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谴咎(譴咎)
谴责;责罪。后汉书·刘恺传:“后尚书案其事,二府并受谴咎,朝廷以此称之。” 前蜀 杜光庭 《李忠顺司徒拜保护章词》:“俗怀咨怨,民抱伤嗟;有一於斯,式彰谴咎。” 明 曾鹤龄 《送许太守还任河间序》:“出纳甚严且密,毫髮不敢有违,违则谴咎立至矣。”
分類:谴责责罪
《漢語大詞典》:谴罪(譴罪)
责罪。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殡柩者役于伽蓝:“夫人曰:‘我生享国封,不为不尊,而死亦鬼耳。况以遗骸滓秽佛界之地,得不大谴罪,而姑役使之,亦幸矣。’”
分類:责罪
《漢語大詞典》:谤咎(謗咎)
毁谤和责罪。 唐 元稹 《叙奏》:“僭忝恩宠,无是之速者,遭罹谤咎,亦无是之甚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三节:“苟且因循,求免谤咎,那里还有功夫用心思为国呢?”
分類:毁谤责罪
《國語辭典》:声讨(聲討)  拼音:shēng tǎo
声明罪状而加以讨伐。如:「声讨叛逆」。
《漢語大詞典》:青鬼
佛教语。青色的鬼。在地狱呵责罪人者。 唐 刘禹锡 《南中书来》诗:“淫祀多青鬼,居人少白头。” 唐 施肩吾 《宿南一上人山房》诗:“青鬼来试人,夜深弄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