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54,分13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典故(续上)
登车览辔
登车泣贵嫔
公车困
斗量车载
窦车骑
燕然车骑功
五车(又作:五车富 ...)
短辕车
迎使君车
乱果掷行车(又作:潘郎车)
二车
使车星(又作:两使车 ...)
贰车
翻车粟(又作:覆车粟)
芳酒载盈车
典故
登车览辔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范滂〉~2203~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德行〉~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典故
登车泣贵嫔

相关人物
司马衍(晋成帝)
 
苏峻


《晋书》卷七《成帝纪》
(东晋成帝咸和三年)五月乙未,(苏)峻逼迁天子于石头,帝哀泣升车,宫中恸哭。

例句

夺马悲公主,登车泣贵嫔。 杜甫 伤春五首之四

典故 
公车困
 
东方牍
 
汉庭三千牍
 
牍三千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3205~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

《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权传〉~22~
是岁,刘备帅军来伐,至巫山、秭归,使使诱导武陵蛮夷,假与印传,许之封赏。于是诸县及五溪民皆反为蜀。权以陆逊为督,督朱然、潘璋等以拒之。遣都尉赵咨使魏。魏帝问曰:「吴王何等主也?」咨对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帝问其状,咨曰:「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于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吴书》曰:「咨字德度,南阳人,博闻多识,应对辩捷,权为吴王,擢中大夫,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答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馀閒,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帝曰:『吴可征不?』咨对曰:『大国有征伐之兵,小国有备禦之固。』又曰:『吴难魏不?』咨曰:『带甲百万,江、汉为池,何难之有?』又曰:『吴如大夫者几人?』咨曰:『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咨频载使北,魏人敬异。权闻而嘉之,拜骑都尉。咨言曰:『观北方终不能守盟,今日之计,朝廷承汉四百之际,应东南之运,宜改年号,正服色,以应天顺民。』权纳之。」
典故
窦宪
 
相关人物
窦宪

参考典故
燕然勒铭


《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传》附《窦宪传》
宪惧诛,自求击匈奴以赎死。会南单于请兵北伐,乃拜宪车骑将军,金印紫绶,官属依司空,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发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十二郡骑士,及羌胡兵出塞。明年,宪与秉各将四千骑及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万骑出朔方鸡鹿塞,南单于屯屠河,将万馀骑出满夷谷,度辽将军邓鸿及缘边义从羌胡八千骑,与左贤王安国万骑出阳塞,皆会涿邪山。宪分遣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将左谷蠡王师子、右呼衍王须訾等,精骑万馀,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

例句

遂别鲁诸生,来从窦车骑。 李益 来从窦车骑行

步兵校尉辞公府,车骑将军忆本朝。 罗隐 得宣州窦尚书书因投寄二首之二

汉家边事重,窦宪出临戎。 耿湋 送王将军出塞

典故
刻燕然石
 
刻铭天山
  
勒勋燕石
 
勒燕山石
 
勒燕然
 
勒燕然石
 
勒燕然铭
   
岘樊铭
  
燕山碑
  
燕然功
 
燕然勒石
 
燕然勒铭
 
燕然未勒
  
燕然车骑功
  
窦宪勒燕然
  
铭功燕然
 
铭勒燕山
 
铭勋燕山
 
铭塞外勋
 
铭山
 
铭崖笔
 
铭燕然
 
铭燕石
 
铭石
 
铭非窦冠军

相关人物
窦宪


《张璠后汉纪·和帝纪·永元二年》~692~
窦宪字伯度,拜车骑将军,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宪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馀里,刻石以纪汉功,纪威德也。
《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84~
宪惧诛,自求击匈奴以赎死。会南单于请兵北伐,乃拜宪车骑将军,金印紫绶,官属依司空,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发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十二郡骑士,及羌胡兵出塞。明年,宪与秉各将四千骑及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万骑出朔方鸡鹿塞,南单于屯屠河,将万馀骑出满夷谷,度辽将军邓鸿及缘边义从羌胡八千骑,与左贤王安国万骑出阳塞,皆会涿邪山。宪分遣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将左谷蠡王师子、右呼衍王须訾等,精骑万馀,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崩溃,单于遁走,追击诸部,遂临私渠比鞮海。斩名王已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馀万头。于是温犊须、日逐、温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众降者,前后二十馀万人。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馀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曰:……

简释

勒燕然:咏边塞立功。唐姚合《送任响评事赴沂海》:“孟坚勒燕然,岂独在汉朝?”


