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郑州管城人,字应之。邵雍门人。笃信好学,为人挺劲不屈。官至学士。自布衣至为官,均以未尝有求于人、亦未尝假人言色为标榜,极为程颐所称许。
全宋文·卷一六六二
杨国宝,字应之,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吕公著外甥,邵雍门人。官至学士。与弟环宝安贫乐道,笃信好学,为程颐称许。见《伊川集》卷七《祭杨应之文》,《伊洛渊源录》卷七,《宋元学案》卷三三,《宋史翼》卷七。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岑象求,字岩起,梓州(今四川三台)人。举进士。神宗熙宁中为梓州路提举常平。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知郑州,徙利州路转运判官,改提点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六、三九一、四○四)。五年,为殿中侍御史。六年,出为两浙路转运副使。七年,入为户部郎中(同上书卷四四八、四六○、四七四)。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以权尚书刑部侍郎为覆按山陵使(《宋会要辑稿》礼三三之二三)。后除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未几致仕。崇宁三年(一一○四)入元祐党籍。有《吉凶影响录》十卷,一作八卷(《宋史·艺文志》),已佚。《元祐党人传》卷三有传。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一七九四
岑象求,字岩起,梓州郪县(今四川三台)人,一说中江(今四川中江)人。举进士,熙宁中累官梓州提举常平。元祐元年,除利州路运判。二年,知郑州,改和州路提刑。四年,入为考功郎中。五年九月,迁殿中侍御史,历金、吏、户三部郎中,出知郓州。元符三年,改判南京国子监,加直龙图阁。建中靖国元年,权尚书刑部侍郎。终宝文阁待制致仕。崇宁中列入元祐党籍。著有《吉凶影响录》八卷(存)。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一、三九四、四○四、四三○、四四八、四七四,《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一、礼三三之二三,《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二,《郡斋读书志》卷三下,《万姓统谱》卷六五,《蜀中广记》卷二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齐州章丘人,字文叔。李清照父。早年用意经学。神宗熙宁间进士。哲宗元祐中为太学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绍圣时,通判广信军。历任校书郎、著作佐郎、礼部员外郎、京东提点刑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罢职,崇宁元年入元祐党籍。约卒于崇宁四年,年六十一。工词章,论文主“诚”。有《洛阳名园记》。
全宋诗
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今属山东)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八),调冀州司户参军、郓州教授。入补太学录,转太学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哲宗绍圣中,通判广信军。召为校书郎,迁著作佐郎、礼部员外郎,出提点京东刑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入元祐党籍。卒年六十一。有诗文四十五卷(《后村诗话》续集卷三),已佚。《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今录诗九首。
全宋文·卷二七九二
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今山东济南)人。时方以诗赋取士,格非独留意经学,著《礼记精义》十六卷。熙宁九年登进士,调济州司户参军,试学官,为郓州教授。入补太学录,再转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绍圣时编元祐章奏,累官礼部员外郎、提点京东刑狱,以党籍罢。卒年六十一。工词章,著有《洛阳名园记》一卷(存)、《永洛城记》一卷、《史传辨志》五卷。见《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八,《宋史》卷二○二、二○五及卷四四四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祥符人,字持正。第进士。累官太常博士,治狱苛峻。迁江淮发运、陕西转运副使,知广、潭、庆州。哲宗绍圣中,召为卫尉、大理卿,迁工部侍郎。俄知开封府、瀛州、成都府。徽宗立,上书颇诋时政。后为南京留守,坐上书言事落职。入党籍,卒。
