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00,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魏廷式(字 君宪 )
郑文宝(字 仲贤、伯玉 )
陈世卿(字 光远 )
赵昌言(字 仲谟、幼谟 景肃 )
陈若拙(字 敏之 )
马知节(字 子元 正惠 )
徐休复(字 广初 )
路振(字 子发 )
韩国华(字 光弼 )
沈继宗(字 世卿 )
李仕衡( 士衡 字 天均、天钧 )
刘师道(字 损之、宗圣 )
李昭述(字 仲祖 恪 )
陈尧叟(字 唐夫 文忠 )
其它辞典(续上)
路永绪魏廷式(字 君宪 )
郑文宝(字 仲贤、伯玉 )
陈世卿(字 光远 )
赵昌言(字 仲谟、幼谟 景肃 )
陈若拙(字 敏之 )
马知节(字 子元 正惠 )
徐休复(字 广初 )
路振(字 子发 )
韩国华(字 光弼 )
沈继宗(字 世卿 )
李仕衡( 士衡 字 天均、天钧 )
刘师道(字 损之、宗圣 )
李昭述(字 仲祖 恪 )
陈尧叟(字 唐夫 文忠 )
人物简介
简介
太平兴国三年(978)任大理寺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1—999 【介绍】: 宋大名宗城人,字君宪。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历知桃源县,通判颍州。淳化二年,以明练刑章,为审刑院评议官。李顺起事时,受命充陕西至益州路转运使。后历知宋、潭、桂、泾诸州,所至以严明刚果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3—1013 【介绍】: 宋汀州宁化人,字仲贤。郑彦华子。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初仕南唐为校书郎。入宋,累官陕西转运副使。会岁歉,诱豪民出粟三万斛,活饥民数万。真宗时,曾献《河西陇右图》,叙地利本末,反对放弃灵州。数任陕西转运使,参与抵御西夏及辽战役。官终兵部员外郎。工诗,善篆书。有《江表志》、《南唐近事》、《谈苑》等。全宋诗
郑文宝(九五三~一○一三),字仲贤,一字伯玉(《永乐大典》卷七八九四引《临汀志·进士题名》),宁化(今属福建)人。仕南唐至校书郎。入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补修武县主簿,改通判颖州,知州事。淳化二年(九九一),授陕西转运副使,加工部员外郎,对西北地区经济颇多策划,后因减盐价亏损国课,贬蓝山令。真宗咸平中召掌京南榷货。大中祥符初改兵部员外郎。六年卒。年六十一,有文集二十卷(《东都事略》卷一一五),已佚。《宋史》卷二七七有传。今录诗十六首。全宋文·卷一三九
郑文宝(九五三——一○一三),字仲贤,宁化(今福建宁化)人,一说襄城人。仕南唐至校书郎。入宋登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第,除修武主簿,迁大理评事、知梓州录事参军事。召试翰林,改著作佐郎,通判颍州。授陕西转运副使,前后自环庆部粮越旱海入灵武者十二次,晓达蕃情,习其语。其后屡任陕西、河东、京西转运使,官至兵部侍郎。大中祥符六年卒,年六十一。能诗,善篆书,有集二十卷,又撰《谈苑》二十卷、《江表志》三卷(存)、《南唐近事》一卷(存),《江南馀载》二卷(存)。《宋史》卷二七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3—1016 【介绍】: 宋南剑州沙县人,字光远。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历衡州军事推官、静安军节度推官。素善射,平李顺军,当城一面,亲射中数百人。以知州张雍荐,改掌书记。真宗大中祥符间历荆湖北路转运使,复失地四百余里,复置澧州武口等砦以控制之。仕终秘书少监知广州。全宋诗
陈世卿(九五三~一○一六),南剑沙县(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进士。调东川节度推官,归为秘书郎,迁太常丞。历两浙、荆湖北路转运使。累官秘书少监。代知广州。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一七有传。今录诗四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5或955—1009 【介绍】: 宋汾州孝义人,字仲谟,一作幼谟。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进士。历知青州、知制诰,预修《文苑英华》。累官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坐事贬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复拜右谏议大夫。出知天雄军,以治河功拜给事中、参知政事。王小波、李顺起事,独数论攻取之策,授川峡都部署前往镇压。又为太宗猜忌,事毕改户部侍郎,罢政事。真宗初累官工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遭贬。景德中拜刑部侍郎,历知北边州、军,再迁户部侍郎。临事果断、孤傲强力。李沅、王旦、王禹偁均为其所识拔。全宋诗
