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赠米
倒贴
贴米
贴费
贴运
打贴补
叨贴
赔贴
《漢語大詞典》:赠米(贈米)
古代官府留待贴补经费不足的米。 元 顾瑛 《张仲举待制以京口海上口号见寄瑛以吴下时事答之》诗之五:“用钱赠米该加七,纳户身悬百结衣。”《六部成语注解·户部》:“赠米:赠乃贴补之意。留备济助各费之不足者。”
《國語辭典》:倒贴(倒貼)  拼音:dào tiē
1.俗称女子与男子恋爱而供给他金钱称为「倒贴」。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肥马轻裘,待你一身,倒贴了奁房和你为眷姻。」
2.未得到应该获得的利益,反而还要出钱。《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这班人气极,白费功夫不算,又倒贴了本钱,万分懊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然而既然是倒贴了他的膏火教出来的,也要念念这个学得本事的源头。」也作「倒赔」。
《漢語大詞典》:贴米(貼米)
因米的成色差而以米贴补。 清 冯桂芬 《与许抚部书》:“今则斛不必甚大,公然唱筹计数,七折八扣,而淋尖踢斛捉猪,样盘米、贴米等,尤在其外。”自注:“挑除米色,不出私费,即讲贴米。”
分類:成色贴补
《漢語大詞典》:贴费(貼費)
贴补耗费。清史稿·食货志三:“州县既多浮收,则米色难於精择。运军既有贴费,受兑亦不復深求。”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铸银》:“纹银大者为元寳,小者为锭,或重百两,或重五十两,以至二三两,用之于市肆,则耗损频多,有加耗,有贴费,有减水……之殊,畸重畸轻,但凭市侩抱持垄断。”
分類:贴补耗费
《漢語大詞典》:贴运(貼運)
贴补漕粮运输的损耗部分。清史稿·食货志三:“初,各省漕粮改为官收官兑,赠贴名称, 山东 、 河南 谓之润耗, 江苏 、 安徽 谓之漕贴, 浙江 谓之漕截, 江西 、 两湖 谓之贴运,其数多寡不一,随粮徵给。”参见“ 贴赠 ”。
《漢語大詞典》:贴赠(貼贈)
封建时代,以漕运亏损为名,要民户补贴其损耗部分。 清 齐彦槐 《海运四诗寄潘吾亭观察》:“贴赠有银米,几抵脚价中。”清史稿·食货志三:“ 康熙 十年,议定 江寧 等府起运耗米及正粮一体贴赠, 苏 、 松 、 常 三府改折灰石,帮贴漕折等银悉免之。”
《国语辞典》:打贴补(打贴补)  拼音:dǎ tiē bǔ
私自拿钱出来贴补。如:「晚会开销不足的馀额,只好由大家拿钱出来打贴补。」
分类:私自贴补
《國語辭典》:叨贴(叨貼)  拼音:tāo tiē
受他人好处或请求他人原谅时的用语。《金瓶梅》第六二回:「这一家子,那个不叨贴他娘些儿?可是说的,饶叨贴了娘的,还背他不道是。」也作「叨光」、「佔光」。
分類:贴补沾光
《漢語大詞典》:赔贴(賠貼)
赔垫贴补。 鲁迅 《彷徨·离婚》:“ 慰老爷 不是劝过我四回么?连爹也看得赔贴的钱有点头昏眼热了。” 茅盾 《微波》:“近来米价贱,他收了租米完粮,据说一亩田倒要赔贴半块钱,哪里还能跟六七年前相比呀!”
分類:赔垫贴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