例句

燕然山上云,半是离乡魂。 于濆 塞下曲

空留一片石,万古在燕山。 刘长卿 平蕃三首之三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反旆勒燕然。 刘长卿 赋得

勒铭燕然山,万代垂芬郁。 吴融 绵竹山四十韵

待勒燕然归未得,雪枝南畔少徘徊。 吴融 灵池县见早梅

孟坚勒燕然,岂独在汉朝。 姚合 送任畹评事赴沂海

须凿燕然山上石,登科记里是閒名。 姚合 送独孤焕评事赴丰州

伫勒燕然颂,鸣驺计日归。 崔泰之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 崔融 塞垣行

燕山应勒颂,麟阁伫名扬。 徐坚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由来词翰手,今见勒燕然。 徐知仁 奉和圣制张说巡边

燕然如可勒,万里愿从公。 戎昱 泾州观元戎出师

希君勒石返,歌舞入城闉。 李峤 送骆奉礼从军

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 李峤 钱薛大夫护边

田畴不卖卢龙策,窦宪思勒燕然石。 李昂 从军行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李白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倚剑登燕然,边峰列嵯峨。 李白 发白马

请书塞北阴山石,愿比燕然车骑功。 李益 塞下曲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李益 统汉峰下

洗剑青海水,刻铭天山石。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

欲学鸱夷子,待勒燕山铭。 杜甫 奉酬薛十二判官见赠

龙沙早立功,名向燕然勒。 武元衡 塞下曲

为报府中诸从事,燕然未勒莫论功。 武元衡 幕中诸公有观猎之作因继之

何言投笔去,终作勒铭回。 沈佺期 塞北二首之二

铭勒燕山暮,碑沈汉水春。 温庭筠 中书令裴公挽歌二首之一

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王昌龄 少年行二首之一

燕然山上字,男子见须羞。 王贞白 塞上曲

人知窦车骑,计日勒铭还。 皇甫冉 送常大夫加散骑常侍赴朔方

自指燕山最高石,不知谁为勒殊功。 秦韬玉 边将

会勒燕然石,方传车骑名。 窦威 出塞曲

今日诸孙拜坟树,愧无文字续燕然。 窦巩 经窦车骑故城

当奋燕然笔,铭功向陇头。 羊士谔 送张郎中副使自南省赴凤翔府幕

更就燕然石,行看奏虏功。 耿湋 送王将军出塞

伫看铭石罢,同听凯歌声。 许景先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

岂要铭燕石,平生重武威。 霍总 塞下曲

辞异秦丞相,铭非窦冠军。 韦蟾 上元三首之二

勒功思比宪,决略暗欺陈。 骆宾王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城荒犹筑怨,碣毁尚铭功。 骆宾王 边夜有怀

立身多门户,何必燕山铭。 鲍溶 秋思三首之二

典故 
五车富
  
五车书史
 
五车读
 
五车载书
 
倾五车
 
惠施五车
 
惠施书
 
惠车
 
书五车
 
书文五车
 
读五车

相关人物
惠施
 
庄子


《庄子集释》卷十下〈杂篇·天下〉~02~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简释

五车书:喻指读书多,学问深。唐王维《戏赠张五弟湮三首》之二:“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


例句

男儿一片气,何必五车书。 孟浩然 送告八从军

世人如要问生涯,满架堆床是五车。 方干 题悬溜岩隐者居

惠子休惊学五车,沛公方起斩长蛇。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顾我下笔即千字,疑我读书倾五车。 李商隐 安平公诗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杜甫 柏学士茅屋

五车堆缥帙,三径阖绳枢。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开济由来变盛衰,五车才得号镃基。 温庭筠 简同志

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

五车外典知谁敌,九趣多才恐不如。 知玄 答僧澈

犹轻五车富,未重一囊贫。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仍闻圣主知书癖,凤阁烧香对五车。 鲍溶 夏日怀杜悰驸马

