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07,分6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黄鹂
加餐
一体
鲤鱼
隐沦
龙钟
身心
俛仰
全身
随身
风凉
要害
流血
鹡鸰
不和
《國語辭典》:黄鹂(黃鸝)  拼音:huáng lí
黄莺的别名。参见「黄莺」条。唐。杜甫蜀相〉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漢語大詞典》:加餐
(1).慰劝之辞。谓多进饮食,保重身体。后汉书·桓荣传:“愿君慎疾加餐,重爱玉体。” 唐 李颀 《送三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苏少府》诗:“加餐共爱鱸鱼肥,醒酒仍怜甘蔗熟。” 清 纳兰性德 《送张见阳令江华》诗:“吾怜 张仲蔚 ,临别劝加餐。” 郁达夫 《奉答长嫂兼呈曼兄》诗之四:“删去相思千万语,当头还是劝加餐。”
(2).犹进餐。 清 戴名世 《詹烈妇传》:“至三日,烈妇收泪请姑加餐。姑曰:‘汝食,吾方食。’”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一部:“人的五腑六脏只供那些乌鸦加餐。”
《國語辭典》:一体(一體)  拼音:yī tǐ
1.关系密切如一整体。《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三国蜀。诸葛亮 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一肢。比喻微小的一部分。《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
3.全体。如:「一体遵照」。《西游记》第四回:「自此以后,只称我为齐天大圣,不许再称大王。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
4.一律、一同。《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列传》:「陈馀、张耳一体有功于赵。」《三国演义》第三○回:「将沮授锁禁军中,待我破曹之后,与田丰一体治罪!」
《國語辭典》:鲤鱼(鯉魚)  拼音:lǐ yú
1.动物名。硬骨鱼纲。体呈侧扁的纺缍形,口吻钝圆,边有长短触须各一对,有发达的咽头骨。脊鳍长、尾鳍分叉,鳞大。食水草及鱼介类,栖小河池沼等处,现多为人工饲养的食用鱼。也称为「文鱼」。
2.比喻书信。参见「鲤素」条。唐。孟浩然 送王大校书诗:「尺书能不吝,时望鲤鱼传。」
《國語辭典》:鱼书(魚書)  拼音:yú shū
1.书信。宋。晏殊〈无题〉诗:「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清。宋凌云 偶成诗:「天外鱼书绝,征人岂念家?」
2.唐时用作凭信的鱼形符节,以木或铜制成。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刺史停替,须待鱼书。」也称为「鱼符」。
《國語辭典》:隐沦(隱淪)  拼音:yǐn lún
1.隐士。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诗:「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2.埋没、沉沦。南朝宋。鲍照〈行药至城东桥〉诗:「尊贤永照灼,孤贱长隐沦。」唐。杜甫〈上韦左相〉诗:「才杰俱登用,愚蒙但隐沦。」
《國語辭典》:龙钟(龍鍾)  拼音:lóng zhōng
1.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唐。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诗:「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唐。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何太龙钟极?于今出处妨。」
2.潦倒失意。唐。元载 别妻王韫秀诗:「年来谁不厌龙钟?虽在侯门不见容。」
3.形容泪流不止,湿透了衣裳。唐。宋之问 高山引:「却望咸京兮挥涕龙钟。」唐。岑参 逢入京使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乾。」
《國語辭典》:身心  拼音:shēn xīn
肉体与精神。《董西厢》卷一:「费尽身心,终是难逢忔戏种。」
《國語辭典》:俛仰  拼音:fǔ yǎng
1.低头和仰头。汉。苏武〈诗〉四首之二:「俛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2.表示时间短促。三国魏。曹植 杂诗六首之四:「俛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太平广记。卷三二四。区敬之》:「孝子惊疑,俛仰间,哭者已至。如人长大,披发至足,发多蔽面,不见七窍。」
《國語辭典》:全身  拼音:quán shēn
1.身体的全部。《三国演义》第三回:「袁术全身披挂,引兵布列青琐门外。」
2.保全身体、性命。《诗经。王风。君子阳阳。序》:「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仁义所以全身,亦所以亡身。」
《國語辭典》:随身(隨身)  拼音:suí shēn
1.带在身上。《西游记》第二九回:「我这耙,虽然粗夯,实是自幼随身之器。」
2.跟在身边。《红楼梦》第四八回:「派下薛蟠之乳父老苍头一名,当年谙事旧仆二名,外有薛蟠随身常使小厮二人。」
《國語辭典》:风凉(風涼)  拼音:fēng liáng
1.凉爽。如:「今天天气很风凉。」唐。符载〈宣城送黎山人归滁上琅琅山居序〉:「朱轩洞开,四壁风凉。弹弦清歌,络绎行觞。」《醒世姻缘传》第一九回:「夜晚了,天又风凉,我慢慢走到家去,明早再来不迟。」
2.指凉风。唐。杜甫〈立秋雨院中有作〉诗:「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
3.冷言讥笑别人的话。即风凉话。如:「你总该帮忙一下,别尽在那里说风凉。」
4.风寒。《红楼梦》第四二回:「太夫人并无别症,不过偶感一点风凉。」
《國語辭典》:风凉(風涼)  拼音:fēng liang
在有风的地方纳凉。如:「夏天午后,他喜欢到公园树下风凉一下。」
《國語辭典》:要害  拼音:yào hài
1.人体中容易致命的部位。《后汉书。卷一五。来歙传》:「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2.重要的部分或形势险要的地方。汉。贾谊〈过秦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三国演义》第五九回:「中间朦胧字样,于要害处,自行涂抹改易,然后封送与韩遂,故意使马超知之。」
《國語辭典》:流血  拼音:liú xiě
1.出血。《礼记。内则》:「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三国演义》第二九回:「被剑斫入脑袋,七窍流血而死。」
2.指争战杀戮等造成人员的受伤流血或死亡。如:「流血事件」。《史记。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及巫蛊事起,京师流血,僵尸数万。」
3.引申为辛劳。如:「我们祖先曾在这块土地上,开垦拓荒,流血流汗。」
《國語辭典》:鹡鸰(鶺鴒)  拼音:jí líng
动物名。鸟纲雀形目鸣禽类。体长约五至六寸。头黑,前额白,背黑,腹白,翼尾均长。因其鸣则天降雪,且性喜食雪,故也称为「雪姑」。筑巢于水滨石隙间,以昆虫为食。也称为「叹脊令」、「连钱」。
《國語辭典》:不和  拼音:bù hé
1.不符。《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仲翔高亮,性不和物。」
2.不和睦、不融洽。《初刻拍案惊奇》卷四:「魏帅与许帅刘昌裔不和,要隐娘去取他首级。」《红楼梦》第六一回:「谁知和他母女不和的那些人,巴不得一时撵出他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