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棱层(稜層)  拼音:léng céng
1.山势高耸突兀。唐。宋之问〈嵩山天门歌〉:「纷窈窕兮岩倚披以鹏翅,洞胶葛兮峰棱层以龙鳞。」唐。岑参〈出关经华岳寺访法华云公〉诗:「开门对西岳,石壁青棱层。」
2.狰狞的样子。《法苑珠林》卷五:「形容长大,恒弊饥虚,体貌粗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也作「楞层」。
3.形容人面容非常瘦削。如:「几年不见,她已满头白发、棱层瘦弱。」
《國語辭典》:拔俗  拼音:bá sú
超脱世俗。《后汉书。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仲长统》:「至人能变,达士拔俗。」南朝齐。孔稚圭 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云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國語辭典》:传奇(傳奇)  拼音:chuán qí
1.唐朝裴铏著小说,以传奇为名,后人则泛称唐人文言小说及模仿其体例的作品为「传奇」。
2.宋、元戏文、诸宫调、元人杂剧常取材自唐人传奇,故泛称此类敷演故事的作品为「传奇」。
3.明、清时代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称为「传奇」,以别于北方杂剧,每本大致为四十出,《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为著名作品。
4.离奇而超乎寻常。如:「传奇人物」、「传奇故事」。
《国语辞典》:踰矩  拼音:yú jǔ
超越常规,不守规矩。《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國語辭典》:侵官  拼音:qīn guān
侵犯他人的职权。《左传。成公十六年》:「侵官冒也,失官慢也。」《国语。晋语八》:「伯华曰:『外有军,内有事。赤也,外事也,不敢侵官。』」
《漢語大詞典》:超躐
(1).超越,走到别人前面去。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 邯郸 枕上事,且饮且田猎。或昏眠委翳,或妄走超躐。”
(2).指越级提拔;迅速升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宋煇 係直龙图阁,便除待制,太超躐,欲且与脩撰。”宋史·选举志一:“以年劳取人,可以絶超躐,而不无贤愚同滞之叹;以荐举取人,可以拔俊杰,而不无巧佞捷进之弊。”
《國語辭典》:过度(過度)  拼音:guò dù
1.超越适当的限度。《红楼梦》第六七回:「况且姑娘这病,原是素日忧虑过度,伤了气血。」
2.给与。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旧官行掯勒些东西,新官行过度些钱。」
《國語辭典》:过渡(過渡)  拼音:guò dù
1.横越江河。《三国演义》第二七回:「今黄河渡口关隘,夏侯惇部将秦琪据守,恐不容将军过渡。」《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下昼时节,是有一个湖州姓吕的客人,叫我的船过渡,到得船中,痰火病大发。」
2.事物由某种地位、状态移转到另一种地位、状态的过程。《孽海花》第三○回:「她进行的步骤,第一要脱离金家的关系,第二要脱离金家后过渡时期的安排。」
《漢語大詞典》:迈古(邁古)
(1).超越古代。 唐 陈子昂 《谏曹仁师出军书》:“将欲郊祭天地,巡拜 河 洛 ,建明堂,朝万国,斯迈古之盛礼也。” 明 朱鼎《玉镜台记·渡江击楫》:“足下智勇才略,超今迈古。” 清 曾国藩 《槐阴书屋图记》:“我朝大儒林兴,号为迈古。”
(2).勉力学古。 明 陈子龙 《杂诗》之七:“逐时多近娱,迈古怀长忧。高节励贞亮,芬芳耀千秋。”
《漢語大詞典》:超腾(超騰)
(1).跳跃;翻腾。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子独不见夫玄猿乎?当其居桂林之中,峻叶之上,从容游戏,超腾往来。” 唐 李邕 《斗鸭赋》:“超腾兮往来,澄潭为之濆濩。”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三·钱塘十咏:“超腾 渤澥 三千界,照耀 阎浮 四百州。”《东周列国志》第四四回:“一军凡三百乘,无不超腾而上者。”
(2).飞腾;驰骤。《文选·王褒〈洞箫赋〉》:“状若捷武,超腾踰曳,迅漂巧兮。” 吕向 注:“簫声状如捷武之人,超腾於空也。” 唐 李白 《东海有勇妇》:“学剑 越 处子,超腾若流星。” 宋 陆游 《夜归》诗:“须臾一饱各散去,帆席健快如超腾。” 明 刘基 《春夜》诗:“如彼老马,心念超腾。”
(3).超越,凌驾。 唐 王勃 《拜南郊颂》序:“若夫应运而生,继天而作,鼓动千载之下,超腾百王之上。”
(4).越级提升。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百官迁除,各有常度,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諂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
《國語辭典》:僭号(僭號)  拼音:jiàn hào
冒用帝王的尊号。《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南吴伊何,僭号称王。」《三国演义》第九三回:「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傕、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上。」
《漢語大詞典》:独冠(獨冠)
超越别人,独占首位。南齐书·吕安国周盘龙等传论:“ 盘龙 饶勇,独冠三军。”文献通考·经籍二:“唯 王弼 之学,独冠古今。以 弼 为本,採诸説附益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秘府二 王 之迹,独冠千古。”
《漢語大詞典》:超俗
(1).避开世俗;脱离尘世。 汉 王逸 《九思·守志》:“攄羽翮兮超俗,游陶遨兮养神。”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始悟超俗之理,非庸琐所见矣。” 宋 范成大 《次韵李子永见访》之一:“混俗休超俗,居家似出家。”
(2).出众;超越凡俗。《歧路灯》第七回:“ 东宿 看见两箇学生品貌超俗,早已喜不自胜。” 严复 《救亡决论》:“超俗之士,厌制艺则治古文词;恶试律则为古今体。”
《漢語大詞典》:偏胜(偏勝)
(1).谓一方超越另一方;失去平衡。 宋 秦观 《与乔希圣论黄连书》:“今病本於肝而久饵苦药,使心有所偏胜,是所谓以火救火。” 清 姚鼐 《复鲁絜非书》:“偏胜之极,一有一絶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
(2).指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一》:“此数主者,虽性分学力各有偏胜,然未有不从事於学者也。”
《國語辭典》:俊迈(俊邁)  拼音:jùn mài
才识卓越过人。《宋史。卷四四二。文苑传四。萧贯传》:「俊迈能文,尚气概。」
《漢語大詞典》:冯陵(馮陵)
亦作“ 冯凌 ”。
(1).进迫;侵陵。左传·襄公八年:“焚我郊保,冯陵我城郭。”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於时 宋 兵冯陵,旗鼓侵逼。”新唐书·郭子仪传:“比 吐蕃 冯陵而不能抗者,臣能言其略。”《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 楚 自 若敖 蚡冒 以来,世修其政,冯陵 江 汉 ,积岁年。” 清 李渔 《奈何天·攒羊》:“敌势冯凌,那杀气漫天説也惊。”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天津新议续议:“今以数万里外不宾之荒服,一旦冯陵中夏,竟使爝火争明,十日并生。”
(2).凌驾,超越。 宋 沈遘 《代人奏请更定科场约束状》:“剽薄后进,则冯凌於上。”
(3).意气发扬貌。 唐 杜甫 《今夕行》:“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梟卢。” 明 文徵明 《除夜》诗:“少日冯陵都遣却,只将双髩待明朝。”
(4).犹凭持。《宋书·谢晦传》:“又以陛下富於春秋,始览政事,欲冯陵恩幸,闚望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