典故

《全唐诗》卷六百六十六〈比红儿〉
〈比红儿〉其七十三:「重门深掩几枝花,未胜红儿莫大誇。王相不能探物理【玉柄不能探物理】,可能虚上短辕车。」
典故 
儿童骑竹马
 
儿骑
 
儿骑空迎
 
有儿迎郭伋
 
童子争迎
 
童稚欢迎
 
竹儿争见君
 
竹马望尘
 
竹马童子
 
竹马约
 
竹马旧童
 
竹马迎
 
竹马迎逢
 
竹马迎郭伋
  
细侯风韵
 
迎使君车
 
骑竹更生
 
骑竹欢迎

相关人物
郭伋


《后汉书》卷三十一〈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郭伋〉~09~
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高祖父解,武帝时以任侠闻。父梵,为蜀郡太守。伋少有志行,哀平閒辟大司空府,三迁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建武四年,出为中山太守。……十一年,省朔方刺史属并州。帝以卢芳据北土,乃调伋为并州牧。……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例句

马嘶芳草自淹留,别馆何人属细侯。 羊士谔 游郭驸马大安山池

细侯风韵兼前事,不止为舟也作霖。 薛涛 和郭员外题万里桥

典故
乱果掷行车
 
儿童抛砖
 
慕潘
 
投潘岳果
   
掷果河阳
 
掷赠
 
潘仁载果
 
潘令舆
 
潘子貌
 
潘安仁
 
潘岳
 
潘岳果
 
潘岳貌
   
潘郎挟弹
 
潘郎掷果
 
潘郎璧
 
潘郎貌
 
潘郎车
 
窥潘掾
 
貌胜潘

相关人物
潘岳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容止〉~60~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南朝梁·刘孝标注引《语林》曰:「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张孟阳至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投之,亦满车。」二说不同。
《晋书》卷五十五〈潘岳列传〉~507~
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时张载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委顿而反。岳从子尼。

简释

潘郎车:喻女子爱慕美男子。南朝梁徐陵《洛阳道二首》之一:“潘郎车欲满,无奈掷花何。”


例句

杨生词赋比潘郎,不似前贤貌不扬。 刘商 赋得射雉歌送杨协律表弟赴婚期

廷尉张罗自不关,潘郎挟弹无情损。 刘禹锡 百舌吟

掷果潘郎谁不慕,朱门别见红妆露。 司空图 冯燕歌

昨宵绮帐迎韩寿,今朝罗袖引潘郎。 乔知之 倡女行

落日游南湖,果掷颜如玉。 宋之问 春湖古意

潘郎腰绶新,霅上县花春。 岑参 送李郎尉武康

问吉转征鞍,安仁道姓潘。 岑参 送杨千牛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

玄成世业紫真官,文似相如貌胜潘。 崔峒 送韦八少府判官归东京

毕卓醉狂潘氏少,倾来掷去恰相宜。 方干 袁明府以家酝寄余余亦以山梅答赠非唯四韵兼亦双关

必投潘岳果,谁掺祢衡挝。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

潘郎美貌谢公诗,银印花骢年少时。 李嘉祐 送崔十一弟归北京

遥知向前路,掷果定盈车。 李白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花惭潘岳貌,年称老莱衣。 李端 奉赠苗员外

陆云还入洛,潘岳更张筵。 李端 送杨少府赴阳翟

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 杨巨源 崔娘诗

潘郎对青镜,乌帽似新裁。 杨巨源 见薛侍御戴不损裹帽子因赠

少小别潘郎,娇羞倚画堂。 权德舆 相思曲

推醉谁知弄花钿,潘郎不敢使人催。 卢纶 古艳诗

花惭潘岳貌,年称老莱衣。 祖咏 赠苗发员外

当年潘子貌,避病沈侯诗。 秦系 赠乌程杨苹明府

连手窥潘掾,分头看洛神。 陈嘉言 上元夜效小庾体

玉漏报来过半夜,可怜潘岳立踟蹰。 陆畅

貌愧潘郎璧,文惭吕相金。 韦庄 同旧韵

掷果河阳君有分,货酒成都妾亦然。 骆宾王 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

典故

《宋诗钞·小畜集钞》
楮冠布褐皂纱巾,曾忝西垣寓直人。此际暂披因假日,如今长著见闲身。濯缨未识三湘水,漉酒空经六里春。不为行香著朝服,贰车谁信旧词臣。
典故
一星
   
