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1—1159 【介绍】: 宋洛阳人,字希真,号岩壑,世称洛川先生。初以布衣负重望,屡辞徵召。高宗绍兴二年,应召为迪功郎,赐进士出身。历秘书省正字、浙东提刑。因与主战派李光来往,被罢官,寓居嘉禾。晚年受秦桧笼络,除鸿胪少卿,为时论所讥。桧死,废黜。善画山水,工诗词及乐府。有《樵歌》。
全宋诗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岩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为枢密行府咨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岩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词学图录
朱敦儒(1081-1159) 字希真,号岩壑。洛阳人。有词集《樵歌》三卷。
全宋文·卷三五○三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字希真,号岩壑老人,时称洛川先生,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志行高洁,虽布衣而有朝野之望,尝数召而不就。绍兴初,召为迪功郎。赐对,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六年,改左奉郎,兼权兵部郎中。历通判临安府、枢密行府咨议参军,除秘书郎,改都官员外郎。十四年,除两浙东路提刑。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守本官致仕。二十五年召对,落致仕,授鸿胪少卿,寻依前致仕。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九。工诗词,著有《岩壑老人诗文集》、《猎较集》、《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樵歌》三卷(存)。《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蔡安持,字资中,睢阳(今河南商丘)人(《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宋代分册)。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为右通直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九之二○)。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为发运副使(同上书职官四二之三五)。重和元年(一一一八)官兵部侍郎时以事降官(同上书职官六九之二)。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八六三
蔡安持(?——一一二四),字资中,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哲宗绍圣初为右通直郎。徽宗时官两浙提点刑狱。政和初为江淮发运副使。四年,为河南尹,寻除迹古殿直学士。七年,迁工部侍郎,换刑部,进兵部。官终龙图阁学士、光禄大夫。宣和六年四月卒。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九之二○、职官四二之三五、职官四二之三六、职官六一之三四、职官六九之二、仪制一一之九,《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二。
章公弼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馀干人,字右夫。哲宗绍圣初进士。授建宁主簿,闻朝廷废刘挚、范纯仁,托疾不起。徽宗宣和间官至礼部侍郎,引疾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2—1144 【介绍】: 宋蔡州人,字藏一。徽宗崇宁二年进士。高宗建炎初历尚书右丞、中书侍郎。三年,拜右仆射兼御营使。苗傅、刘正彦之变时,以善事斡旋,保护之功居多。出知洪、江州。绍兴二年,以吕颐浩力荐,再相,主和议及定都临安。先后诋毁李纲,排斥赵鼎,为时论所轻。与秦桧有隙,桧秉政,废居八年。卒谥忠靖。有《秀水闲居录》。
全宋诗
朱胜非(一○八二~一一四四),字藏一,蔡州(今河南汝南)人。一说姑苏(今江苏苏州)人(《南宋馆阁录》卷七)。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登上舍第。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为东道副总管,权应天府。高宗建炎改元(一一二七),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二年,除尚书右丞,迁中书侍郎。三年,为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内侍苗傅等逼高宗退位,事平,出知洪州,寻除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马进陷江州,降分司南京。二年,除兼侍读,寻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母忧去,起复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五年,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一)。七年,起知宣州。八年,又奉祠(同上书卷一一二、一一八)。九年,再知湖州,寻引疾去(同上书卷一二六、一三二)。因与秦桧不合,前后废居八年,十四年卒,年六十三。有《秀水闲居录》一卷。《宋史》卷三六二有传。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三六三四
朱胜非(一○八二——一一四四),字藏一,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崇宁二年上舍登第。靖康元年,为东道副总管,权应天府。建炎元年,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迁礼部侍郎,为翰林学士。二年,除尚书右丞,迁中书侍郎。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苗、刘之乱,保护之功居多。三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洪州,寻提举亳州明道宫,除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绍兴元年,责授中大夫,分司南京,江州居住。二年,复左宣奉大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寻复观文殿学士、知绍兴府。再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母忧去,起复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五年,充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起知宣州、湖州。秦桧得政,废居八年。绍兴十四年卒,年六十二。谥忠靖。著有《秀水閒居录》三卷、《绀珠集》十二卷、奏议十五卷等。《宋史》卷三六二有传,又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宋史·艺文志》七。
