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附体(附体)  拼音:fù tǐ
神鬼魂魄或其他东西附著身上。《三国演义》第七七回:「吴使又将关公显圣附体,骂孙权追吕蒙之事告操。」
《漢語大詞典》:马铃(馬鈴)
系在马身上的铃铛。《初刻拍案惊奇》卷九:“那管门的老院公,听见墙外有马铃响,走出来看,只见这一个骑马郎君,呆呆的对墙里观看。” 刘绍棠 《渔火》第四章:“马铃声声, 马名骓 和 高鲤 飞骑进门。” 艾芜 《山峡中》:“午后,在江流的澎湃中,迸裂出马铃子连击的声响……久无人行的索桥那面,从崖下转下来一小队人,正由桥上走了过来,为首的一个胖家伙,骑着马,十多个灰衣的小兵,尾在后面。”
《漢語大詞典》:衔佩(啣佩)
谓衔在口中,佩在身上。引申为牢记,铭感。 三国 魏 曹植 《谢妻改封表》:“况臣含气,衔佩弘惠,没而后已。”佩,一本作“ 珮 ”。 南朝 宋 鲍照 《通世子自解启》:“感今惟昔,衔佩无已。”
谓永志不忘。极言感念。 林纾 《赠光禄寺卿翰林院庶吉士宗室寿富公行状》:“伏乞编入忠义之传,以光泉壤,以慰忠魂,无任啣佩之至。”
《漢語大詞典》:豕虱
寄生在猪身上的虱子。庄子·徐无鬼:“濡需者,豕蝨是也。择疏鬣自以为广宫大囿,奎蹏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
《漢語大詞典》:龙髓(龍髓)
(1).龙脑香树的树汁。亦指龙脑香。 唐 温庭筠 《张静婉采莲曲》:“抱月飘烟一尺腰,麝脐龙髓怜 娇饶 。” 曾益 笺注:“酉阳杂俎:龙脑香树出 婆利国 ,亦出 波斯国 。树高八九丈,大可六七围,叶圆而背白,无花实,香在木心中。断其树,劈取之,膏於树端流出,斫树作坎而承之。” 唐 杜宝 《水饰》:“﹝ 汉武帝 ﹞游 洛水 ,神上明珠及龙髓。”
(2).龙身上的精髓之处。 唐 卢仝 《观放鱼歌》:“若养圣贤真,大烹龙髓敢惜乎?”
《國語辭典》:插标(插標)  拼音:chā biāo
旧时出卖东西,在出售物上插一草标,以示出卖。《野叟曝言》第九五回:「小人有个儿子,乳名虎儿,今年十岁,那年也因生病,不能打牲,饿不过,把他插标站在门首。」
《國語辭典》:脱毛(脫毛)  拼音:tuō máo
1.鸟兽因季节变换而脱去旧毛。
2.以器具、药物等人工法将人或动物的毛脱去。
《国语辞典》:生皮  拼音:shēng pí
一般指从牲畜身上取下,未经加工处理过的皮。
《漢語大詞典》:银龟(銀龜)
古代官员用的龟钮银印,常用青色丝质带子把银龟穿起来佩在身上。 汉 桓宽 盐铁论·除狭:“垂青绳,擐银龟,擅杀生之柄,专万民之命。” 三国 魏 应璩 《报燕中尉樊彦皇书》:“方当化银龟以为黄,变青组以为紫。” 唐 李贺 《吕将军歌》:“榼榼银龟摇白马,傅粉女郎火旗下。” 王琦 汇解:“银龟,银印也。《汉官仪》曰:‘王公侯金印,二千石银印,皆龟钮。’” 宋 梅尧臣 《和吴冲卿学士石屏》:“ 吴夫子 ,佩银龟,乘天马,索怪奇。”
《國語辭典》:猴子  拼音:hóu zi
1.动物名。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种类繁多,形状略像人类。身上有毛,呈灰色或褐色。有尾巴,好群居,口腔有储存食物的颊囊。以果实、野菜、鸟卵和昆虫为食。
2.对小厮或孩童的谑称。《水浒传》第二一回:「知县看时,只见一个婆子跪在左边,一个猴子跪在右边。」
《漢語大詞典》:催租瘢
指农民被逼租时受到拷打,身上留下的伤瘢。 宋 苏轼 《五禽言》诗之二:“不辞脱袴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 宋 范成大 《劳畲耕》诗:“两钟致一斛,未免催租瘢。”
《漢語大詞典》:鸡黄(雞黄)
亦作“鷄黄”。
(1).鸡蛋黄。说郛卷二二引 宋 苏轼 《物类相感志·禽鱼》:“鷄黄双者生两头及三足鷄。”
(2).比喻如鸡蛋黄之物。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岂非断乎鼇足之时,剖彼鸡黄之日,二仪各立以交泰,一气旁流而洋溢。”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背画天图,子星歷歷;东升日影,鸡黄团团。”
(3).指小鸡。孵出不久的小鸡身上的绒毛大多呈黄色,故称。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林衡署、蕃毓署、嘉蔬署、良牧署……职掌进宫瓜蓏、襍果、菜、栽培树木、鷄黄、鹅黄、鸭蜑、小猪等项。”
《漢語大詞典》:寄杖
传说为一种妖术。能将所受杖击寄于他物身上,以逃脱痛楚。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九:“官获妖人及能寄杖者,官不能刑,取印印其背,及持印向之,或浴以狗豕血,则妖术不得行。”
分類:妖术身上
《漢語大詞典》:隐记(隱記)
暗记。人身上的青黑斑点。 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六出:“世尊,我 卢至 有隐记,在左肋下七黑子。”
《國語辭典》:被子  拼音:bèi zi
睡觉时盖在身上的寝具。一般以棉絮缝在布内,外加被套。也称为「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