赵昌言(九四五~一○○九),字仲谟,汾州孝义(今属山西)人。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进士,通判鄂州。雍熙三年(九八六)知天雄军。四年除枢密副使(《宋宰辅编年录》卷二)。端拱元年(九八八)贬崇阳军节度行军司马。淳化二年(九九一)起知蔡州,四年召拜参知政事。至道元年(九九五)罢知凤翔府。真宗即位,迁知陕州。咸平三年(一○○○),召知审官院。景德元年(一○○四)知河阳。徒镇州。大中祥符二年卒,年六十五(《东都事略》卷三六作五十五),谥景肃。《宋史》卷二六七有传。全宋文·卷一○五
赵昌言(九四五——一○○九),字仲谟,汾州孝义(今山西孝义)人。太平兴国三年进士,累迁职方员外郎,知制诰,预修《文苑英华》。雍熙四年为枢密副使,迁工部侍郎。以党胡旦贬行军司马。淳化二年,起知蔡州、天雄军。四年,拜给事中、参知政事。改户部侍郎,罢政事,知凤翔府。徙澶、泾、延三州。真宗即位,迁兵部侍郎,知陕州,移知永兴军。召以本官兼御史中丞,知审官院,加工部尚书。复以事贬行军司马。后迁户部、吏部侍郎。大中祥符二年卒,年六十五。《宋史》卷二六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5—1018 【介绍】: 宋幽州卢龙人,字敏之。陈思让孙。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历知单州,以能政,就改太常丞,入为盐铁判官。累擢右谏议大夫,知永兴军、凤翔府。入拜给事中、知澶州,勤于政事,秩满,郡民列状乞留。全宋诗
陈若拙(九五五~一○一八),字敏之,幽州卢龙(今属河北)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历知州府,累迁兵部郎中、河东转运使。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擢右谏议大夫、知永兴军府。又移知凤翔府,入拜给事中,出知澶州。天禧二年卒,年六十四。《宋史》卷二六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5—1019 【介绍】: 宋开封祥符人,字子元。马全义子。太宗时以荫补官。历知梓州,镇压李顺起事。除益、汉九州都巡检使、内园使,平刘旰起事。真宗时累除枢密副使,遇事敢言,鄙视枢密使王钦若,每廷议辄面诋之。后拜知枢密院事,以疾乞罢,除知贝州兼部署。卒谥正惠。全宋诗
马知节(九五五~一○一九),字子元,祥符(今河南开封)人(《东都事略》卷四三本传)。太宗时,以荫补供奉官,监彭州兵马。历知数州。真宗景德三年(一○○六),擢签书枢密院事(《宋宰辅编年录》卷三)。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出为颍州防御使,知潞州。天禧元年(一○一七),知天雄军,召拜宣徽南院使,知枢密院事。明年罢,除彰德军留后、知贝州。三年卒,年六十五。谥正惠。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二七八有传。全宋文·卷一六三
马知节(九五五——一○一九),字子元,幽州蓟(今北京市)人。太宗时以父全义荫补供奉官。累迁西京作坊使、西上閤门使,历知定远军、深、庆、梓、秦、益、延等州。景德中徙知定州,拜东上閤门使、枢密都承旨,擢拜签书枢密院事。大中祥符七年出知潞州。天禧初,移知天雄军,召拜宣徽南院使、知枢密院事。以疾乞罢,除彰德军留后,知贝州兼部署。未几卒,年六十五。谥正惠。《宋史》卷二七八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濮州鄄城人,字广初。太宗太平兴国初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历两浙东北路转运副使,知明州。八年,召任库部员外郎、知制诰,掌诰命甚不称职。次年出知广州。雍熙二年,迁比部郎中,充枢密直学士,仍知州事。与转运使王延范不协,奏其反状已具,诏命与内侍阎承翰同按劾之,延范竟抵法。端拱初,授左谏议大夫,召为户部使。淳化元年,迁给事中,知青州,在任聚财殖货。徙知潞州卒,年五十三。全宋文·卷七九