王公彦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成德。哲宗绍圣间进士。调江夏尉。哲宗元符末上书,论高后无负于先帝,司马光无负于天下,并言章惇误国之罪,被废斥入党籍。高宗绍兴初,褒录转官。后奉祠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中万泉人,字亢宗。薛向子。徽宗时累官徽猷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后知太原府,以抚纳西羌功,拜礼部、刑部尚书。坐启拟反覆罢,提举崇福宫。久之,知延安府。当迁官,乞回授其子薛昶京秩。前后因事六七贬,多以欺罔获罪,言者并论之,降为待制。
全宋诗
薛嗣昌,字亢宗,祖籍河中万泉(今山西万荣西南),居开封。绍彭弟。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判官,梓州、陕西转运副使。历知渭州、庆州、相州,太原府、延安府,坐启拟反覆,前后因事六七贬。事见《宋史》卷三二八《薛向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九四二
薛嗣昌,字亢宗,河中万泉(今山西万荣)人,薛向子。崇宁中历熙河转运判官,梓州、陕西转运副使,直龙图阁、集贤殿修撰。入为左司郎中,擢徽猷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大观间知渭州,改庆州。责安化军节度副使,起知相州、太原府。政和中进延康、宣和殿学士,拜礼部、刑部尚书,坐启拟反覆罢,提举嵩山崇福宫。久之,迁延康殿学士、知延安府。后获罪降为待制。《宋史》卷三二八《薛向传》有附传。
庞恭孙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单州成武人,字德孺。庞籍孙。以荫补施州通判。徽宗崇宁中擢知涪州,以开边为己任,每开一城即获褒迁,五年间至徽猷阁待制。以直学士知成都府,招纳保、霸州。前后在西南二十年,所得州县皆贫瘠不毛之地,虚报户籍,缮治转饷,为害蜀民,未几皆废。宣和中卒。
程元佐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八七二
程元佐,政和中权荆湖南路计度转运副使兼劝农使,封南阳县开国男,奉诏修建阳升观,并撰文以纪其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孝纯,字永锡,滕县(今山东滕县)人。哲宗元祐间进士。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通判滨州(《宋会要辑稿》方域五之二九)。政和四年(一一一四)为河北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崇儒二之二五),移永兴军路。宣和五年(一一二三)以龙图阁直学士、通议大夫为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山右石刻丛编》卷一八《圣母庙谢雨文》),金兵陷太原时被俘。金人扶立刘豫,任为丞相。致仕,卒谥安简。事见《中州集》卷九、《南宋书》卷一三。今录诗三首。
中州集
孝纯,字永锡,滕阳人。宣和末,知太原。国兵围守踰年,人相食几尽,乃下。朝廷怜其忠,换相职,后以相齐致仕。汴京建行台,起为左丞相。踰年得请归乡里。二兄尚安健,乡人为作三老图。薨,谥安简。子公药,字元石,昌武军节度副使致仕。孙观,字彦国,世为文章家。曾孙厚之,字茂𢎞,承安二年进士。
全宋文·卷二八七九
张孝纯,字永锡,徐州滕县(今山东滕县)人。元祐进士。大观元年通判滨州,政和四年为河北转运判官,移永兴军路。宣和五年为河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七年,金兵分道攻宋,仍坚守太原,拒绝招降。靖康元年九月城破,为金所执,不能屈,遂礼之,送还乡里。建炎四年,金人立伪齐,以之为尚书右丞相,遂失晚节。绍兴九年致仕归里,卒。见《宋会要辑稿》方域五之二九、崇儒二之二五,《三朝北盟会编》卷五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三三、三七、四五,《南宋书》卷一三,《宋史》卷二三《钦宗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孟州河阳人,字会之。第进士。徽宗时知内丘、咸阳、太康县,括县壮丁为兵,得千人,上其名数与按阅之法。蔡卞喜而荐之,提举京畿保甲,使行其说,增籍二万。历提点江、淮坑冶铸钱,入为将作少监。迁刑部侍郎,因与王黼不相能,被罢,提举崇福宫。寻知同州,徙陕西都转运使。卒谥荣。
全宋文·卷二九五八
李伯宗,字会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第进士,知内丘、咸阳、太康县。提举京畿保甲,左迁相州通判,提举白波辇运,提点江淮坑冶铸钱,入为将作少监。政和中历大理卿,迁刑部侍郎。与王黼不合,罢,提举崇福宫。起知同州,徙陕西都转运使。以通奉大夫、显谟阁待制卒。《宋史》卷三五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济南人,字成季,自号乐静先生。少与晁补之齐名,为苏轼所知。第进士。以李清臣荐,累官提点京西、京东路刑狱,坐元符党夺官。徽宗时召为太常少卿。崇宁初,以改元丰敕条,罢主管鸿庆宫,入党籍中。居闲十五年,寓意书画。晚知歙州,辞不行。有《乐静集》。
全宋诗
李昭玘(?~一一二六),字成季,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五),任徐州教授。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自秘书省正字除校书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五)。通判潞州,入为秘书丞、开封府推官。出提点永兴、京西、京东路刑狱。徽宗立,召为右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出知沧州。崇宁初,入党籍,居闲十五年,自号乐静先生。钦宗靖康元年,以起居舍人召,未赴而卒。有《乐静集》三十卷传世,其中诗四卷,而今存各本均缺第二卷。《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李昭玘诗,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陆心源藏抄本(简称清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补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六○五
