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55,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正资
资性
资财
循资
资身
资善
大资
资深
资给
成资
禀资
资望
资忠
资产
文资
《韵府拾遗 支韵》:正资(正资)
金史王维翰传教坊乐工阶至四品换文武正资服金紫
《國語辭典》:资性(資性)  拼音:zī xìng
天赋的性情。《汉书。卷七一。彭宣传》:「臣资性浅薄,年齿老眊。」《儒林外史》第九回:「他今年十七岁,资性倒也还聪明的。」
《國語辭典》:资财(資財)  拼音:zī cái
1.资金财货。《国语。越语下》:「今其祸新民恐,其君臣上下,皆知其资财之不足以支长久也。」《三国演义》第一回:「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
2.资质才干。《汉书。卷四九。晁错传》:「今以陛下神明德货,资财不下五帝。」
《漢語大詞典》:循资(循資)
按年资逐级晋升。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士有待次之滞,官无暂旷之职,勤久者有迟叙之叹,勛高者有循资之屈。” 宋 司马光 《乞优老上殿札子》:“愿陛下慎选德望材器为众所服,知治体,晓兵略者以代之,不可以不择其人之可否,使循资累叙而为之也。”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到三十岁上,循资该出贡了,他是个有才有志的人,贡途的前程是不屑就的。”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选人在职、非在职者并循资。”
分類:年资晋升
《漢語大詞典》:资身(資身)
资养自身;立身。汉书·韩信传:“寄食於漂母,无资身之策。” 宋 陆游 《散发》诗:“从来耻作资身策,老去终怀报国心。”《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回:“过了数日, 苏秦 欲出游列国,乃请於父母,变卖家财,为资身之费。”
分類:自身立身
《漢語大詞典》:资善(資善)
(1).书院名。 宋 时皇太子就学之所。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三:“ 大中祥符 八年, 仁宗 封 寿春郡王 ,以 张士逊 、 崔遵度 为友,讲学之所为 资善堂 。此 资善 之名所由始也。自后元良就学所皆曰‘资善’。”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六:“ 谓 等因请师傅十日一赴 资善堂 ,宾客以下,隻日互陪侍讲,从之。”
(2). 明 代训导太子读书的官员。明史·职官志二:“东宫官属……又置 资德院 资德一人,资善二人。”
《漢語大詞典》:大资(大資)
(1).谓巨大的资本,重要的凭借。《商君书·弱民》:“今夫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
(2). 宋 代资政殿大学士的简称。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本朝官称初无所依据…… 观文 、 资政殿 皆有大学士, 观文 称大观文,而 资政 称大资。”
《國語辭典》:资深(資深)  拼音:zī shēn
富有经历资格。如:「资深记者」、「资深飞行员」、「她已在校服务十年,是资深教师之一。」
《漢語大詞典》:资给(資給)
(1).天资聪敏,言语便捷。 汉 刘向 说苑·敬慎:“高上尊贤,无以骄人;聪明圣智,无以穷人;资给疾速,无以先人;刚毅勇猛,无以胜人。”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辨不入道,而应对资给,是谓口辨, 乐毅 、 曹邱生 是也。”
(2).资助,供给。三国志·蜀志·刘璋传:“ 璋 资给 先主 ,使讨 张鲁 ,然后分别。” 唐 蒋防 《霍小玉传》:“ 玉 常以薪蒭衣服,资给於 崔 。”
(3).货财富足。《晋书·郤詵传》:“官得其人,则事得其序;事得其序,则物得其宜;物得其宜,则生生丰植,人用资给,和乐兴焉。”
(4).资财给养。《北史·邢峦传》:“昔 邓艾 、 钟会 率十八万众,倾中国资给,裁得平 蜀 。”南史·何尚之传:“时或遣军北侵,资给戎旅,悉以委之。”
《漢語大詞典》:成资(成資)
(1).任职满期。 宋 曾巩 《襄州乞宣洪二郡状》:“臣今任至今年九月成资。”
(2).现成的基业。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七年:“ 冉閔 乘 石氏 之乱,奄有成资,是宜天下服其强矣,而祸乱方始,固知天命不可力争也。”
《漢語大詞典》:禀资(稟資)
犹禀姿。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二:“故 江西 制置招讨使侍郎 吴公 ,稟资明鋭,遭世艰虞。”
《國語辭典》:资望(資望)  拼音:zī wàng
资格与声望。《晋书。卷六七。郗鉴传》:「愔自以资望少,不宜超莅大郡,朝议嘉之。」
《漢語大詞典》:资忠(資忠)
实行忠义之道。 晋 潘岳 《闲居赋》:“是以资忠履信以进德,修辞立诚以居业。” 晋 刘琨 《答卢谌诗》:“资忠履信,武烈文昭。” 宋 曾巩 《明州谢到任表》:“自効驱驰,敢废资忠之义;庶依长育,未愆致养之私。”
分類:实行忠义
《國語辭典》:资产(資產)  拼音:zī chǎn
财物、田地、房屋的总称。《后汉书。卷七五。宦官传。张让传》:「扶风人孟佗,资产饶赡,与奴朋结,倾竭馈问,无所遗爱。」
《漢語大詞典》:文资(文資)
文职。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二月癸酉,詔择 柴氏 族人最长一人除京官,已在班行,则换文资。” 宋 曾巩 《代翰林侍读学士钱藻遗表》:“伏望圣慈,并於文资内安排。”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本朝后族、戚里,祖宗以来例不得任文资。”
分類:文资文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