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1,分1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杨日严(字 垂训 )
苏舜元(字 才翁、叔才 )
吕公弼(字 宝臣 惠穆 )
鱼周询(字 裕之 )
姚仲孙(字 茂宗 )
王举元(字 懿臣 )
程师孟(字 公辟 )
楚建中(字 正叔 )
祖无择(名 焕斗 字 择之 )
李师中(字 诚之 )
蹇周辅(字 磻翁、皤翁 )
陈安石(字 子坚 )
张景宪(字 正国、定国 )
李中师(字 君锡 号 治办 )
其它辞典(续上)
李肃之(字 公仪 )杨日严(字 垂训 )
苏舜元(字 才翁、叔才 )
吕公弼(字 宝臣 惠穆 )
鱼周询(字 裕之 )
姚仲孙(字 茂宗 )
王举元(字 懿臣 )
程师孟(字 公辟 )
楚建中(字 正叔 )
祖无择(名 焕斗 字 择之 )
李师中(字 诚之 )
蹇周辅(字 磻翁、皤翁 )
陈安石(字 子坚 )
张景宪(字 正国、定国 )
李中师(字 君锡 号 治办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6—1089 【介绍】: 宋濮州鄄城人,字公仪。李迪从子。以荫为将作监主簿。累擢知德州,提点开封府界内县镇及夔路、湖南刑狱。徙湖北转运使,讨平彭仕羲之叛。神宗立,以右谏议大夫知庆州,徙瀛州,会大雨地震,启廪赈给,严儆盗窃。迁天章阁待制、知开封府,仕至龙图阁直学士、知郓州。全宋文·卷六三九
李肃之(一○○六——一○八九),字公仪,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迪弟子,以迪推恩补官。通判澶州,知德州,提点夔路、湖南刑狱。历湖北、江东、两浙、河北诸路转运使,进度支副使、江淮发运使。神宗时官右谏议大夫、知庆州,徙瀛州、拜天章阁待制、知开封府,出知定州,还,权三司使,又出知永兴军。元丰元年,加龙图阁直学士、知郓州。四年致仕。元祐四年卒,年八十四。见苏颂《龙图阁直学士致仕李公墓志铭》(《苏魏公文集》卷六一),《宋史》卷三○一《李迪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同州冯翊人,后家河南,字垂训。杨希闵子。第进士。历大理寺丞,出知襄、庐、郓三州。累迁太常少卿,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河中府,加枢密直学士知益州,奏罢不便民之务。入勾当三班院,迁给事中,以龙图阁学士知澶州,终同知审官院。全宋文·卷三二六
杨日严,字垂训,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进士及第,试秘书省校书郎,迁大理寺丞。景祐中知襄、卢、郓三州,历两浙、京东、益州转运使,江淮制置发运使,三司户部、度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河中府。庆历初加枢密直学士,知益州。迁给事中,以龙图阁学士知澶州。召权知开封府。终知审官院。《宋史》卷三○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6—1054 【介绍】: 宋绵州盐泉人,字才翁。苏易简孙。仁宗天圣七年赐进士出身。明道中为扶沟主簿,出粟救济饥荒。景祐四年知咸平县,迁殿中丞,移知眉州,屡上书陈御西夏方略。庆历三年改太常博士,出为福建路提点刑狱,移京西、河东、两浙。皇祐元年知扬州,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三司度支判官。莅官办事果决,所至裁制强黠。为人精悍任气节,诗歌豪健,尤善草书。全宋诗
苏舜元(一○○六~一○五四),字才翁,旧字叔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人。仁宗朝,赐进士出身,知开封咸平县。迁殿中丞、太常博士、祠部员外郎,官终三司度支判官。至和元年卒,年四十九。有文集一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已佚。事见《蔡忠惠集》卷三五《苏才翁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二《苏舜钦传》。今录诗十二首。全宋文·卷六三九
苏舜元(一○○六——一○五四),字叔才,改字才翁,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人,苏耆长子。外祖王旦奏授同学究出身,调兴平主簿,移新昌尉。天圣八年召试学士院,赐同进士出身,历扶沟主簿,知咸平、眉州,通判延州,入为三司勾当公事。复出为福建、京西、河东、两浙四路提点刑狱,京西转运使,以度支员外郎充三司度支判官。至和元年卒,年四十九。舜元为文不袭故陈,歌诗豪健,与弟舜钦齐名,尤善草隶。有《奏御集》十卷、《塞垣近事》二卷、奏议三卷、文集十卷。见蔡襄《苏才翁墓志铭》(《蔡忠惠集》卷三五),又《宋史》卷四四二《苏舜钦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73 【介绍】: 宋寿州人,字宝臣。吕公绰弟。以荫补官,赐进士出身。积迁直史馆、河北转运使,始通漕运,移屯兵就食京东,为仁宗赏识,擢都转运使。英宗初,拜枢密副使。神宗立,进枢密使。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知太原府,徒知郑州,判秦州。卒谥惠穆。全宋诗