徐休复,字广初,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县北)人。太平兴国初举进士,累官著作郎、直史馆,迁左拾遗。六年,加右补阙,充两浙东北路转运副使,移知明州。八年,授库部员外郎、知制诰。九年,出知广州。端拱初,召为户部使。淳化元年,迁给事中,连知青、潞二州,卒,年五十三。《宋史》卷二七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7—1014 【介绍】: 宋永州祁阳人,徙居潭州湘潭,字子发。太宗淳化三年进士。授大理评事,通判邠州,徙徐州。召直史馆,复出知滨州,守城退敌,诏书褒奖。入判大理寺,改太常丞。真宗景德中,为福建巡抚使,俄判登闻鼓院。会修《两朝国史》,为编修官。大中祥符初,使契丹,归撰《乘轺录》以献。擢知制诰,同修起居注。文词温丽,尤长诗咏。及居文翰,文笔尤称精厉,掌职事亦推敏赡。撰《九国志》,书未成而卒,后张唐英补撰合成。有文集。全宋诗
路振(九五七~一○一四),字子发。永州祁阳(今属湖南)人。太宗淳化中进士,通判邠州。后历知数州。真宗景德中,编修两朝国史。大中祥符元年(一○○八),擢知制诰。七年卒,年五十八。有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四四一有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一六六
路振(九五七——一○一四),字子发,永州祁阳(今湖南祁阳)人。淳化三年登进士甲科,历通判邠、徐州,知滨州,入判大理寺,知河中府,徙邓州,还判吏部南曹。景德中,判鼓司登闻院,为《两朝国史》编修官。大中祥符初,使契丹,迁太常博士、左司谏,擢知制诰。七年卒,年五十八。振文词温丽,尤长诗咏,有集二十卷。又著《九国志》、《乘轺录》(俱残存)。《宋史》卷四四一《文苑传》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7—1011 【介绍】: 宋相州安阳人,字光弼。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历监察御史,累迁左司谏。淳化二年,契丹请和,朝廷疑非实,国华受命往河朔察之,尽得其诈以闻。真宗即位,入判大理寺。出知河阳、潞州,以善绥缉,诏奖之。累官右谏议大夫、知泉州。代还,道病卒于建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8—1012 【介绍】: 宋开封太康人,字世卿。沈伦子。以荫补西头供奉官。知单州归,出使京东计度财赋。濮州土贡银,课民织造,不折省税,郓州节度配属县纳药物,皆为民病,归而历言于帝,以除其弊。太宗至道末,任淮南转运使。官至判三司三勾院。全宋文·卷一六七
沈继宗(九五八——一○一二),字世卿,开封太康(今河南太康)人,沈伦子。以荫补西头供奉官。其父作相,授水部员外郎,加朝散大夫。迁都官、职方,知浚仪县、单州。至道末,领淮南转运使,以疾致仕。真宗东封,求扈从,复官。礼毕,判吏部南曹,迁光禄少卿、判三司三勾院。《宋史》卷二六四《沈伦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9—1032 【介绍】: 名或作士衡。宋秦州成纪人,徙居京兆府,字天均。太宗太平兴国间进士。真宗时历官至河北都转运使、三司使等职,司财赋二十年,善理财,所至有余羡。官河北时,春时预付民户帛钱,入夏民输帛于官,足给军需,而广行于诸路。仁宗拜为尚书左丞。然性贪,积家资累巨万。受其婿曹利用牵连降官。全宋文·卷一六九
李士衡(九五九——一○三二),或作仕衡,字天钧,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后家京兆。第进士,调鄠县主簿,徙知彭山县。寇准荐其才,通判邠州,徙知剑州。咸平三年春王均称乱益州,士衡招降千馀人,击杀数千。累迁度支员外郎,判三司盐铁勾院,历荆湖北路、陕西转运使、知益州、河北都转运使、权知天雄军、知青州,入为三司使。仁宗初拜尚书左丞,知陈州、颍州。前后管计事二十年,官终左卫大将军。天圣十年卒,年七十四,《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14 【介绍】: 宋开封东明人,字损之,一字宗圣。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历监察御史、知彭州。真宗时累官枢密直学士。敏于吏事,所至有声。工诗,多与杨亿等人唱和。全宋诗