使者星
  
使车星
 
入蜀星
 
两使车
 
两星使
 
史兴鞍
 
星下
  
星使双飞
 
星传
 
星去
 
星文动九霄
 
星是使
   
星辰动
 
星随使者车
 
流星汉使尊
 
万里星隋
  
驿骑如星

相关人物
李合


《后汉书》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上·李合〉~277~
李合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合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合候舍。时夏夕露坐,合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合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艺文类聚》卷一〈天部上·星〉~2~
《李合传》曰:公好天文之术,和帝遣使者观风俗,有二使向益州。夏月,合露坐,问二人曰:「君发京师,宁知二使何时发?」二人惊问曰:「何以知之?」公指星曰:「有二使星来向益部。」
《晋书》卷十一《天文志上》
毕附耳南八星曰天节,主使臣之所持者也。

简释

使臣星:喻指朝廷使者。唐王维《送邢桂州》:“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例句

偶逐星车犯虏尘,故乡常恐到无因。 储嗣宗 随边使过五原

贺客移星使,丝纶出紫微。 刘商 送杨闲侍御拜命赴上都

星使出关东,兵符赐上公。 刘禹锡 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

天威巡虎落,星使出鸳行。 刘禹锡 覆粮使

能邀五马送,自逐一星还。 刘长卿 奉陪使君西庭送淮西魏判官

江上逢星使,南来自会稽。 刘长卿 贾侍郎自会稽使回篇什盈卷兼蒙见寄一首与余有挂冠之期因书数事率成十韵

昨夜星辰动,仙郎近汉关。 吴融 关东献兵部刘员外

星使下仙京,云湖喜昼晴。 孙逖 同邢判官寻龙湍观归湖中

遥瞻使者星,便是郎官应。 孙逖 和左司张员外自洛使入京中路先赴长安逢立春日赠韦侍御等诸公

星使行看入,云仙意转催。 孙逖 送周判官往台州

潭壑随星使,轩车绕春色。 孙逖 送杨法曹按括州

明年拜真月,南斗使星归。 孙逖 送赵评事摄御史监军岭南

云中昨夜使星动,西门驿楼出相送。 岑参 送张献心副使归河西杂句

昨夜动使星,今旦送征鞍。 岑参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

鸡林君欲去,立册付星轺。 李昌符 送人入新罗使

前驱二星去,开险五丁忙。 杜牧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星传指湘江,瑶琴多楚调。 权德舆 送崔端公赴度支江陵院三韵

西南使星去,远彻通朝聘。 权德舆 送袁中丞持节册南诏五韵

今宵燕分野,应见使星过。 武元衡 送冯谏议赴河北宣慰

使星随驿骑,归路有秋风。 独孤及 送游员外赴淮西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王维 送邢桂州

华堂良宴开,星使自天来。 卢士政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

星使自天丹诏下,雕鞍照地数程中。 卢渥 题嘉祥驿

拥传星还去,过池凤不留。 钱起 奉送刘相公江淮催转运

风生黑山道,星下紫微天。 钱起 奉送户部李郎中充晋国副节度出塞

极目烟霞外,孤舟一使星。 钱起 赋得绵绵思远道送岑判官入岭

朝天绣服乘恩贵,出使星轺满路光。 钱起 送裴頔侍御使蜀

辞天使星远,临水涧霜秋。 钱起 重送陆侍御使日本

典故

《礼记注疏》卷三十五〈少仪〉~633~
乘贰车,则式,佐车则否。贰车者,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东汉·郑玄注:「贰车、佐车,皆副车也。朝祀之副曰贰,戎猎之副曰佐,鲁庄公败于乾时公丧戎路传乘而归。」
典故 
公冶非罪
 
翻车粟
 
覆车粟
 
通鸟语

相关人物
扬宣


《论语注疏·公冶长》~4~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义疏》
公冶长从卫还鲁,行至二界上,闻鸟相呼,往清溪食死人肉。须臾见一老妪当道而哭,冶长问之,妪曰:「儿前日出行,于今不反,当是已死,亡不知所在。」冶长曰:「向闻鸟相呼往清溪食肉,恐是妪儿也。」妪往看,即得其儿也,已死。妪即告村司,村司问妪从何得知之,妪曰:「见冶长道如此。」村官曰:「冶长不杀人,何缘知之?」囚录冶长付狱。主问:「冶长何以杀人?」冶长曰:「解鸟语,不杀人。」主曰:「当试之,若必解鸟语,便相放也。若不解,当令偿死。」驻冶长在狱六十日。卒日有雀子缘狱栅上,相呼啧啧雀雀,冶长含笑。吏启主:「冶长笑雀语,是似解鸟语。」主教问冶长,雀何所道而笑之?冶长曰:「雀鸣啧啧雀雀,白莲水边有车翻覆黍粟,牡牛折角,收敛不尽,相呼往啄。」狱主未信,遣人往看,果如其言。后又解猪及燕语,屡验,于是得放。
《艺文类聚》卷九十
《益部耆旧传》曰:扬宣为河内太守,行县,有群雀鸣桑树上。宣谓吏曰「前有覆车粟,此雀相随,欲往食之。」行数里,果如其言。