全宋文·卷二五七一
路昌衡,字持正,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人。起进士,元丰二年为太常博士,四年为开封府司录参军。八年为江淮发运。元祐元年为陕西转运副使,继知广州,徙荆南、潭州、庆州。绍圣中召为卫尉、大理卿,迁工部侍郎。元符元年以宝文阁待制知开封府。出知瀛州,徙永兴军,进直学士、知成都。徽宗朝,坐李清臣狱事,责居郢州。起知滁州、定州、复知开封府,徙南京留守。又坐前上书事,落职入党籍,卒。见《宋史》卷三五四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成都双流人,字伯修。登进士第。为荣州推官。熊本经制梓夔,辟为干当公事。凡攻讨招袭,建南平诸城寨,皆出其画。以功擢提举秦凤路常平,徙两浙。徽宗时累官户部侍郎。建言陕西止输边粮于州,而令量取道里费助边籴,岁省籴价五百万,公私便之。后历知青、杭、越三州。卒年六十五。
全宋文·卷二二一三
宇文昌龄,字伯修,成都双流(今四川双流)人。举进士甲科,调荣州推官。熊本经制梓夔,辟昌龄干当公事,以功擢提举秦凤路常平,改两浙。神宗以司农寺图籍不肃,选官釐整,以昌龄为主簿,遂拜监察御史。历官尚书比部、吏部员外郎、京西转运副使、左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直秘阁。后历知梓、寿州、河中府及邓、郓、青等州。徽宗立,召为刑部侍郎,徙户部,以宝文阁待制知开封府,历知青、杭、越三州。卒年六十五。《宋史》卷三五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咸平人,字祖德。登进士第。神宗元丰中,历任大理评事、监察御史等。哲宗时,累官殿中侍御史。与杨畏合攻苏颂、刘挚、范纯仁,乞进用章惇、安焘、吕惠卿。章惇为相,擢侍御史,进刑部侍郎。后出知蔡州。卒年四十八。
全宋文·卷二三五四
来之邵,字祖德,开封咸平(今河南开封)人。登进士第,由潞州司理参军为刑部详断官。元丰中改大理评事,七年,御史中丞黄履荐为监察御史。哲宗时为太府丞,提举秦凤常平、利州成都路转运判官。入为开封府推官,复拜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绍圣初,章惇相,擢为侍御史,进刑部侍郎,以直龙图阁出知蔡州。卒,年四十八。《宋史》卷三五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睦州建德人,字晦叔。英宗治平四年进士。初任洛阳尉,作《久旱微雨诗》,为司马光所称荐,遂知名。累官提点湖南刑狱、京西转运使。
全宋诗
江公著,字晦叔,睦州建德(今浙江建德东北)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初为洛阳尉(《竹庄诗话》卷一六)。哲宗元祐初通判陈州,历提点湖南刑狱,京西转运使(《施注苏诗》卷二九《送江公著知吉州》注)。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常州晋陵人,字醇夫。胡宿从子。以荫登第,为编修敕令官。哲宗绍圣初,累进宝文阁待制。为熙河帅,遣将击羌郎阿章,皆败死,时转运判官秦希甫议弃湟、鄯州,宗回持不可。会徽宗弃鄯州,夺宗回职,知蕲州。因兄宗愈入元祐党籍,罢郡。后起知秦州,进枢密直学士,徙永兴军等。大观中卒,谥敏节。
全宋文·卷二一一一
胡宗回,字醇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宿从子。用荫登第,为编修敕令官、司农寺干当公事、京西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京东陕西转运使、吏部郎中。绍圣初,以直龙图阁知桂州,进宝文阁待制。坐系平民死,降集贤殿修撰、知随州,改秦州、庆州,复为待制。帅熙河,夺职知蕲州。还,为待制。历庆、渭、陈、延、澶。以兄入党籍罢郡。未几录其坚守湟、鄯之议,起知秦州。进枢密直学士,徙永兴、郑州、成德军,复坐事去。大观中卒,赠银青光禄大夫。《宋史》卷三一八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成都双流人,字授之。蹇周辅子。第进士。以泗州推官,提举江西常平,继父行盐法。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右司谏。哲宗绍圣中,累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请类编元祐章牍,使缙绅之祸,无一得脱。以奉使辽国无状,黜知黄州。旋除龙图阁待制、知扬州。徽宗立,除名勒停,放归田里。蔡京为相,复拜刑部、礼部侍郎,为翰林学士进承旨。坐事黜知汝州、苏州,谪单州团练副使、江州安置,又坐移永州。会赦,复官中奉大夫卒。
全宋文·卷二五九一
