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偻身(僂身)
(1).驼背。晏子春秋·谏上二二:“ 伊尹 黑而短,蓬而髯,丰上兑下,僂身而下声。”
(2).弯下身子。后汉书·皇后纪上·邓皇后:“若并时进见,则不敢正坐离立,行则僂身自卑。” 沈从文 《丈夫》:“ 水保 就偻身窥觑舱口,向暗处询问‘是谁在里面’。”
《國語辭典》:探身  拼音:tàn shēn
将上身前伸或侧伸。如:「听到楼下有人叫门,她立刻由窗口探身查看,原来是邮差送挂号信来了。」
《漢語大詞典》:抚轼(撫軾)
亦作“ 抚式 ”。 乘车时,身子前俯,两手倚凭车前横木。礼记·曲礼上:“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 郑玄 注:“抚,犹据也。据式小俛,崇敬也。”《楚辞·王褒〈九怀·陶壅〉》:“悲九州兮靡君,抚軾叹兮作诗。” 王逸 注:“伏车浩叹,作风雅也。”
《漢語大詞典》:蹐躬
缩着身子。 明 唐顺之 《游盘山赋》:“方蹐躬而俯穿,又缩足而仰捫。”
分類:身子
《漢語大詞典》:偻俯(僂俯)
弯下身子,表示恭敬。 唐 杜甫 《雷》诗:“大旱山岳焦,密云復无雨……真龙竟寂寞,土梗空僂俯。”
《國語辭典》:赤裸裸  拼音:chì luǒ luǒ
1.光著身子,丝毫未穿。如:「每个人都赤裸裸的来到这世界。」也作「赤条条」。
2.比喻毫无掩饰。如:「他把全部心意都赤裸裸地说出来了。」
《國語辭典》:罄身  拼音:qìng shēn
不携带物件。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三折:「你将那一房一卧都留下,则这般罄身儿出去,任你改嫁别人。」《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遂唤原媒,眼同将妇罄身赶回。」也作「空身」。
分類:身子
《漢語大詞典》:鞠恧
谓弯着身子,低声下气。 唐 柳宗元 《吊屈原文》:“便媚鞠恧兮,美逾 西施 。”
《國語辭典》:歙肩  拼音:xì jiān
缩敛肩膀。形容敬慎以求宠幸的样子。《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干进苟容,我不忍以歙肩。」
《漢語大詞典》:偻步(僂步)
弯下身子走路。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 崤函 天险……傍壁陡上,神悸魂栗。因舍骑僂步,则膝每着胸。”
《漢語大詞典》:斜签(斜簽)
谓侧斜着身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红楼梦第一一二回:“ 贾芸 也不敢再回 贾政 ,斜签着身子慢慢的溜出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二回:“督办便让他坐。他只在下首,斜签着坐了半个屁股。” 冰心 《颂“一团火”》:“ 张秉贵 同志和我斜签着对坐在一张长沙发上。”
分類:身子
《国语辞典》:虎卑势,狸卑身(虎卑势,狸卑身)  拼音:hǔ bēi shì,lí bēi shēn
老虎做卑下的姿势,准备袭击;狸弯屈身子,准备攫取东西。语本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夫虎之卑势,将以有击也;狸之卑身,将求所取也。」比喻养精蓄锐,准备袭击。
《国语辞典》:弯腰驼背(弯腰驼背)  拼音:wān yāo tuó bèi
弓著身子,弯曲脊背。形容姿势难看。如:「年轻人应抬头挺胸,不要老是弯腰驼背,显得没有朝气。」
《国语辞典》:站乾岸儿(站乾岸儿)  拼音:zhàn gān àn ér
站在乾岸上,不会弄湿身子。比喻袖手旁观,幸灾乐祸。《红楼梦》第一六回:「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说槐的抱怨。坐山观虎斗,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乾岸儿,推倒油瓶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武艺。」
《国语辞典》:扬眉挺身(扬眉挺身)  拼音:yáng méi tǐng shēn
扬起眉毛,挺起身子。《红楼梦》第五○回:「湘云那里肯让人,且别人也不如他敏捷,都看他扬眉挺身的说道:『加絮念征徭,坳垤审夷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