刘师道(九六一~一○一四),字损之,又字宗圣,开封东明(今河南兰考)人。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进士,为和州防御推官。擢知彭州。真宗咸平初徙知润州,四年(一○○一)为三司度支副使,俄擢权三司使。后贬忠武军行军司马。景德二年(一○○五)起知复州,换秀州。大中祥符二年(一○○九)知潭州。七年卒,年五十四。工诗,多与杨亿辈酬唱。《宋史》卷三○四有传。全宋文·卷一八三
刘师道(九六一——一○一四),字损之,一字宗圣,开封东明(今河南兰考北)人。雍熙二年登进士,初命和州防御推官,历保宁、镇海二镇从事,知彭州,为京东转运使。咸平中,知润州,改淮南转运副使兼发运使。擢枢密直学士,掌三班,权三司使。坐事贬官。景德中,起知复州、秀州。大中祥符二年知潭州,迁太常少卿。复加枢密直学士,换左司郎中。七年卒,年五十四。《宋史》卷三○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59 【介绍】: 宋深州饶阳人,字仲祖。李宗谔子。以荫入仕。赐进士出身。历河北转运使,措置抚定江陵屯兵哗动。徙知潭州,戍卒愤监军酷暴而欲为乱,因昭述而寝其谋。累迁真定府路安抚使、知成德军,水灾民多流亡,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官终尚书右丞。卒谥恪。全宋诗
李昭述(?~一○五九),字仲祖,深州饶阳(今属河北)人。赐进士出身,累迁开封府推官。仁宗天圣七年(一○二九),知常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迁三司度支判官,改河北转运使。康定元年(一○四○)徙陕西转运使(同上书卷一二八)。入为三司户部副使,枢密直学士。历知成德军、秦州、真定府、郑州。入判太常寺,复领三班,累迁兵部侍郎、尚书右丞。仁宗嘉祐四年卒,年九十九(《文恭集》卷三八《李公墓志铭》)。谥恪。《宋史》卷二六五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一八三
李昭述(九六一——一○五九),字仲祖,饶阳(今河北饶阳)人,宗谔子。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出身,为刑部详覆官,累迁秘书丞。以太常博士知开封县,特迁尚书屯田外郎、开封推官,出知常州,迁三司度支判官。历知潭州、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陕西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河北都转运使、陕西都转运使等。官至尚书右丞。嘉祐四年卒,年九十九。谥恪。见胡宿《文恭集》卷三八《李公墓志铭》,《宋史》卷二六五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17 【介绍】: 宋阆州阆中人,字唐夫。陈省华长子。太宗端拱二年进士。累官广南西路转运使,刻《集验方》于石,植树凿井。为交州国信使,却赠遗,免扰民。建言折变收市苧布,公私交济。充度支判官。真宗咸平四年,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诏同三司使议省烦冗文帐二十一万余道,减河北冗官七十五员。景德中知枢密院事兼群牧制置使,多立条约,著《监牧议》。大中祥符五年充枢密使。九年,以疾优拜右仆射、知河阳。卒谥文忠。有《请盟录》。全宋诗
陈尧叟(九六一~一○一七),字唐夫,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尧佐兄。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进士(《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解褐光禄寺丞、直史馆,迁秘书丞。再迁广南西路转运使。真宗咸平四年(一○○一),自枢密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以本官同平章事、充枢密使,兼领群牧。九年,罢知河阳。天禧元年卒,年五十七。谥文忠。《宋史》卷二八四有传。今录诗九首。全宋文·卷一八三
陈尧叟(九六一——一○一七),字唐夫,阆州阆中(今四川阆中)人。端拱二年进士第一,授光禄寺丞、直史馆,历广南西路转运使,度支判官,广南东、西两路安抚使。咸平四年除同知枢密院事。景德元年签书枢密院事;三年,以户部尚书与王钦若并知枢密院事,兼群牧制置使,预修国史。大中祥符五年,除同平章事,充枢密使。七年,罢。明年,再为枢相。九年罢,命判河阳。天禧初卒,年五十七。有《请盟录》三集二十卷。《宋史》卷二八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