蹇序辰,字授之,双流(今四川双流)人,周辅之子。神宗朝举进士,历泗州推官、提举京西、江西常平。元丰中,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右司谏。元祐初,改司封员外郎。周辅得罪,以序辰成其恶,降签书庐州判官。起知楚州,提点江东刑狱。绍圣中,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礼部尚书。后坐事黜知黄州,改龙图阁待制、知扬州。徽宗立,中书言其类元祐章牍,傅致语言,指为谤讪,诏除名放归田里。蔡京为相,复拜刑部、礼部侍郎,为翰林学士,进承旨。屡为言者所劾,黜知汝、苏州,谪单州团练副使、江州安置。会赦,复官中奉大夫,遂卒。见《东都事略》卷九八,《宋史》卷三二九有附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郭时亮,字明仲(《山右石刻丛编》卷一五《晋祠题名》)。神宗元丰四年(一○八一),为定州教授、颍州团练推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二)。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为河东路提举常平。四年,权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事(同上书卷四九二)。元符元年(一○九八),召为秘阁校理(同上书卷五○一)。二年,权发遣河东转运副使(同上书卷五○五)。
全宋文·卷二二三八
郭时亮,临江军新淦(今江西新干)人。熙宁六年登进士第。元丰中知繁昌县、充定州州学教授。后为海州通判、河东转运副使等。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一,《栾城集》卷二九,道光《福建通志》卷九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邵武人,字敦礼。神宗熙宁三年进士第一。哲宗绍圣中累迁中书舍人、给事中。性狠愎,喜谀附,尝密言王圭于册立时有异论,圭遂追贬。坐举王回出知济州,徙洪州,以牟利黩货闻。曾布引为吏部,布罢而出知定州。徽宗政和末卒。
全宋诗
叶祖洽,字敦礼,邵武(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除集贤殿校理。三年,提点淮南西路刑狱(同上书卷三九一、四一四)。七年,知海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六)。绍圣中,入为左司郎中、起居郎、中书舍人、给事中。元符二年(一○九九),知济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八)。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以曾布荐,为吏部侍郎(《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四三)。布罢,黜提举建州武夷山冲佑观(同上书职官六七之三八)。久之,起知洪州,改亳州。政和末,卒。《宋史》卷三五四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二七一
叶祖洽,字敦礼,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熙宁三年策进士第一,签书奉国军判官,判登闻鼓院,知湖州。元祐中历职方、兵部员外郎,加集贤校理,进礼部郎中。因对策讪及宗庙,出提点淮西刑狱。七年知海州。绍圣中入为左司郎中,起居郎,累迁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侍郎、权吏部尚书。元符二年出知济州,徙洪州,改瀛州。崇宁元年入为尚书吏部侍郎,旋罢,为集贤殿修撰,提举建州武夷山冲佑观,出知定州。大观元年十二月再知洪州,改亳,加徽猷阁直学士。政和末,卒。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职官六七之三八,《宋史》卷三五四有传。
孙路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人,字正甫。第进士。以荐为御史,出判河州,徙兰州。以捍御夏人功除陕西转运判官。哲宗元祐初,为礼部员外郎,据理阻司马光弃河、湟之意。迁右司郎中,以直龙图阁知庆州。章惇柄国,复议取弃地,路以六日完城垒。累进龙图阁直学士、知熙州,拜兵部尚书、知成都。坐事贬知兴国军。徽宗立,历知永兴军、河中府,卒。
全宋文·卷二○二九
孙路,字正甫,开封(今河南开封)人。进士及第。元丰中为司农丞,召对,不合新政,下迁主簿,求通判河州,徙兰州。以捍御夏人功,进五阶,除陕西转运判官。元祐初,为吏部、礼部员外郎,侍讲徐王府。迁右司郎中,以直龙图阁知庆州,加宝文阁待制,筑兴平、横山。进龙图阁直学士,徙知熙州。召拜兵部尚书,俄坐事削职知兴国军。徽宗立,历知太原、河南、永兴军、河中府,卒。《宋史》卷三三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邠州人,字芸叟,号浮休居士、碇斋。英宗治平二年进士。为襄乐令。尝上书反对王安石新法。神宗元丰四年,从高遵裕征西夏,因作诗述及宋军久屯失利情形,谪监郴州酒税。哲宗元祐初,以司马光荐,召为监察御史。进秘书少监,使辽,加直秘阁、陕西转运使,知陕、潭、青三州。徽宗立,擢右谏议大夫。徙吏部侍郎,寻以龙图阁待制知同州。崇宁初坐元祐党籍,贬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复集贤殿修撰。性慷慨,以敢言称。嗜画,题评精确,亦能自作山水。为文豪迈有理致,尤长于诗。有《画墁集》等。