例句

耻涉太行险,羞营覆车粟。 李白 空城雀

典故
芳酒载盈车


《汉书》卷八十七下〈扬雄列传下〉~3585~
雄以病免,复召为大夫。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而钜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杨子谈经所【杨子谈经处】,淮王载酒过。兴阑啼鸟换【兴阑啼鸟缓】,坐久落花多。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前路引笙歌】。
《漢語大詞典》:三千牍(三千牘)
史记·滑稽列传:“ 朔 ( 东方朔 )初入 长安 ,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牘。”后用以指向皇帝进呈的长篇奏疏。三千,极言其多。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千之姪》:“闭门试草三千牘,仄席求人少似今。” 金 元好问 《帝城》诗之一:“悠悠未了三千牘,碌碌翻随十九人。”
《國語辭典》:斗量车载(斗量車載)  拼音:dǒu liáng chē zài
比喻数量极多。宋。辛弃疾〈玉楼春。君如九酝台黏盏〉词:「向来珠履簪人,颇觉斗量车载满。」也作「车载斗量」。
分類:数量
《國語辭典》:车载斗量(車載斗量)  拼音:chē zài dǒu liáng
用车装载,以斗来量。形容数量很多。《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文明小史》第五○回:「一想要是单懂英文的,只要到上海去找一找,定然车载斗量。」也作「斗量车载」。
《漢語大詞典》:窦车骑(竇車騎)
即 东汉 窦宪 。 和帝 时 宪 为车骑将军,出师击破 北匈奴 ,出塞三千馀里,登 燕然山 ,刻石勒功,纪 汉 威德。后借指镇守边塞的主将。 唐 皇甫冉 《春思》诗:“为问元戎 竇车骑 ,何时反旆勒 燕然 ?” 明 高启 《从军行》:“寧令 竇车骑 ,独擅勒 燕然 ?”
《漢語大詞典》:勒功
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亦指建立功勋。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勒功中岳,以章至尊。” 唐 薛存诚 《东都父老望幸》诗:“众愿其难阻,明君早勒功。” 明 徐熥 《送李太守擢宪滇南》诗:“他日勒功留片碣, 点苍 如黛石嵯峨。”
《國語辭典》:勒石  拼音:lè shí
在石上刻字。宋。程颐〈明道先生墓表〉:「勒石墓傍,以诏后人。」《红楼梦》第二三回:「便命将那日所有的题咏,命探春依次抄录妥协,自己编次,叙其优劣,又命在大观园勒石,为千古风流雅事。」
分類:刻字立碑
《國語辭典》:勒铭(勒銘)  拼音:lè míng
在金石上镌刻记录功绩的文字。《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夫以二子之贤,勒铭两国,犹削迹归愆,请命乞身,望之无劳,盖其宜也。」宋。陆游 夜泊水村诗:「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漢語大詞典》:燕山石
见“ 燕然石 ”。
《漢語大詞典》:燕然石
东汉 窦宪 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记功。后以“燕然石”指建立边功的记功碑。 唐 李昂 《从军行》:“ 田畴 不卖 卢龙 策, 竇宪 思勒 燕然 石。” 唐 耿湋 《送王将军出塞》诗:“更就 燕然 石,行看奏虏功。” 唐 李益 《统汉峰下》诗:“只今已勒 燕然 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诗:“怀纪 燕山 石,思开 函谷 丸。”
《漢語大詞典》:燕山铭(燕山銘)
见“ 燕然铭 ”。
《漢語大詞典》:燕然铭(燕然銘)
亦称“ 燕山铭 ”。 指 东汉 窦宪 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记功时, 班固 所撰的《封燕然山铭》。亦泛指歌颂边功的文字。 北周 王褒 《从军行》之一:“勋封 瀚海 石,功勒《燕然铭》。” 唐 王昌龄 《少年行》之一:“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唐 鲍溶 《秋思》之二:“立身多门户,何必《燕山铭》。”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勿勒《燕然铭》,勿种 金城 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漢語大詞典》:燕然石
