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踏 → 蹋踏”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踏歌  拼音:tà gē
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奏。原为汉、唐时的风俗性歌舞,参与者连臂以脚踏地而歌。台湾高山族同胞尚存有此种歌舞形式。唐。李白 赠汪伦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也作「蹋歌」。
《國語辭典》:踏地  拼音:tà dì
蹬脚。感情激动时的动作。《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七。燕子赋一》:「言语未定,燕子即回,踏地叫唤,雀儿出来,不问好恶,拔拳即差。」
《漢語大詞典》:踏筵
以脚踏地为节拍,当宴歌舞。 宋 苏轼 《寄刘孝叔》诗:“公厨十日不生烟,更望红裙踏筵舞。” 宋 范成大 《李深之西尉同年谈吴兴风物再用古城韵》:“卷箔纳星月,踏筵按《伊》《梁》。” 清 朱琦 《新铙歌·昭莫多》:“蒲桃满琖酌碧醝,老胡踏筵促使歌。”
《漢語大詞典》:踏舞
亦作“蹋舞”。 以足踏地为节奏,连臂而歌舞。 元 袁桷 《客舍书事》诗之三:“日斜看不足,蹋舞共扶擕。” 明 汤显祖 《寄高太仆》:“忆与 拾芝 诸友倡歌踏舞,备极一时之致。”
《漢語大詞典》:踏臂
亦作“蹋臂”。 连臂而歌,踏地为节。 明 王世贞 《从军行》:“蹋臂归来六博场,城中白羽募征 羌 。” 清 李旦华 《程咸九邀过寄圃分赋》:“蹋臂从君惯,疎狂奈我何。”
《漢語大詞典》:踏蹄
亦作“蹋蹄”。亦作“蹋踶”。 歌舞时以足踏地为节。南史·王神念传:“ 胡太后 追思( 杨华 )不已,为作《杨白花歌辞》,使宫人昼夜连臂蹋蹄歌之,声甚悽断。”《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六·江陵乐一》:“不復蹋踶人,踶地地欲穿。盆隘欢绳断,蹋坏絳罗裙。”太平广记卷三七一引 唐 牛肃 《纪闻·窦不疑》:“有诸男女,或歌或舞,饮酒作乐,或结伴踏蹄。有童子百餘人,围 不疑 马,踏蹄且歌,马不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