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朴讷(樸訥)  拼音:pú nà
朴实而木讷。《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琰传》:「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
《國語辭典》:纯质(純質)  拼音:chún zhí
各部组织均匀,且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的单一成分物质。包括元素及化合物。也称为「纯物质」。
《漢語大詞典》:质古(質古)
质朴古雅。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二:“﹝ 辛愿 ﹞为人质古,不嫻世事。”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有 魏武 乐府风,制词质古,一洗駢偶之习。” 清 恽敬 《〈坚白石斋诗集〉序》:“是故 秦 权 汉 尺,以为质古;《山经》《水经》,以为博雅。”
分類:质朴古雅
《漢語大詞典》:散朴(散樸)
亦作“ 散朴 ”。 失去质朴。《汉书·循吏传·黄霸》:“浇淳散朴,并行伪貌,有名亡实,倾摇解怠。” 唐 吴筠 《览古》诗之二:“三皇已散朴,五帝初尚贤。”
分類:失去质朴
《漢語大詞典》:雅质(雅質)
雅正质朴。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郑善夫》:“ 继之 ( 郑善夫 )雅质,故铺叙之言独长。”
《漢語大詞典》:质略(質略)
亦作“ 质畧 ”。 质朴简略。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质略易通,寓目则了。”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三:“ 前汉 初,去古未远,风俗质略。” 明 方孝孺 《傅氏字说》:“古人之於字名,所以自别而称於人,不计美恶也。 商 以前质畧,盖有徒名而无字者, 周 之文盛矣, 周公 、 孔子 文之所从出也。”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清 代中叶,北方之士,咸朴僿蹇冗,质略无文。”
《漢語大詞典》:质陋(質陋)
质朴简陋。 明 张瀚 《松窗梦语·风俗纪》:“至於诸省会,余所歷览,率质陋无华,甚至纤嗇贫窶。”
《漢語大詞典》:质鲁(質魯)
质朴鲁钝。世说新语·品藻“ 曹蜍 、 李志 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人皆如此,便可结绳而治”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言人皆如 曹 李 质鲁湻慤,则天下无姦民,可结绳致治。”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褒赠伊川:“而浮伪之徒……外示恬默,中实躁竞;外示质鲁,中实姦滑。”明史·周遇吉传:“京营将多勛戚中官子弟,见 遇吉 质鲁,意轻之。”
分類:质朴鲁钝
《漢語大詞典》:质易(質易)
(1).指买卖交易。 宋 文同 《奏为乞修洋州城并添兵状》:“閭巷井邑,百货填委,实四方商贾质易毕至之地。”
(2).质朴坦率。 宋 叶适 《巩仲至墓志铭》:“性质易,无岸谷。暇日,载一瓢独行田野,不问岐路,抵暮而返。”
《漢語大詞典》:醇古
亦作“醕古”。 古朴,淳美质朴。世说新语·方正“皇太子圣质如初” 刘孝标 注引 晋 干宝 《晋纪》:“皇太子有醇古之风,美於信受。”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六:“ 赵君貺 为 吉水 宰,清澹醇古,有古循吏风。” 清 方宗诚 《〈桐城文录〉序》:“然是时风气初开,人心醕古朴茂。”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四章五:“到了 朱熹 ,以为‘平淡醇古’,定为 景差 所作,但此说不一定可信。”
《國語辭典》:拙朴(拙樸)  拼音:zhuó pú
朴实、率真。如:「画家用拙朴的笔触,描绘农村田园的美景。」
分類:质朴真率
《漢語大詞典》:诚质(誠質)
诚实、质朴。汉书·郊祀志:“奉天之道,贵以诚质大得民心也。”隋书·礼仪志一:“良由天神高远,义须诚质,今从汎祭五帝,理不容文。” 唐 柳宗元 《答元饶州论政理书》:“今若非市井之征,则捨其产而唯丁田之问,推以诚质,示以恩惠,严责吏以法,如所陈一社一村之制,递以信相考,安有不得其实?”
分類:诚实质朴
《漢語大詞典》:素辞(素辭)
质朴的语言。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序:“﹝ 徐干 ﹞少无宦情,有 箕 潁 之心事,故仕世多素辞。” 吕向 注:“多有质素之言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包何:“诗传者可数。盖流离世故,卒多素辞,大播芳名,亦当时望族也。”
分類:质朴
《漢語大詞典》:质野(質野)
语本《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后用“质野”形容质朴鄙俗。晋书·纪瞻传:“故忠弊质野,敬失多仪。”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一:“江外土人,质野不驯,见人輒避。” 姚华 《论文后编》:“质野之作,典籍不收。”
《漢語大詞典》:朴疏(樸疎)
见“ 朴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