李昭玘(?——一一二六),字成季,钜野(今山东钜野)人,少与晁补之齐名,为苏轼所知。元丰二年擢进士第,除徐州教授。用李清臣荐为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加秘阁校理。通判潞州,入为开封推官,累官提点永兴、京西、京东路刑狱,坐元符党夺官。徽宗立,召为右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起居舍人,为陈次升所论,出知沧州。崇宁初,罢职主管鸿庆宫,遂入党籍中,閒居十五年,自号乐静先生。晚知歙州,辞不行。靖康初,复以起居舍人召,已卒。绍兴初,追复直徽猷阁。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6—1137 【介绍】: 宋湖州德清人,字必先,号龟溪。徽宗政和五年进士。历明州通判。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在任知无不言,前后近四百奏,言甚切直。移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出为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高宗绍兴四年,知镇江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寻任参知政事。与张浚不和,出知明州。七年,迁知枢密院事。卒谥忠敏。有《龟溪集》。
全宋诗
沈与求(一○八六~一一三七),字必先,德清(今属浙江)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补归安尉,累迁通判明州。高宗召对,除监察御史。历兵部员外郎、殿中侍御史,以议迁都事,出知台州。召还,再除侍御史,迁御史中丞,移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出为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未几奉祠。绍兴四年(一一三四),起知镇江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召除参知政事。五年,兼权知枢密院事。七年,随高宗至建康,迁知枢密院事,卒,年五十二。谥忠敏。著有《龟溪集》十二卷。《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沈与求诗,以《四部丛刊续编》明刊《沈忠敏公龟溪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八五五
沈与求(一○八六——一一三七),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人。政和五年登进士第,累迁至明州通判。建炎三年除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知无不言,前后几四百奏,言甚切直。移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出为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绍兴四年,知镇江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复以吏部尚书召,除参知政事。五年,兼权知枢密院事。与张浚有隙,出知明州。七年,除同知枢密院事,迁知枢密院事,卒,年五十二。谥忠敏。著有《龟溪集》十二卷。见刘一止《知枢密院事沈公行状》(《苕溪集》卷三○),《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五○五
王时雍(?——一一二七),字朝美,陵井监仁寿(今四川仁寿)人,元符进士。宣和二年通判河中军府事,三年除京东西路提刑,为秘书少监。靖康间为户部侍郎、开封府尹,金军围汴,与百官拥立张邦昌,为吏部尚书,领尚书门下省事、权知枢密院事。高宗即位,责提举成都府玉局观,贬黄州安置,徙高州。建炎元年九月诛。见《宋会要辑稿》兵一一之二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三、四、五、六、九,《宋史》卷二二、二四、三五三、三五七,《南宋书》卷一二,《昙延法师碑铭》(《山右石刻丛编》卷一八),雍正《四川通志》卷三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7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端朝。翁彦深弟。哲宗绍圣四年进士。累官御史中丞。钦宗靖康之变时,为江淮荆浙制置转运使,充经制使,撰文誓众,领兵入援,并贻书切责张邦昌。高宗即位,除江南东西路经制使。
全宋诗
翁彦国(?~一一二七),字端朝,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累官御史中丞。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二),知江宁府改知杭州。七年,提举南京鸿庆宫(《乾道临安志》卷三)。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再知杭州,改知镇江府(同上书)。金人入汴,为江淮荆浙制置转运使,充经制使。高宗建炎元年,知江宁府兼江南东西路经制使。同年七月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赠少保。清嘉庆《崇安县志》卷七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七○六
翁彦国(?——一一二七),字端朝,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绍圣四年进士。政和间为福建路转运副使,宣和中官至御史中丞。靖康时为徽猷阁直学士、江淮荆浙制置发运使。建炎元年五月,知江宁府兼江南东西路经制使。七月卒。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一三六、食货六一之一、方域四之二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六、七,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宋诗纪事》卷三四。
许光亨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漳州人,字必达。徽宗大观三年进士。为江宁令,以循良著称。提点湖南刑狱,谳论平允,时称无冤。改开封,治中奸豪敛迹。宣和元年疏论天变,辞甚抗直,出判相州。以荐擢门下侍郎兼平章军国重事,力辞,诏许之,遂以少师奉祠,提举洞霄冲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