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经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一卷,金刚智译,称为金刚智仪轨。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一卷,不空译,称为不空仪轨,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一卷,地婆诃罗译。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法,一卷,善无畏译。七俱胝独部法,一卷,善无畏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一卷,唐伽梵达磨译。是通常之千手经也。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二卷,唐智通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一卷,唐菩提流志译。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一卷,唐不空译。大悲心陀罗尼修行念诵略仪,一卷,唐不空译。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一卷,三昧苏婆罗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一卷,唐不空译。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一卷,唐善无畏译。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咒本,一卷,唐金刚智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身咒本,一卷,唐金刚智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治病合药法,一卷,唐伽梵达磨译。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一卷,宋知礼集。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吒薄俱元帅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修行仪轨,三卷,唐善无畏译。又有阿吒婆拘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神咒经,一卷,阿吒婆拘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一卷,阿吒薄拘付嘱咒,一卷,俱失译。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唐菩提流志译。佛说不空罥索咒经一卷,隋阇那崛多译。不空罥索神咒神经,一卷,唐玄奘译。不空罥索咒心经,一卷,唐菩提流志译。佛说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一卷,赵宋施护译。已上四经皆前经之第一品也。又,佛说不空罥索陀罗尼仪轨经,二卷,师子国三藏阿目祛译。是三十卷经一二两卷之异译也。又,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三卷,唐宝思惟译。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二卷,北天竺婆罗门李无谄译。二经同本也。
【佛学大辞典】
(经名)北斗七星护摩法一卷,北斗七星护摩念诵仪轨一卷,北斗七星延命经一卷,北斗七星念诵仪轨一卷。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一卷。金刚顶经多罗菩萨念诵法,一卷。圣多罗菩萨经,一卷。圣多罗菩萨一百八名陀罗尼经,一卷。圣多罗菩萨梵赞,一卷。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实叉难陀译之地藏菩萨本愿经,二卷。玄奘译之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失译之大方广十轮经,八卷。输婆迦罗译之地藏菩萨仪轨一卷。其他涉于疑者,有延命地藏经一卷,地藏菩萨念诵仪轨一卷,莲华三昧经一卷。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如意轮菩萨念诵法一卷,观自在如意轮瑜伽一卷,如意轮菩萨观门义注秘诀一卷,如意轮陀罗尼经一卷,观世音菩萨秘密藏如意轮陀罗尼神咒经一卷,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一卷,佛说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经一卷,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法要一卷,佛说如意轮莲华心如来修行观门仪一卷。
【佛学大辞典】
(经名)青颈观自在菩萨心陀罗尼经,一卷。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一卷。青颈大悲心陀罗尼,一卷。
【佛学大辞典】
(经名)宝积经三十六卷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二金毗罗天受记品第二,佛说金毗罗童子威德经一卷,唐不空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部之经典与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摩利支提婆华鬘经,一卷,不空译。摩利支天菩萨陀罗尼经,一卷,不空译。摩利支天经,一卷,阿地瞿多译。摄于陀罗尼集经第十。摩利支菩萨略念诵法,一卷,不空译。摩利支天一印法,一卷,失译。摩利支天陀罗尼咒经,一卷,失译。大摩利支菩萨经,七卷,天息灾译。
【佛学大辞典】
(经名)普遍光明燄鬘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不空译,二卷,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宝思惟译,一卷,大随求即得大陀罗尼明王忏悔法,一卷,失译,大随求八印,宗睿传,一卷。
【佛学大辞典】
(术语)转法轮菩萨摧魔怨敌法,一卷,不空译。
【佛学大辞典】
(杂名)大圣天欢喜双身毗那夜伽法,一卷,不空译。使咒法经,一卷,菩提留支译。大圣欢喜双身大自在天毗那夜迦王归依念诵供养法,一卷,善无畏译。大圣欢喜双身毗那夜迦天形像品仪轨一卷,憬瑟撰。毗那夜迦誐那钵底瑜迦悉地品秘要,一卷,含光记。佛说金色迦那钵底陀罗尼经,一卷,金刚智译。
八大童子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圣无动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要法品之异名。
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三卷,唐不空译。
十二天仪轨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二天供仪轨之略名。
十二天供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
十八契印轨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或云惠果和尚所作。或云日本弘法大师所作。
三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所立迹门十妙中之三法妙,即三轨也。以三法可为轨范,故名三轨。一、真性轨,无虚伪谓为真,不改谓为性,指真如实相之本体也。二、观照轨。指观达真性之智慧也。三、资成轨,指资助观照之智而使开发真性之万行也,是如次第有境智行三者。此三轨不一不异,不纵不横,如伊字之三点,首罗之三目。故名三法妙,以此三轨类通一切三法,故名三轨之法门。玄义五下曰:「言三法者,即三轨也。轨名轨范,还是三法可轨范耳。(中略)三轨者,一真性轨,二观照轨,三资成轨。名虽有三,祇是一大乘法也。」又「赴缘名异,得意义同。粗通十条,馀者可领。三道、三识、三佛性、三般若、三菩提、三大乘、三身、三涅槃、三宝、三德、诸三法无量,正用十者,举其大要明始终耳。」
三轨弘经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法师品,谓佛对药王菩萨,示三轨之弘经。是为末世弘通妙经之三种法则。复为真性等三轨之法门。故名为三轨之弘经。一、慈悲室,言弘经之人宜先住于大慈悲之心也。二、忍辱衣,言弘经之人宜被忍辱之衣,堪任一切众生之恶障也。三、法空座,言弘经之人宜住于第一义空之理也。以大慈使一切众生安乐者,为资成轨。柔和伏瞋者,为观照轨。坐于第一义空之座者,是为真性轨。(参见:弘经)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并法华文句)
三轨弘经者,弘传经教,必须具此三轨。轨即轨范,亦轨则也。盖言弘经者,当以慈悲、忍辱、法空,三法为之范则。故法华文句云:利物以慈悲为首,涉有以忍辱为基,说法以亡我为本;能行三法,庶可自利而利他也。
〔一、慈悲室〕,谓弘经之人,当须具大慈悲,覆护一切众生。以大慈故,则能与众生之乐;以大悲故,则能拔众生之苦。慈悲覆物,喻之如室。故经云:大慈悲为室也。
〔二、忍辱衣〕,谓弘经之人,当行忍辱之行,遮蔽一切众生恶障及烦恼等丑,喻之如衣。故经云:柔和,忍辱衣也。
〔三、法空座〕,谓弘经之人,当了一切法空,亦无我为能说。若安心于空,方能安他。安他安己,喻之如座。故经云:诸法空为座也。
三种悉地轨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三身佛果三种悉地真言仪轨之略名。
三摩地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摩地法之异名。
千手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之略名。
千手千眼仪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之略。一卷。不空译。
大日经义轨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摄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入莲华胎藏海会悲生曼荼罗广大念诵仪轨供养方便会三卷,唐善无畏译。称为摄大轨。二、大毗卢遮那经广大仪轨,三卷,同人译。称为广大轨。三、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悲生曼荼罗广大成就仪轨供养方便会,二卷,唐法全于玄法寺集,称为玄法轨。四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菩提幢标帜普通真言藏广大成就瑜伽,三卷,法全于青龙寺集,称为青龙轨。已上谓之四部仪轨。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顿證毗卢舍那法身字轮瑜伽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四十二字之字轮观。
大方广文殊仪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菩萨根本仪轨经之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