吕公弼(一○○七~一○七三),字宝臣,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夷简次子。仁宗明道二年(一○三三)赐进士出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二),同判太府寺将作监,迁直史馆。为河北转运使,权知开封府。英宗即位,加给事中。治平二年(一○六五),除枢密副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枢密使(《宋史》卷二一一《宰辅表二》)。六年,为西太一宫使,卒,年六十七。谥惠穆。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二六范镇《吕惠穆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一有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六六二
吕公弼(一○○七——一○七三),字宝臣,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夷简次子。以父荫补官,赐进士出身。仁宗朝历任河北转运使、都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及渭、延、成都等州府。英宗即位,召为权三司使,治平二年拜枢密副使。神宗立,进枢密使。熙宁三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以观文殿学士出知太原府。徙知郑州,以宣徽南院使判秦州。熙宁六年卒,年六十七。赠太尉,谥惠穆。见范镇《吕惠穆公神道碑》(《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二六),《宋史》卷三一一《吕夷简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048 【介绍】: 宋开封雍丘人,字裕之。早孤,好学。第进士。通判汉州,夜部众救火,植剑于前曰:“攘一物者斩”,火止,民无所失亡。历知真、安、蔡州,以尚书户部员外郎兼御史知杂事。仁宗庆历四年,举劾苏舜钦进奏院祠神用公钱召妓乐事。累官至河北都转运使,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庆历八年上言论西北边事,仁宗嘉其详敏。后以事落权御史中丞知永兴军,旋出知成德军,未行卒。闻见博洽,明习吏事。全宋文·卷五七九
鱼周询(?——一○四八),字裕之,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早孤好学,第进士,历知南华、分宜、静海三县,通判汉州,知真、安、蔡三州,进侍御史,为三司盐铁副使。迁吏部员外郎,知成德军,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庆历八年四月,坐举张得一不当落职,旋卒。见《宋史》卷三○二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陈州商水人,字茂宗。登进士第。补许州司理参军,调邢州、资州推官,知建昌县及彭、睦、滁、益等州通判。临事干练,治狱平稳。入朝历右司谏、知谏院、侍御史知杂事,疏请严谏议大夫之选,定提点刑狱考课之法,皆为仁宗采纳。累擢三司户部度支监铁副使、河北都转运使,大修城垒兵备。进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事。坐小吏伪造文符,出知蔡州卒。全宋文·卷四一五
姚仲孙,字茂宗,商水(今河南商水)人,晔子。擢进士第,补许州司理参军,调邢州推官,徙资州。累官河北都转运使,大修城垒兵备,仁宗赐诏褒之。迁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属西北备边,悉心经度,虽病未尝废事,坐小吏诈为文书,出知蔡州,卒。《宋史》卷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真定人,字懿臣。王举正弟。以上文章赐进士出身。知潮州,历京东路转运使,所至皆有治绩。徙淮南、河东,西夏来争地,举元从数骑渡黄河,设幕与之议,示以赤心,夏人感服。官至给事中。卒年六十二。全宋诗
王举元(一○○九~一○七○),字懿臣,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仁宗景祐二年(一○三五)赐同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九)。英宗治平中知成都,进盐铁副使,知沧州,改河北都转运使,知永兴军。神宗熙宁三年卒(同上书选举三二之一五),年六十二。事见《宋史》卷二六六《王化基传》。全宋文·卷九三○
王举元(一○○九——一○七○),字懿臣,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化基少子。以父荫为大理寺丞,景祐二年赐进士出身,知潮州。历群牧、户部判官,历京东、淮南、河东、成都转运使,进盐铁副使,拜天章阁待制,知沧州、永兴军。治平四年徙陕西都转运使,官至给事中。熙宁三年卒,年六十二。见《隆平集》卷六,《东都事略》卷三七,《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之一六、选举九之九、选举三二之一五,《宋史》卷二六六《王化基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9—1086 【介绍】: 宋苏州人,字公辟。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历知南康军、楚州,提点夔州路刑狱,徙河东路。晋地山谷春夏多水,师孟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自江西转运使改知福州,治行为东南之最。累知广州、越州、青州,为政简严,痛惩豪恶,民为立生祠。全宋诗
