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踏 → 蹋踏”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46,分24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踏青
踏雪
踏歌
踏月
蹴踏
腾踏
踏春
踏逐
脚踏
踏花
踏浪
踏云
踏车
足踏
踏芳
《國語辭典》:踏青  拼音:tà qīng
春日到野外郊游。古时踏青的日子因各地习俗不同而有差异,后世多以清明节前后出游为踏青,故清明节也称为「踏青节」。金。吴激 浣溪沙。绣馆人人倦踏青词:「绣馆人人倦踏青,粉垣深处簸钱声。」《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三月上踏青之鞋,于今不改。」
《漢語大詞典》:踏雪
亦作“蹋雪”。 谓在雪地行走。亦指赏雪。 唐 孟郊 《寒溪》诗:“晓饮一杯酒,踏雪过青溪。” 元 萨都剌 《题茅山梅石道士卷》诗:“道人鹤氅颠倒披,芒鞋踏雪夜深归。” 清 邵长蘅 《雪后登滕王阁放歌》:“夜深蹋雪还上来,挥手寒窓招海月。”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 安老爷 却又因那驴儿生得神骏,便合 九公 要了,作为日后自己踏雪看山的代步。” 许杰 《忆王以仁》:“每当雪月交辉的静夜,独自踏雪夜游。”
《國語辭典》:踏歌  拼音:tà gē
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奏。原为汉、唐时的风俗性歌舞,参与者连臂以脚踏地而歌。台湾高山族同胞尚存有此种歌舞形式。唐。李白 赠汪伦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也作「蹋歌」。
《國語辭典》:踏地  拼音:tà dì
蹬脚。感情激动时的动作。《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七。燕子赋一》:「言语未定,燕子即回,踏地叫唤,雀儿出来,不问好恶,拔拳即差。」
《國語辭典》:踏月  拼音:tà yuè
1.月下步行。唐。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照山畬火动,踏月俚歌喧。」《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其馀各庙,社火扮会,锣鼓喧天。人家士女,都出来看灯踏月。」
2.词牌名。原名「霜天晓角」,因宋朝程垓〈霜天晓角〉词「须共踏,夜深月。」而闻名,故称为「踏月」。
《漢語大詞典》:蹴踏
亦作“ 蹴蹋 ”。亦作“ 蹴蹹 ”。亦作“蹵蹋”。亦作“蹵躢”。
(1).踩;踏。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诗:“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唐 戴叔伦 《边城曲》:“原头猎火夜相向,马蹄蹴蹋层上冰。”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虑恐入城之际,囊里狼犺,被城门上盘詰,拏一个大锤,隔囊鎚击,再加蹴踏匾了。” 清 严允肇 《洗象行》:“怒蹄蹴踏苍山頽,岧嶤臃肿难为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莲须阁集:“ 璱耽 每见世人文字,有称引泰西、 欧逻巴 、 亚细亚 者,輒怒掷蹴蹋之不復视。” 耶林 《月台上》:“荒野里非常平静,只有车夫叫骂着的声音和马蹄子蹴踏着冰雪的声音,在冷峭的空气中振荡着。”
(2).踢。汉书·枚乘传“蹵鞠刻鏤” 唐 颜师古 注:“蹵,足蹵之也。鞠以韦为之,中实以物,蹵蹋为戏乐也。”汉书·霍去病传“而 去病 尚穿域躢鞠也” 唐 颜师古 注:“鞠,以皮为之,实以毛,蹵躢而戏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追得后,蹴踏头项,拗捩蹄肘,绳勒四足深至骨,痛若刀劙。”
(3).行走;奔跑。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贯休:“虽尚崛奇,每得神助,餘人走下风者多矣。昔谓龙象蹴蹋,非驴所堪,果僧中之一豪也。” 清 唐孙华 《送王诵侯之官成都》诗:“我因飢驱走乞食,泥涂蹴蹋疲青驴。”
(4).比喻蹂躏;摧残。世说新语·仇隙“﹝ 孙秀 ﹞又憾 潘岳 昔遇之不以礼” 刘孝标 注引 晋 王隐 晋书:“ 岳 父 文德 为 琅邪 太守, 孙秀 为小吏给使, 岳 数蹴蹋 秀 ,而不以人遇之也。” 唐 张说 《大唐陇右监校颂德碑》:“ 后魏 以胡马入 洛 ,蹴蹹千里。” 唐 李白 《闻李太尉出征东南请缨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 秦 出天下兵,蹴踏 燕 赵 倾。” 宋 陆游 《春感》:“叉鱼狼藉漾水浊,猎虎蹴蹋南山空。” 明 唐顺之 《金台行》:“指麾 燕 兵百餘万,蹴踏 齐 城七十六。” 梁启超 《新民论·论尚武》:“彼四十餘万之 法 人,乃能蹴踏全 欧 。”