全宋诗
张舜民,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为襄乐令。神宗元丰中,应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宜文字。元丰六年(一○八三),因作《西征回途中》诗,贬监邕州盐米仓,改监郴州酒税。哲宗元祐初,以司马光荐,为监察御史,又因言事出通判虢州。元祐九年(一○九四),以秘书少监出使辽国,使回为陕西转运使,历知陕、潭、青三州,元符中罢。徽宗即位,召为右谏议大夫,旋出知定州,改同州。入元祐党籍,贬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复集贤殿修撰,卒于政和中。著有《画墁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八卷。《宋史》卷三四七有传。张舜民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画墁集》(其中诗四卷)为底本。校以鲍廷博刊《知不足斋丛书》本(简称鲍本)。四库所辑张舜民诗较草率,今又从《永乐大典》残本中辑得二十九题三十三首,编为第五卷。又《画墁集》卷七、卷八为《郴行录》,中有记行诗十二首,再益以自《全芳备祖》等书中所辑集外诗及断句,合编为第六卷。
全宋文·卷一八一三
张舜民,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碇斋,邠州(治今陕西彬县)人。治平二年进士,为襄乐令。元丰四年,从高遵裕征西夏,因作诗述及宋军久屯失利之情,坐谪监邕州盐米仓,又改监郴州酒税。元祐初,以司马光荐,召为监察御史,累擢吏部侍郎。崇宁初,坐元祐党,谪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复集贤殿修撰。舜民慷慨喜论事,以刚直敢言称。见《宋史》卷三四七本传、卷二○三、二○六、二○八、《艺文志》二、六、七。著有《使辽录》一卷、《郴行录》一卷、《南迁录》一卷、《画墁录》一卷、《画墁集》一百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吉州永丰人,字梦授。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历知穰县。哲宗元祐六年,召为监察御史,疏言苏轼指斥先帝,出为湖北转运判官,改知临江军。绍圣初,复为监察御史,极力斥去议主元祐者。历迁侍御史,坐事出知兴国军,徙江州。徽宗即位,召为左谏议大夫,极言蔡京、蔡卞过恶,迁户部侍郎。卒年六十九。
全宋诗
董敦逸,字梦授,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清同治《永丰县志》卷一五)。历知穰县、弋阳县。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召为监察御史,以事出为湖北转运判官,改知临江军、兴国军、江州。元符三年(一一○○),知荆南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一)。召为左谏议大夫,迁户部侍郎,卒,年六十九。《宋史》卷三五五有传。
全宋文·卷一七六二
董敦逸,字梦授,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嘉祐八年进士及第,历知穰、弋阳县、梓州转运判官。元祐六年,召为监察御史。弹奏程颐,又论苏轼、苏辙谤毁先帝、违拒君命,乞减杀「川党」太盛之势。坐中伤大臣,元祐八年罢,出为湖北运判。绍圣初,复除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左司谏、侍御史,凡议论主元祐者斥去之。后以谏废孟后,迕哲宗意,四年末,出知兴国军,徙江州。徽宗即位,加直龙图阁、知荆南,召入为左谏议大夫,极言蔡京、蔡卞过恶。迁户部侍郎,卒,年六十九。《宋史》卷三五五有传,又见光绪《江西通志》卷二一。
刘唐老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四○八
刘唐老,字寿臣,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少有文名。熙宁七年为襄州司户参军,随其父使辽,任书写机宜文字。元祐二年召试馆职合格,授秘阁校理。除太常博士,迁右正言、兵部员外郎。出知绛州,移提点秦凤路刑狱。绍圣中入元祐党籍,黜监桂阳监盐酒税。徽宗即位,复朝奉郎直秘阁,知曹州,改相州。崇宁二年除名勒停,再入党籍,五年复官。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五、职官六七之一九、选举三一之三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五一、三九五、四○八、四四二、四五六、四六八、四七四、四九○、四九三,《东都事略》卷三○,《元祐党人传》卷四,《宋史翼》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