程师孟(一○○九~一○八六,)字公辟,吴(今江苏苏州)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吴郡志》卷三五)。历知南康军、楚州、洪州。入判三司都磨勘司,出为江西转运使,知福州。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知广州(《续资冶通鉴长编》卷二四二)。九年,入为给事中,判都水监。出知越州、青州,致仕。哲宗元祐元年卒,年七十八(同上书卷三九○)。《宋史》卷三三一、四二六有传。今录诗四十首。全宋文·卷九三○
程师孟(一○○九——一○八六),字公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登景祐元年进士甲科,累知南康军、楚州,提点夔路刑狱。徙河东路,又为度支判官,知洪州。判三司都磨勘司,出为江西转运使,有政声。熙宁元年,加直昭文馆、知福州。改广州,为课最,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十年,罢判将作监归班。复起知越州、青州。元丰二年,降为右谏议大夫,遂以光禄大夫致仕。元祐元年十月卒,年七十八。著有文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奏录》一卷、《长乐集》一卷、《续会稽掇英集》二十卷。《宋史》卷三三一有传(卷四二六重出),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宋史·艺文志》二、七、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90 【介绍】: 宋洛阳人,字正叔。第进士。知荥河县,有治声。元昊归款,建中白府请筑安定、黑水八堡以控东道。夏人果来,闻有备,不敢入。历夔路、淮南、京西转运使,累迁陕西都转运使,知广州、江宁、成德军,以正议大夫致仕。全宋诗
楚建中(一○一○~一○九○),字正叔,洛阳(今属河南)人。第进士,知荥河县。历夔路、淮南,京西转运使,进度支副使。神宗熙宁三年(一○七○),知沧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五)。五年,为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知庆州(同上书卷二二九)。元丰五年(一○八二)参舆洛阳耆英会。八年,以正议大夫致仕(同上书卷三六○)。哲宗元祐五年卒(同上书卷四四八),年八十一。《宋史》卷三三一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九三一
楚建中(一○一○——一○九○),字正叔,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仁宗时,第进士,知荥河县,主管鄜延经略机宜文字。累迁提点京东刑狱、盐铁判官。历夔州、淮南、京西转运使,进度支副使,出知沧州。熙宁五年,为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知庆州、江宁、成德军。元丰八年以正议大夫致仕,元祐五年卒,年八十一。建中为人强干,为王安石称道。《宋史》卷三三一有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84 【介绍】: 宋蔡州上蔡人,初名焕斗,字择之。少学古文于穆修,又从孙明复受经学。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出知袁州,首建学官,置生徒,学校始盛。英宗朝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即位,入知通进、银台司。王安石执政,讽求其罪,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元丰中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工诗文。有《龙学文集》。全宋诗
祖无择(一○一○~一○八五,生年参《龙学文集》所附《龙学始末》及《咸淳临安志》卷八九),字择之,上蔡(今属河南)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历知南康军、海州,皇祐元年(一○四九)擢广南东路转运使,入直集贤院。五年知袁州,嘉祐初改知陕府,迁湖北转运使,入为中书舍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进龙图阁学士,知郑、杭二州。神宗立,知通进银台司。熙宁三年(一○七○)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元丰六年(一○八三)分司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八年卒,年七十六。有《洛阳九老祖龙学文集》十六卷。《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祖无择诗,以宜秋馆校刊徐氏积学斋景宋钞本《祖龙学文集》(其中诗四卷)为底本,参校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南昌彭氏知圣道斋钞本(简称彭本)。底本第五、六两卷收入之祖氏与他人和诗及从《至元嘉禾志》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一卷。全宋文·卷九三四
