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踉跄(踉蹌)  拼音:liàng qiàng
走路歪斜不稳。《三国演义》第四一回:「忽见糜芳面带数箭,踉跄而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七:「道士去拾时,脚步踉跄,连身子也跌倒了。」也作「踉蹡」。
《國語辭典》:踉蹡  拼音:liàng qiàng
走路歪歪倒倒的样子。《西游记》第三二回:「原来是道路不平,未曾细看,忽被蓏萝绊了个踉蹡。」《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乃起跨驴,踉蹡而行。」也作「踉跄」。
《漢語大詞典》:踉跄
亦作“ 踉蹌 ”。 纵跃;窜跳。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九:“ 东安 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蹡逐之。以试羣猫,莫不然者。於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宋 洪迈 《夷坚乙志·祖寺丞》:“ 赵 睨重栏愈高,唯四角差低,甚易之,然卒不可逾越。尸自水中指云:‘从高处过甚易。’遂如其言,踉蹡一举,已出平地。”
亦作“ 踉蹌 ”。 匆遽慌急貌。 宋 文天祥 《五月十七日大雨歌》:“壁下有水穴,羣鼠走踉蹡。”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坐席犹未煖,忽得家书报家中老父病故,踉蹌而别,转荐与同乡 吕鸿臚 。”
分類:匆遽慌急
《国语辞典》:踉踉跄跄(踉踉跄跄)  拼音: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
步伐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隋唐演义》第八○回:「当下国桢出得门来,已是傍晚的时候,踉踉跄跄,走上街坊。」《精忠岳传》第三二回:「立起身来,踉踉跄跄,走下大堂。」也作「踉踉蹡蹡」、「跄跄踉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