《國語辭典》:腾踏(騰踏)  拼音:téng tà
1.飞行绝迹。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2.高声的边走边唱。唐。王建〈水夫谣〉:「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漢語大詞典》:踏春
踏青,游春。 唐 杜甫 《长吟》诗:“花飞竞渡日,草见踏春心。”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引 清 程光鉅 《闺词》:“东家姊妹与西隣,听説相招去踏春。” 清 赵翼 《青山庄歌》:“梓泽风流昔未经,踏春偶到访池亭。”
分類:踏青游春
《國語辭典》:踏逐  拼音:tà zhú
1.物色、访求。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九。顾觅人力》:「如府宅官员,豪富人家,欲买宠妾、歌童、舞女、厨娘、针线供过、粗细婢妮,亦有官私牙嫂及引置等人,但指挥便行踏逐下来。」
2.助产。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八。宫中诞育仪例略》:「合用药材,催生物件,合本位踏逐老娘伴人,乳妇抱女,洗泽人等。」
《國語辭典》:脚踏(腳踏)  拼音:jiǎo tà
1.坐时用来踏脚的矮凳。《红楼梦》第一六回:「又有一小脚踏,赵嬷嬷在脚踏上坐了。」
2.实实在在。《醒世姻缘传》第四六回:「你多拜上奶奶,这脚踏的营生,将来哄不住人,我岂肯将一个闺女许与买的小厮?」
分類:脚踏
《漢語大詞典》:踏花
亦作“蹋花”。
(1).踏青,游春。 五代 谭用之 《寄阎记室》诗:“鼇逐玉蟾攀桂上,马随青帝踏花归。” 宋 刘过 《祝英台近·同妓游帅司东园》词:“晚来约住青驄,蹋花归去,乱红碎,一庭风月。” 明 汤显祖 《送牛光山暂归泾阳》诗:“献岁客残同署晓,兼春人忆踏花时。” 唐韬 《创作漫谈·不做落第秀才》:“有一次,出的画题是‘踏花归去马蹄香’,‘踏花’只是游春的意思,这一点容易画……惟有‘香’是抽象的东西,很难从画面上表现。”
(2).佛经故事:昔有 南窟仙人 ,见鹿产一女,即取归抚养,长大成人,惟脚似鹿,是为鹿女。一日,因洞中火熄,命鹿女往 北窟仙人 处取火。 北窟仙人 见鹿女行处步迹皆有莲花,因与鹿女言:绕我舍七匝,当与汝火。鹿女如其所言,遂取火而去。参阅《杂识藏经》卷二《鹿女夫人》。后因以“踏花”谓鹿女步行,足迹状如莲花。 唐 王维 《游感化寺》诗:“雁王衔果献,鹿女踏花行。”
《漢語大詞典》:踏浪
踩踏波浪;浮跃水面。多形容游水技术高超。 唐 顾况 《露青竹杖歌》:“ 曲江 昆明 洗刷牵,四蹄踏浪头枿天。”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市井弄水者 憎儿 、 留住 等凡百餘人,皆手持十幅綵旗,踏浪争雄,直至 海门 迎潮。”《续小五义》第一一○回:“﹝ 蒋平 等﹞五位分波踏浪,踩水直奔正西。”
《漢語大詞典》:踏云(踏雲)
亦作“蹋云”。 腾云,驾云。 唐 李商隐 《无愁果有愁曲北齐歌》:“騏驎踏云天马狞, 牛山 撼碎珊瑚声。”《西游记》第七九回:“将白鹿一声喝起,飞跨背上,踏云而去。” 清 惠周惕 《从赤城至国清寺》诗:“斜阳林外送微风,布袜萧然蹋云去。” 清 凌廷堪 《里巫行》:“巫鼓一击灵旗开,踏云天马从天来。”
分類:腾云驾云
《國語辭典》:踏车(踏車)  拼音:tà chē
用人力脚踏的引水器称踏车。
《漢語大詞典》:足踏
踏脚。一般安放于床榻之前,供人上下时踏脚之用。 蒋和森 《风萧萧》一:“贵人一进来,也不跟谁打招呼,对肃立在那里的 李 胡 二人连正眼也没瞧一下,只是漫不经意地往铺着锦茵的大榻上一坐,随即一伸腿,把双脚搁在一个做工细巧的红木雕花足踏上。”
《漢語大詞典》:踏芳
犹踏花。 清 洪升 《长生殿·私察》:“ 江 南路,偶踏芳,花间雨过沾客裳。”参见“ 踏花 ”。
《漢語大詞典》:踏花
亦作“蹋花”。
(1).踏青,游春。 五代 谭用之 《寄阎记室》诗:“鼇逐玉蟾攀桂上,马随青帝踏花归。” 宋 刘过 《祝英台近·同妓游帅司东园》词:“晚来约住青驄,蹋花归去,乱红碎,一庭风月。” 明 汤显祖 《送牛光山暂归泾阳》诗:“献岁客残同署晓,兼春人忆踏花时。” 唐韬 《创作漫谈·不做落第秀才》:“有一次,出的画题是‘踏花归去马蹄香’,‘踏花’只是游春的意思,这一点容易画……惟有‘香’是抽象的东西,很难从画面上表现。”
(2).佛经故事:昔有 南窟仙人 ,见鹿产一女,即取归抚养,长大成人,惟脚似鹿,是为鹿女。一日,因洞中火熄,命鹿女往 北窟仙人 处取火。 北窟仙人 见鹿女行处步迹皆有莲花,因与鹿女言:绕我舍七匝,当与汝火。鹿女如其所言,遂取火而去。参阅《杂识藏经》卷二《鹿女夫人》。后因以“踏花”谓鹿女步行,足迹状如莲花。 唐 王维 《游感化寺》诗:“雁王衔果献,鹿女踏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