东汉 窦宪 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记功。后以“燕然石”指建立边功的记功碑。 唐 李昂 《从军行》:“ 田畴 不卖 卢龙 策, 竇宪 思勒 燕然 石。” 唐 耿湋 《送王将军出塞》诗:“更就 燕然 石,行看奏虏功。” 唐 李益 《统汉峰下》诗:“只今已勒 燕然 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诗:“怀纪 燕山 石,思开 函谷 丸。”
《漢語大詞典》:燕然颂(燕然頌)
指歌颂边功的文字。谓在边塞战争中建立功勋。 唐 崔泰之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佇勒 燕然 颂,鸣騶计日归。” 唐 席豫 《秦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已勒 燕山 颂,犹闻遣戍篇。”参见“ 燕然铭 ”。
《漢語大詞典》:燕然铭(燕然銘)
亦称“ 燕山铭 ”。 指 东汉 窦宪 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记功时, 班固 所撰的《封燕然山铭》。亦泛指歌颂边功的文字。 北周 王褒 《从军行》之一:“勋封 瀚海 石,功勒《燕然铭》。” 唐 王昌龄 《少年行》之一:“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唐 鲍溶 《秋思》之二:“立身多门户,何必《燕山铭》。”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勿勒《燕然铭》,勿种 金城 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漢語大詞典》:铭功(銘功)
在金石上刻写文辞,记述功绩。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铭功封石,倡呼而还。” 李贤 注:“为刻石立铭於 燕然山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吕望 铭功於 昆吾 , 仲仙 鏤绩於庸器。” 王闿运 《振威将军武提督碑》:“其先出于 武丁 ,铭功作族。”
《國語辭典》:五车(五車)  拼音:wǔ jū
形容书多。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比喻博学。唐。王维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诗:「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宋。乐雷发 乌乌歌:「莫读书!莫读书!惠施五车今何如?」
《漢語大詞典》:五车书(五車書)
庄子·天下:“ 惠施 多方,其书五车。”后用以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呈茂中》词:“算胸中,除却五车书,都无物。” 明沈鲸《双珠记·假恩图色》:“人读五车书,偏我无一句。” 清 高昌寒食生 《乘龙佳话·下第》:“问世休矜三尺剑,骄人还是五车书。”亦省作“ 五车 ”。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之二:“两説穷舌端,五车摧笔锋。” 唐 知玄 《答僧澈》诗:“五车外典知谁敌,九趣多才恐不如。” 清 孙枝蔚 《溽暑过汪舟次园中留饮分得鸦字萝字》诗:“有客寻三径,因君破五车。”
《漢語大詞典》:五辂(五輅)
见“ 五路 ”。
《漢語大詞典》:五车书(五車書)
庄子·天下:“ 惠施 多方,其书五车。”后用以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呈茂中》词:“算胸中,除却五车书,都无物。” 明沈鲸《双珠记·假恩图色》:“人读五车书,偏我无一句。” 清 高昌寒食生 《乘龙佳话·下第》:“问世休矜三尺剑,骄人还是五车书。”亦省作“ 五车 ”。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之二:“两説穷舌端,五车摧笔锋。” 唐 知玄 《答僧澈》诗:“五车外典知谁敌,九趣多才恐不如。” 清 孙枝蔚 《溽暑过汪舟次园中留饮分得鸦字萝字》诗:“有客寻三径,因君破五车。”
《漢語大詞典》:短辕车(短轅車)
见“ 短辕 ”。
《漢語大詞典》:短辕(短轅)
