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惊仆(驚仆)
受惊吓而跌倒。《西游补》第十一回:“谁想那小童儿走走话话,他不曾抬头看见 行者 ,忽然见了 行者 ,七窍红流,惊仆不醒。” 明 陆粲 《庚巳编·巨蚌》:“一岁十月间,蚌张口滩畔,有妇浣衣,谓是沉船,引一足踏其上,蚌亟闭口而沉没,水溅面冷如冰,妇为之惊仆。”
《國語辭典》:跌足  拼音:dié zú
跺脚。《三国演义》第二四回:「田丰以杖击地曰:『遭此难遇之时,乃以婴儿之病,失此机会,大事去矣!可痛惜哉!』跌足长叹而出。」《文明小史》第一三回:「教士听了制台的话,看他甚为高兴,制台故意又连连跌足道:『国家平时患无人才,等到有了人才,又被这些不肖官吏任意凌虐。』」也作「跌脚」。
《国语辞典》:跌破  拼音:dié pò
1.因跌倒而摔伤、摔破。如:「弟弟打球时不小心把膝盖跌破了。」
2.下跌并突破上次的低位。如:「你的股票,已跌破面值。」
《漢語大詞典》:蹶失
亦作“蹷失”。 失足跌倒。 唐 裴铏 《传奇·聂隐娘》:“﹝二女﹞能於峭壁上飞走,若捷猱登木,无有蹶失。”新五代史·杂传·冯道:“过 井陘 之险,惧马蹷失,不敢怠於衔轡。”
分類:失足跌倒
《國語辭典》:绊倒(絆倒)  拼音:bàn dǎo
走路时,脚部绊到东西,身体失去重心而跌倒。
《漢語大詞典》:蹄踣
亦作“蹏踣”。 失足跌倒。 王闿运 《到广州与妇书》:“水手粗疏,每下篙竹,喧呼叫跳,足若蹏踣,号声惨洌。”
分類:失足跌倒
《國語辭典》:踬顿(躓頓)  拼音:zhì dùn
颠仆困顿。《晋书。卷七三。庾亮传》:「加以向冬,野草渐枯,往反二千,或容踬顿,辄便随事筹量,权停此举。」
《國語辭典》:跌脚(跌腳)  拼音:dié jiǎo
跺脚。表示悲痛、慎怒或悔恨。《红楼梦》第六九回:「贾琏会意,只悄悄跌脚说:『我忽略了,终久对出来,我替你报仇。』」也作「跌足」。
《國語辭典》:跛蹶  拼音:bǒ jué
失足跌倒。汉。焦延寿《易林。卷六。复之萃》:「蜉蝣载盆,不能上山,脚推跛蹶,顿伤其颜。」
《漢語大詞典》:蹶踬(蹶躓)
跌倒,颠仆。高子遗书·会语:“学者是箇明眼的人,高低垤坳了了,行去不至蹶躓。”
分類:跌倒颠仆
《国语辞典》:倒仰  拼音:dào yǎng
1.仰面向后跌倒。如:「天雨路滑,他一不留心跌了个倒仰。」
2.形容非常生气的样子。《红楼梦》第六九回:「我听见这话,气个倒仰。查是谁说的,又查不出来。」
《漢語大詞典》:伤蹶(傷蹶)
受伤跌倒。喻遭受挫折。晋书·庾亮传:“及后伤蹶,责踰先功。”
《漢語大詞典》:蹶踣
颠仆,跌倒。 宋 苏舜钦 《杜公求退第二表》:“气衰而步趋已艰,齿堕而语言不正;陟降左右则常虞蹶踣,议论政事则莫能开陈。”
分類:颠仆跌倒
《國語辭典》:摔跟头(摔跟頭)  拼音:shuāi gēn tou
跌倒。如:「这孩子常常摔跟头。」
《漢語大詞典》:滑跌
因脚下打滑而跌倒。 鲁迅 《热风·智识即罪恶》:“在这谈话时,我们本已滑跌了几百交了。”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我上岸走不上几步,就被一块乱石绊倒,滑跌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