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跌宕  拼音:dié dàng
1.行为放纵不拘。《文选。江淹。恨赋》:「脱略公卿,跌宕文史。」《三国志。卷三八。蜀书。简雍传》:「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也作「跌荡」。
2.形容文章音节抑扬顿挫。如:「文章贵于跌宕生姿,波澜变化。」也作「跌荡」、「跌踼」。
《國語辭典》:跌宕昭彰  拼音:dié dàng zhāo zhāng
文章的气势放纵不拘,文意鲜明。南朝梁。萧统 陶渊明集序:「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
《国语辞典》:跌宕不群  拼音:dié dàng bù qún
放纵不拘,超群出众。如:「老师运笔题字时的气度,充分表现出跌宕不群的个性。」
《国语辞典》:跌宕遒丽(跌宕遒丽)  拼音:dié dàng qiú lì
形容文辞或书法豪放不羁,刚劲逸丽。《清史稿。卷五○三。吴熙载传》:「植之,道光十九年举人。通经,以诗鸣,世臣尤称甚书,谓其跌宕遒丽,锻炼旧拓,血脉精气,奔赴腕下,熙载未之敢先。」
《漢語大詞典》:风流跌宕(風流跌宕)
气度超脱,潇洒放逸。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所谓无道学气者,非但风流跌宕之曲、花前月下之情,当以板腐为戒,即谈忠孝节义与説悲苦哀怨之情,亦当抑圣为狂,寓哭於笑,如 王阳明 之讲道学,则得词中三昧矣。”红楼梦第十四回:“那 宝玉 素闻 北静王 的贤德,且才貌俱全,风流跌宕,不为官俗国体所缚。” 清 徐嘉 《论诗绝句》之九:“风流跌宕数 陈髯 , 湖海楼 高揖 子瞻 。”
《國語辭典》:跌宕不羁(跌宕不羈)  拼音:dié dàng bù jī
放纵心志,不受拘束。元。周密《齐东野语。卷四。潘庭坚王实之》:「殿试第三人,跌宕不羁,傲侮一世。」也作「跌荡不羁」。
《漢語大詞典》:跌宕风流(跌宕風流)
潇洒放逸而富有才华风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诸君子跌宕风流,自是佳话。”《花月痕》第四三回:“ 羽侯 道:‘跌宕风流,我要贺三钟哩。’”亦作“ 跌荡风流 ”。 清 余怀 板桥杂记·珠市名妓附见:“ 白门 娟娟静美,跌荡风流,能度曲,善画兰。”
《漢語大詞典》:跌宕格
诗的风格之一。以豪放潇洒不拘常格为其特点。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僧皎然》:“诗式云:‘诗有跌宕格二品:一曰越俗,其道如黄鹤临风,貌逸神王,杳不可羈……二曰骇俗,其道如 楚 有 接舆 , 鲁 有 原壤 ,外亦惊俗之貌,内藏达人之度。’”
《國語辭典》:跌宕昭彰  拼音:dié dàng zhāo zhāng
文章的气势放纵不拘,文意鲜明。南朝梁。萧统 陶渊明集序:「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
《漢語大詞典》:宕跌
跌宕。谓富于变化,不呆板。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韩 、 魏 、 陈 、 宋 ,地界南北之间,故 苏 张 之横放, 韩非 之宕跌,起於其间。”
分類:跌宕呆板
《漢語大詞典》:振摆(振擺)
(1).抖动。海内十洲记·炎洲:“时人号为火浣布……国人衣服垢污,以灰汁浣之,终无洁浄。唯火烧此衣服两盘饭间,振摆,其垢自落。”
(2).犹跌宕。 唐 任华 《杂言寄李白》:“至於他作,多不拘常律,振摆超腾,既俊且逸。”
分類:抖动跌宕
《國語辭典》:波澜(波瀾)  拼音:bō lán
1.波浪、波涛。《文选。刘桢。杂诗》:「安得肃肃羽,从尔浮波澜。」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2.比喻世事或人心的起伏变化。《晋。陆机。君子行》:「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三:「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3.比喻文章气势壮阔。唐。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文章曹植波澜阔,服食刘安德业尊。」唐。方干 越中逢孙百篇诗:「上才乘酒到山阴,日日成篇字字金;镜水周回千万顷,波澜倒泻入君心。」
《國語辭典》:澜翻(瀾翻)  拼音:lán fān
波涛翻腾。比喻文章或说话的气势雄壮,变化激烈诡奇。唐。韩愈 记梦诗:「夜梦神官与我言,罗缕道妙角与根,挈携陬维口澜翻。」宋。苏轼 题李景元画诗:「闻说神仙郭恕仙,醉中狂笔势澜翻。」
《國語辭典》:顿挫(頓挫)  拼音:dùn cuò
停顿或急促收音。晋。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老残游记》第一○回:「听那角声,吹得呜咽顿挫,其声悲壮。」
《國語辭典》:高逸  拼音:gāo yì
清高脱俗。如:「他的画作风格高逸,深受名人雅士的喜爱。」
《漢語大詞典》:奇宕
(1).犹放荡。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范允谦》:“ 唐 杜牧之 奇宕挑达,半卧粉黛中以老。”
(2).新奇跌宕。 清 吴敏树 《与朱伯韩书》:“同里 毛西垣 孝廉,淳雅之士,为诗流丽奇宕,乃非时辈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