(1).晋书·王导传:“初 曹氏 性妬, 导 甚惮之,乃密营别馆,以处众妾。 曹氏 知,将往焉。 导 恐妾被辱,遽令命驾,犹恐迟之,以所执麈尾柄驱牛而进。司徒 蔡謨 闻之,戯 导 曰:‘朝廷欲加公九锡。’ 导 弗之觉,但谦退而已。 謨 曰:‘不闻餘物,惟有短辕犊车,长柄麈尾。’”后以“短辕”指代牛车或粗陋小车。 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笑傲张高盖,从容接短辕。” 宋 苏轼 《书韩干〈牧马图〉》诗:“ 王良 挟策飞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辕。” 清 吴伟业 《赠辽左故人》诗:“短辕一哭暮云低,雪窖冰天路惨悽。”亦作“ 短辕车 ”。 宋 刘克庄 《鹊桥仙·足痛》词:“不消长麈短辕车,但乞取,一枝鹤膝。” 明 高启 《临顿里》诗之一:“时寻 戴顒 宅,自驾短辕车。”
(2).折断的车辕木。 唐 杜甫 《木皮岭》诗:“高有废阁道,摧折如短辕。”短,一本作“ 断 ”。 蒋礼鸿 《杜诗释词》:“作断者正字,短其通用字也。”
《漢語大詞典》:儿童竹马(兒童竹馬)
后汉书·郭伋传载: 郭伋 任 并州 牧,问民疾苦,推举贤良,所过县邑,老幼相携迎送。“始至行部,到 西河 美稷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后以“儿童竹马”为称颂太守之词。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劝农》:“千村转岁华,愚父老香盆,儿童竹马。”
《漢語大詞典》:细侯(細侯)
后汉书·郭汲传:“ 郭伋 字 细侯 ……始至行部,到 西河 美稷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 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后以“细侯”称颂受人欢迎的到任官吏。 唐 白居易 《赠楚州郭使君》诗:“当家美事堆身上,何啻 林宗 与 细侯 。” 宋 陈师道 《寄侍读苏尚书》诗:“一时宾客餘 枚叟 ,到处儿童説 细侯 。”
《漢語大詞典》:掷安仁(擲安仁)
以果子投向美男子。 唐 白居易 《与沉杨二舍人阁老同食敕赐樱桃玩物感恩因成十四韵》:“偷须防 曼倩 ,惜莫掷 安仁 。”参见“ 掷果潘安 ”。
《國語辭典》:掷果潘安(擲果潘安)  拼音:zhí guǒ pān ān
晋代潘岳姿仪俊美,每出门时,洛阳妇女争著把果子掷到他的车上,皆满车而归。参见「潘郎车满」条。后用以形容貌美俊俏,受女性爱慕的男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元。陈克明〈粉蝶儿。画阁萧疏套。上小楼〉曲:「那里也画眉张敞?掷果潘安?傅粉平叔?」
《國語辭典》:掷果(擲果)  拼音:zhí guǒ
1.扔投果实。如:「动物园里禁止游客掷果喂食动物。」
2.晋代潘岳姿仪俊美,每出门时,洛阳妇女争著把果子掷到他的车上,皆满车而归。参见「潘郎车满」条。用以形容男子貌美俊俏,受女性爱慕。《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何郎俊俏颜如粉,荀令风流坐有香。若与潘生同过市,不知掷果向谁傍?」《聊斋志异。卷一○。胭脂》:「遂其掷果之心,亦风流之雅事。」
《國語辭典》:掷果潘安(擲果潘安)  拼音:zhí guǒ pān ān
晋代潘岳姿仪俊美,每出门时,洛阳妇女争著把果子掷到他的车上,皆满车而归。参见「潘郎车满」条。后用以形容貌美俊俏,受女性爱慕的男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元。陈克明〈粉蝶儿。画阁萧疏套。上小楼〉曲:「那里也画眉张敞?掷果潘安?傅粉平叔?」
《漢語大詞典》:潘果
晋 潘岳 貌美,少时出游,妇人遇之者,皆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后遂用为典实。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湘东王横吹曲·洛阳道》:“玉车争晚入, 潘 果溢高箱。”参见“ 潘车 ”。
《國語辭典》:潘车(潘車)  拼音:pān chē
晋代潘岳乘坐的车子。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出:「红绡里下樱桃颗,好待潘车过巷西。」
《國語辭典》:潘郎  拼音:pān láng
1.晋代美男子潘岳。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只为画眉的张敞风流,掷果的潘郎稔色。」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憔悴潘郎鬓有丝,杜韦娘不似旧时,带围宽清减了瘦腰肢。」
