见明教大师护法深心,初礼观世音尊,日夜称名十万声。会愿效其行,遂载观世音像,彻宵不寐,礼拜经行,终身不懈。时江南佛法禅道绝然无闻,会初至金陵,寓天界毗卢阁下行道,见者称异。魏王闻之,乃请于西园丛桂庵供养,会住此入定三日夜。居无何,西林永宁请住报恩寺之三藏殿,会危坐一龛,绝无将迎,足不越阃者三年,人无知者。偶有权贵人游至寺,见会端坐以为无礼,谩辱之,会拽杖之摄山栖霞。栖霞者,本梁时开山,武帝凿千佛岭,累朝赐供赡田地。但道场荒废,殿堂为虎狼所穴,会爱其幽深,遂诛茅于千佛岭下,块然独处,影不出山。时有盗侵之,窃去所有,夜行至天明未能离庵,左右人获之,送至,会食以饮食,尽其所有持去,由是闻者感化。太宰五台陆公初仕祠部主政,访古道场,偶游栖霞,见会气宇不凡,雅重之。信宿山中,欲重兴其寺,以会为主持,会坚辞,举嵩山善以应命。善尽复寺故业,建禅堂,开讲席,江南丛林实肇于此,会之力也。道场既开,往来者众,会乃移居于山之最深处,曰天开岩,吊影如初。一时士大夫开风造谒,会目无贵贱,不问道俗,入室必掷蒲圃于地,令其端坐反观本来,甚至终日竟夜无一语,临别必叮咛曰“无空过日”,再见必问“别后用心难易若何”。非深造有得,则茫无以应。盖慈念愈切,绳纠益严,虽无门庭设施,见者望崖不寒而慄。了凡袁公未第时参谒山中,相对默默坐三日夜,但示以唯心立命之旨,奉教唯谨,事详《省身录》。丙寅冬,悯禅道绝响,乃集五十三人结坐禅期于天界,力拔憨山入众同参,指示向上一路。会垂老悲心益切,虽最小沙弥一以慈眼视之,遇之以礼,凡动静威仪无不耳提面命,循循善诱,见者人人以为亲已。寻常示人,特揭唯心净土法门,居恒安重寡言,定力摄持,孤山清修四十馀年,终身礼诵,未尝一夕辍。居乡三载,所蒙化者以千万计。一夜,四乡之人见庵中火发,及明趋视,会已寂然矣,时万历三年乙亥正月五日也。寿七十有五,腊五十,茶毗葬于寺右。憨山感其发迹入道因缘,亲蒙开示,礼塔于栖真,因募建塔亭,述其见闻而为之传,推为中兴禅道之祖。惜机语失录,无以发扬秘妙云。

人物简介

维基
黄华(1502年—?),字秀卿,号梓谷,四川潼川州遂宁县人。乙酉四川乡试第六十七名举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第二甲第四名进士。观户部政,授户部主事,升员外郎,郎中。嘉靖十九年(1540年)知直隶松江府。改苏州府知府,致仕。隆庆改元,起为光禄寺少卿。
吕颙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吕颙(1503年—1566年),字幼诚,号芹谷,陕西庆阳府宁州人。陕西乡试第七名举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式戊戌科会试第八十九名,登第二甲第六十八名进士。历官刑部主事,二十一年往南直隶江北录囚,以所领舛错,不行奏请举正而隐蔽,被降调河南府通判,累迁南京刑部郎中、襄阳府知府。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卒,年六十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3—1582 【介绍】: 明陕西泾阳人,字介夫,号石谷。官工部司务。先为湛若水弟子,继受学于吕楠。楠称其守道不回,有学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3—1570 【介绍】: 明湖广崇阳人,号春谷。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历南京太仆寺卿、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不为严嵩所喜,谪为福建参政。有《南京太常寺志》、《春谷集》。
维基
汪宗元(1503年—1570年),字子允,号春谷,湖广武昌府崇阳县人,军籍。湖广乡试第二十三名举人。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会试第一百六名,登第三甲第二百零九名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十一月迁南京工科给事中,十六年二月因父亲汪文盛为都御史,例当回避,改任兵部武选主事。嘉靖十八年(1539年)改尚宝司丞,二十年八月升本司少卿,二十一年闰五月升司卿,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三月,迁南京太仆寺少卿,修《马政条例》。二十四年六月升南京鸿胪寺卿,二十七年正月升南京太仆寺卿。修《太常志》,辑《国朝名臣所建白经济考》。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漕运,因不附严嵩,三十年二月考察,降职为福建布政司参政,寻转右布政使,外御倭寇,内察民苦。转江西左布政使,治政如闽。三十三年十二月升应天府府尹,三十五年二月改顺天府,九月晋通政使,三十六年二月考察致仕。
边侁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边侁(1503年—?),字行甫,号贞谷,直隶河间府任丘县人,官籍。嘉靖四年(1525年)乙酉科顺天乡试第六名举人,十一年(1532年)中式壬辰科会试第一百三十七名,二甲第五十六名进士。户部观政,选翰林院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调礼部主事,历光禄寺寺丞、尚宝司司丞、尚宝司少卿,谪泽州知州,调道州知州。
洪庭桂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洪庭桂(1504年10月28日—1574年10月5日),字德馨,号芹谷,福建南安人,徙居晋江,同进士出身。嘉靖十三年(1534年)甲午科福建乡试第七十一名举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式戊戌科会试第六十一名。嘉靖十七年(1538年)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二十八名。授行人司行人,擢河南道监察御史,后降江西按察司知事,擢德兴县知县。因罢归乡,杜门不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应天府上元人,字仲贻,号石城。嘉靖十四年进士。官至南京尚宝司卿,以人言罢归。为顾华玉高第弟子。归田三十年,日以赋咏自娱,以耆宿嗣华玉主盟词坛。卒年八十三。有《二台集》、《归田集》等。
维基
许榖(1504年—?),字仲贻,号石城,应天府上元县匠籍福建福州府侯官县人。应天府乡试第六十七名举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式乙未科会试第一名,登第二甲第十一名进士。丁忧归,服阕授户部主事,调礼部、吏部主事,升员外、郎中,出为江西提学佥事,官至南京尚宝司卿。嘉靖三十年三月以考察致仕,去官归,家居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