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趋 → 趍趨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趋阙(趨闕)
趋赴朝廷;奔赴京城。汉书·成帝纪:“詔曰:‘朕承天地,获保宗庙,明有所蔽,德不能绥,刑罚不中,众冤失职,趋闕告诉者不絶。’” 唐 韩愈 《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 杨燕奇 ﹞遂率诸将校之子弟各一人,閒道趋闕,变服诡行,日倍百里,天子嘉之。”
《漢語大詞典》:趋迎(趨迎)
(1).向前迎接;应接。 金 王若虚 《鄜州龙兴寺明极轩记》:“公退饭餘,呼马而出,僕夫或不请所之,知其必适是也。比及其门,呵喝有声,主人者趋迎而笑,知其必为吾也。”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专精课治,何业不就?而时日耗于趋迎,精神殫于餽遗,帣韝鞠跽,东西奔驰。”
(2).奉承;讨好。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侦戏》:“但有当事朝绅,肯来纳交的,不惜物力,加倍趋迎。”《天雨花》第十回:“依然照旧多荣耀,狐群狗党又趋迎。”
《國語辭典》:趋附(趨附)  拼音:qū fù
趋承附随。《宋史。卷三四七。李昭󿻽传》:「与今之人友,或趋附而陷于祸,吾宁与十者友,久益有味也。」
《漢語大詞典》:异趋(異趨)
不同的志趣。《淮南子·泰族训》:“ 箕子 、 比干 异趋而皆贤。”清史稿·张煌言传:“ 煌言 尝谓 成功 曰:‘招讨始终为 唐 ,真纯臣也。’ 成功 亦曰:‘侍郎始终为 鲁 ,与吾岂异趋哉?’”
分類:志趣
《漢語大詞典》:趋班(趨班)
(1).群臣朝见时疾行就位。 宋 苏轼 《神女庙》诗:“百神自奔走,杂沓来趋班。”
(2).借指在京当官。 明 汤显祖 《答淮抚李公五十韵》:“附尾睎騏驥,趋班失凤鸞。”
《骈字类编》:南趋(南趋)
唐书王武俊传是时滔悉幽蓟兵与回纥围贝州将绝白马津南趋洛
《漢語大詞典》:趋末(趨末)
亦作“趍末”。
(1).追求细枝末节。汉书·礼乐志:“夫奢泰则下不逊而国贫,文巧则趍末背本者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今世相承,趋末弃本,率多浮艷。”
(2).指从事、趋尚工商业。汉书·成帝纪:“乡本者少,趋末者众。”汉书·东方朔传:“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 颜师古 注:“末谓工商之业。” 宋 王安石 《风俗》:“趋末之民,巧伪未尽抑。”
《漢語大詞典》:龙趋(龍趨)
如龙奔趋。形容迅疾。文选·张衡〈西京赋〉:“千乘雷动,万骑龙趋。” 张铣 注:“雷动龙趋,言迅疾也。” 唐 王勃 《拜南郊颂序》:“金箱玉匱,司空凭百胜之威;鶚视龙趋,将军仗万全之畧。”
《漢語大詞典》:趋世(趨世)
奔走于世俗之事。 宋 苏轼 《海月辩公真赞》:“人皆趋世,出世者谁?” 宋 林逋 《赠胡乂》诗:“高节嫌趋世,常流笑学仙。”
分類:奔走世俗
《韵府拾遗 虞韵》:入趋(入趋)
李商隐表小国行人外藩下士皆得入趋凤阁仰望兽樽
《骈字类编》:云趋(云趋)
素问云趋雨府湿化乃敷海王廷扬登瀛洲赋天策开府四 云趋
《漢語大詞典》:风趋(風趨)
纷纷趋附;纷纷归向。旧唐书·令狐楚传:“求请者诡党风趋,妄动者羣邪云集。”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无名子谤议:“且两京常调,五千餘人,书判之流,亦有硕学之辈,莫不风趋 洛邑 ,雾委 咸京 。” 清 吴敏树 《记钞本震川文后》:“盖世常习於已成,风趋於众慕,而当其人之时,未有不忽且笑者也。”
《漢語大詞典》:趋名(趨名)
追求声名。列子·杨朱:“老子曰:‘名者实之宾’,而悠悠者,趋名不已。” 唐 王观 《早行》诗:“趋名与趋利,行役几时休。”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八·朝鲜采风录:“浮海知今是,趋名悟昨非。”
分類:追求声名
《骈字类编》:乐趋(乐趋)
王磐太庙上梁文共劝乐趋之役咸成百日之功
《漢語大詞典》:鲤趋(鯉趨)
犹鲤庭。 明 皇甫濂 《悼子乘》诗:“悵怳 鲤 趋日,礼训犹用情。” 清 黄鷟来 《沈阳立春日感事述怀寄张四明西一百二十韵》:“帐冷停鸞驭,庭閒失 鲤 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