2.情郎。五代唐。和凝 江城市。初夜含娇词:「初夜含娇入洞房,理残妆,柳眉长。翡翠屏中,亲爇玉炉香。整顿金钿呼小玉,排红烛,待潘郎。」
《國語辭典》:潘安  拼音:pān ān
晋代美男子潘岳。参见「潘岳」条。
《漢語大詞典》:二车(二車)
轮船上的大管轮。职务权限仅次于轮机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船主也打发人去寻大伙、二伙,大车、二车,叫一律回船预备。”
《漢語大詞典》:二星
(1).犹双星。指牵牛、织女,比喻夫妇。 唐 刘长卿 《哭张员外继》诗:“慟哭 钟陵 下,东流与别离。二星来不返,双剑没相随。”题注:“公及夫人相次没于 洪州 。”
(2).即二使星。 唐 孔德绍 《送蔡君知入蜀》诗之二:“ 灵关 九折险, 蜀 道二星遥。”
《國語辭典》:使星  拼音:shǐ xīng
汉代李合从观星象中,推知朝廷派了两位使者到来。见《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李合传》。后用来称呼朝廷派来的使者。唐。钱起 重送陆侍御使日本诗:「辞天使星远,临水涧霜秋。」宋。晏殊 浣溪沙。绿叶红花媚晓烟词:「可惜异香珠箔外,不辞清唱玉尊前。使星归觐九重天。」也称为「星使」。
分類:使者称使
《漢語大詞典》:使臣星
即使星。 唐 王维 《送邢桂州》诗:“明珠归 合浦 ,应逐使臣星。”参见“ 使星 ”。
分類:即使
《國語辭典》:使星  拼音:shǐ xīng
汉代李合从观星象中,推知朝廷派了两位使者到来。见《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李合传》。后用来称呼朝廷派来的使者。唐。钱起 重送陆侍御使日本诗:「辞天使星远,临水涧霜秋。」宋。晏殊 浣溪沙。绿叶红花媚晓烟词:「可惜异香珠箔外,不辞清唱玉尊前。使星归觐九重天。」也称为「星使」。
分類:使者称使
《國語辭典》:星使  拼音:xīng shǐ
古时使臣的尊称。参见「使星」条。唐。高适〈送柴司户充刘卿判官之岭外〉诗:「月卿临幕府,星使出词曹。」
《漢語大詞典》:星车(星車)
即星轺。 唐 徐坚 《饯许州宋司马赴任》诗:“旧许星车转,神京祖帐开。” 宋 王禹偁 《送罗著作两浙按狱》诗:“使印星车适旧游, 陶潜 今日在 瀛洲 。”参见“ 星軺 ”。
《漢語大詞典》:星轺(星軺)
使者所乘的车。亦借指使者。 唐 宋之问 《奉和梁王宴龙泓应教》:“水府沦幽壑,星軺下紫微。” 唐 白居易 《奉使途中戏赠张常侍》诗:“早风吹土满长衢,驛骑星軺尽疾驱。” 明 陆采 《明珠记·煎茶》:“曙光高,马嘶人起,梳洗上星軺。”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记王轸父家书事:“何冀上闻於天闕,过承下逮於星軺。” 清 方文 《送白安石先生司理滇南》诗之二:“水驛轻装偕今子,星軺絶域访遗贤。”
分類:使者指使
《漢語大詞典》:星轺(星軺)
使者所乘的车。亦借指使者。 唐 宋之问 《奉和梁王宴龙泓应教》:“水府沦幽壑,星軺下紫微。” 唐 白居易 《奉使途中戏赠张常侍》诗:“早风吹土满长衢,驛骑星軺尽疾驱。” 明 陆采 《明珠记·煎茶》:“曙光高,马嘶人起,梳洗上星軺。”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记王轸父家书事:“何冀上闻於天闕,过承下逮於星軺。” 清 方文 《送白安石先生司理滇南》诗之二:“水驛轻装偕今子,星軺絶域访遗贤。”
分類:使者指使
《國語辭典》:双星(雙星)  拼音:shuāng xīng
1.牵牛、织女二星。比喻夫妇二人。元。李俊民 七夕诗:「云汉双星聚散频,一年一度事还新。」元。马祖常 拟唐宫。银河七夕度双星词:「银河七夕度双星,桐树逢秋叶未零。」
2.两颗恒星因重力吸引而环绕其共同质心运动,称为「双星」。
《國語辭典》:贰车(貳車)  拼音:èr jū
副车。《礼记。少仪》:「乘贰车则式,佐车则否。贰车者,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分類:副车副职
《漢語大詞典》:公冶罪
《论语·公冶长》:“子谓 公冶长 ,‘可妻也。虽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后因以“公冶罪”为无辜而见罪的典实。 宋 苏舜钦 《寒夜十六韵笑子履见寄》:“念昔罹忧患,唯君共苦辛。漂流数千里,会合十餘旬。各閔伤弓翼,聊同煦沫鳞。谁知 公冶 罪,众笑 伯龙 贪。”
分類:无辜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