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牙板  拼音:yá bǎn
乐器名。以象牙制成的拍板。参见「拍板」条。
《漢語大詞典》:象筵
(1).象牙制的席子。多形容豪华的筵席。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堂设象筵,庭宿金悬。” 唐 陈子昂 《麈尾赋》:“承正人之嘉庆,对象筵与宝瑟。” 宋 晏殊 《望仙门》词:“管絃声细出帘櫳,象筵中。”
(2).喻冰雪之地。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雪中游玄都观见忆》诗:“人披鹤氅出,马踏象筵行。”
《國語辭典》:象板  拼音:xiàng bǎn
乐器名。用两块片状板,一头以绳子联结而成的乐器。参见「拍板」条。《金瓶梅》第四三回:「内院歌姬,紧按定银筝象板。」
《國語辭典》:象箸  拼音:xiàng zhù
象牙制成的筷子。《韩非子。喻老》:「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史记。卷一四。十二诸侯年表》:「纣为象箸而箕子唏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
分類:象牙筷子
《國語辭典》:牙笏  拼音:yá hù
象牙制的笏板,古代臣子上朝时所用。后亦用于道士朝见真人或斋醮科仪。《西游记》第一一回:「太宗闻言,抬头观看,只见那人:头顶乌纱,腰围犀角。头顶乌纱飘软带,腰围犀角显金厢。手擎牙笏凝祥霭,身著罗袍隐瑞光。」《红楼梦》第一○二回:「法师们俱戴上七星冠,披上九宫八卦的法衣,踏著登云履,手执牙笏,便拜表请圣。」
《漢語大詞典》:象辂(象輅)
亦作“ 象路 ”。 以象牙为饰的车子,为帝王所乘。周礼·春官·巾车:“象路、朱樊缨,七就,建大赤以朝,异姓以封。” 郑玄 注:“象路,以象饰诸末。”释名·释车:“天子所乘曰玉輅,以玉饰车也。輅亦车也。谓之輅者,言行於道路也。象輅、金輅、木輅,各随所以为饰名之也。”隋书·礼仪志四:“讲之旦,皇帝服通天冠、玄纱袍,乘象輅,至学,坐庙堂上。”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车驾宿大庆殿:“仪仗车輅谓信幡、龙旗、相风鸟、指南车、木輅、象輅、革輅、金輅、玉輅之类,自有三礼图可见,更不缕缕。”
《漢語大詞典》:象尊
古代的一种酒器,其形如象或凤凰。一说以象牙饰尊。《周礼·春官·司尊彝》:“其再献用两象尊。”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象尊,以象凤皇。或曰以象骨饰尊。”
《漢語大詞典》:牙轴(牙軸)
象牙或骨角制成的书、画卷轴。旧唐书·经籍志下:“经库皆鈿白牙轴,黄縹带,红牙籤;史书库鈿青牙轴,縹带,緑牙籤;子库皆雕紫檀轴,紫带,碧牙籤;集库皆緑牙轴,朱带,白牙籤,以分别之。”
《漢語大詞典》:齿革(齒革)
上古特指象牙和犀牛皮。书·禹贡:“厥贡……齿革、羽毛。” 孔颖达 疏:“云:‘元龟象齿。’知齿是象牙也……革之所美,莫过於犀,知革是犀皮也。”周礼·天官·内府:“凡四方之币献之金玉、齿革、兵器,凡良货贿入焉。”引申为珍贵的器物材料。 明 唐顺之 《赠张地官督赋江南》诗:“舳艫接水通千里,齿革盈筐备五材。”
《漢語大詞典》:象弭
以象牙装饰末稍的弓。《诗·小雅·采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朱熹 集传:“象弭,以象骨饰弓弰也。” 汉 张衡 《吴都赋》:“贝胄象弭,织文鸟章。” 南朝 梁 江淹 《横吹赋》:“至於贝胄象弭之威,织文鱼服之容, 鄞山 锡刃, 耶溪 铜锋,皆陆断犀象,水斩蛟龙。” 唐 郑锡 《度关山》诗:“象弭插文犀,鱼肠莹鸊鵜。”
分類:象牙装饰
《漢語大詞典》:象簟
象牙制作的席子。《文选·左思〈吴都赋〉》:“桃笙象簟。” 刘逵 注:“桃笙,桃枝簟也。 吴 人谓簟为笙。又折象牙以为簟也。”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声色》:“牀披象簟,户垂罗荐。” 清 厉鹗 《题新修云林寺图为巨涛和尚作一百韵》:“凉轩凄象簟,燠馆熨貂茵。”
分類:象牙席子
《漢語大詞典》:象环(象環)
(1).象牙环。礼记·玉藻:“ 孔子 佩象环五寸而綦组綬。” 孔颖达 疏:“佩象环者,象牙有文理,言己有文章也;而为环者,示己文教所循环无穷也。” 唐 李商隐 《端午日上所知剑启》:“厠玉玦于君侯,拟象环於夫子。”
(2).刀环的一种。其形如象。隋书·礼仪志七:“次左右前侍,掌御寝南门之左右,并银甲,左执师子环,右执象环长刀。”
分類:象牙刀环
《國語辭典》:大牙  拼音:dà yá
1.臼齿。
2.大门牙。《醒世姻缘传》第五○回:「后来传到连举人耳朵,把个连举人的大牙几乎笑吊。」
《國語辭典》:牙旗  拼音:yá qí
天子或将军所立于军营前的大旗,因竿上以象牙为饰,故称为「牙旗」。《文选。张衡。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缤纷。」宋。陆游 将至金陵先寄献刘留守诗:「别都王气半空紫,大将牙旗三丈黄。」
《漢語大詞典》:齿角(齒角)
(1).指象牙与犀角或鹿角。周礼·地官·角人:“角人掌以时徵齿角凡骨物於山泽之农。” 郑玄 注:“山泽出齿角骨物,大者犀象,其小者麋鹿。”亦泛指一般兽类的齿和角。吕氏春秋·决胜:“诸搏攫柢噬之兽,其用齿角爪牙也,必託於卑微隐蔽,此所以成胜。” 晋 左思 《吴都赋》:“毛羣以齿角为矛鋏。”
(2).嘴边。《封神演义》第二一回:“留有吐儿名誉在,至今齿角有餘芳。”
《漢語大詞典》:牙管
象牙制的笔管。亦指精良的毛笔。南史·范岫传:“在 晋陵 唯作牙管笔一双,犹以为费。” 唐 郑亚 《〈会昌一品集〉序》:“每牙管既拔,芝泥将熟,尝於前席亲授笔札。” 明 袁宏道 《惠泉见黄平倩大书作字》诗:“ 金龙池 上作书时,牙管如飞我亦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