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资产阶级革命(資産階級革命)
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结果是国家政权由封建地主阶级手中转到资产阶级手中,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
《漢語大詞典》: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简称“民主革命”。有资产阶级领导的和无产阶级领导的两种。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也称“新民主主义革命”。1905-1907年的俄国革命是第一次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在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这种革命虽然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但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为目的,而是以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为目的,并为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作好准备。
《漢語大詞典》: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简称“庸俗经济学”。只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表面现象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体系。18、19世纪之交随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阶级斗争的激化而产生。创始人是法国的萨伊和英国的马尔萨斯。这种经济学流派很多,其实质是将古典经济学理论庸俗化,否定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國語辭典》:唯美主义(唯美主義)  拼音:wéi měi zhǔ yì
十九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文艺思想。主张艺术只为本身的美而存在,即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审美的标准应不受道德、功利、社会风气等影响。
《國語辭典》:五权宪法(五權憲法)  拼音:wǔ quán xiàn fǎ
依据国父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将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权力各自平等相维,以五院组织中央政府,行使五种治权。
《國語辭典》:兴中会(興中會)  拼音:xīng zhōng huì
国父孙中山先生最初组织的革命团体。光绪二十年(西元1894)创立于美国檀香山。入会者须宣誓「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
《漢語大詞典》:兴无灭资(興無滅資)
兴无产阶级思想、灭资产阶级思想的简称。
《漢語大詞典》:小有产者(小有産者)
小资产阶级分子。 韦君宜 《告诉》:“天为甚么赋与了我这一副小有产者多感的神经质的心性?”
分類:资产阶级
《國語辭典》:辛亥革命  拼音:xīn hài gé mìng
清宣统三年(西元1911),岁次辛亥,十月十日同盟会在武昌所发动的革命,各省纷纷响应,终于推翻满清政府,结束君主专制时代,创建了中华民国。
《漢語大詞典》:新模范军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会组织的军队。1645年组建,称“新军”,后被称为“新模范军”。共二万二千人,基本由自耕农组成,由克伦威尔负责指挥。在英国两次内战中发挥巨大作用。1649年共和国成立后,成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镇压人民运动的工具。
《国语辞典》: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  拼音:wú chǎn jiē jí zhuān zhèng
无产阶级以革命手段摧毁资产阶级而建立的政权形式。其主要任务为压制资产阶级反抗力量,澈底消灭资本主义势力,建立社会主义以过渡到共产主义。
《國語辭典》:自由主义(自由主義)  拼音:zì yóu zhǔ yì
一种思想或运动,主张以个人为目的,强调包括国家在内的社会经济势力不应对个人的自由与权利有所干涉。
《國語辭典》:功利主义(功利主義)  拼音:gōng lì zhǔ yì
1.泛指一切以行为的结果来衡量是非的学说。如中国古代申不害、韩非等的思想,或西方古希腊的哲人派等。
2.英国学者边沁所提倡的概念。认为行为的是非,取决于能否具有增加快乐或减少痛苦的功用。
《漢語大詞典》:工团主义
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小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思潮。20世纪初流行于欧洲和拉丁美洲。主要代表有法国索烈尔、拉加德尔等。将工会(即工团)与政党对立起来,认为工会才是团结和领导工人的唯一组织形式,否认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漢語大詞典》:工贼(工賊)
工人队伍中被资产阶级收买,出卖工人阶级利益,破坏工人运动的人。 茅盾 《子夜》十三:“我只问你,裕华丝厂里各派走狗工贼在工人中间的活动,难道不要想个对付的办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