祖无择(?——一○八五),字择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宝元元年登进士第,授承奉郎、通判齐州。历知南康军、海州。皇祐中,提点广南东路、荆湖北路刑狱,改广东转运使。入直集贤院,又出知袁州。英宗朝,纠察在京刑狱,迁左谏议大夫,进龙图阁学士。历知开封府及郑、杭二州。神宗立,知通进、银台司。为王安石所斥,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寻复光禄卿、秘书监、集贤院学士,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元丰八年卒。著有《龙学文集》。《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3—1078 【介绍】: 宋应天府楚丘人,字诚之。举进士。擢广西提点刑狱,摄帅事。善抚土著,招降侬智高子宗旦,边民呼为“桂州李大夫”。神宗时,累官至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反对王韶开熙河。上书极论时政得失,乞召用司马光、苏轼等。遭吕惠卿劾,贬和州团练副使。有《珠溪诗集》。全宋诗
李师中(一○一三~一○七八),字诚之,楚丘(今山东曹县东南)人。举进士,调并州推官。应鄜延经略使庞籍辟,知洛川县。庞籍为枢密副使,移知延州敷政县、兴元府褒城县,改管干鄜延路经略机宜事。仁宗祐三年(一○五八),迁提点广西刑狱、权经略事。七年,改知济州,历知兖州、凤翔府。神宗熙宁初,擢天章阁待制、河东都转运使。西夏事起,改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坐与王韶战守意异,王安石主韶,遂降知舒州,徒知洪、登、齐、瀛州。又因上书言事忤执政,贬和州团练副使,稍徙单州。复右司郎中,分司南京。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六。有文集三十卷,奏议二十卷,已佚。今存《珠溪集》一卷。事见《忠肃集》卷一二《右司郎中李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三二有传。 有师中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七《珠溪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全宋文·卷一○三○
李师中(一○一三——一○七八),字诚之,本楚丘(今山东曹县)人,徙居郓(今山东郓城)。年十五上封事言时政,由是知名。举进士,庞籍辟知洛川县,又荐为太子中允、知敷政县,权主管经略文字。提点广西刑狱,摄帅事,边人化听,称李大夫,不敢名。还知济、兖二州,迁直使馆,知凤翔府。熙宁初,拜天章阁待制、河东都转运使,知秦州,为政持重总大体,乞召司马光、苏轼等置左右,为吕惠卿所排,贬和州团练副使。杜衍、范仲淹、富弼皆荐其有王佐才,虽屡黜,气未尝稍衰。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六。有文集三十卷、奏议二十卷。事见刘挚《右司郎中李公墓志铭》(《忠肃集》卷一二),《宋史》卷三三二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3—1088 【介绍】: 宋成都双流人,字磻翁。第进士。知宜宾、石门二县,通判安肃军,入为御史台推直官。以治李逢狱为神宗所称,擢开封府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改福建转运使,镇压廖恩起事。元丰初为大理少卿,迁三司度支副使,累官刑部侍郎。哲宗元祐初,坐立江西、福建盐法事,罢知利州,徙庐州卒。善属文,神宗尝命作《答高丽书》,屡称善。全宋文·卷一五一二
蹇周辅(一○二三——一○八八),字皤翁,双流(今四川双流)人。少与范镇为布衣交。年未冠,试大廷,不第。及镇贵达,周辅始特奏名,再举进士,知宜宾、石门二县,通判安肃军,为御使台推直官。以鞫狱有劳,擢开封府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元丰初,选为大理少卿,迁三司度支副使,以集贤殿修撰为河北都转运使,进宝文阁待制,召为户部侍郎、知开封府,改刑部侍郎。元祐初为言者所劾,罢知和州,徙庐州。元祐三年卒,年六十六。《宋史》卷三二九有传,又见《东都事略》卷九八,《北宋经抚年表》卷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4—1094 【介绍】: 宋相州安阳人,徙河阳,字子坚。陈贯子。以荫锁厅及第。仁宗嘉祐中,为夔峡转运判官。历提点陕西刑狱,摄帅鄜延,使京西、河东、淮南、京东,知苏、邠州、河中府,皆有政绩。加集贤殿修撰,进天章阁待制。神宗时累迁吏部侍郎。请罢选人改官再问,以绝其弊。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全宋文·卷一○四三
陈安石(一○一四——一○九四),字子坚,相州安阳(今河北安阳)人。贯子,以荫锁厅及第,嘉祐中为夔、峡转运判官,提点陕西刑狱,摄帅鄜延。历使京西、河东、淮南、京东,知苏州、邠州、河中府。加集贤殿修撰,为河东都转运使。进天章阁待制。召为户部侍郎,进吏部侍郎。出知永兴军、邓、襄、陈、郑州、河阳,官至龙图阁直学士。绍圣元年卒,年八十一。见《宋史》卷三○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5—1081 【介绍】: 宋开封襄邑人,徙居洛阳,字正国,一字定国。张师德子。仁宗天圣四年,以父任为将作监簿。历大理评事、卫尉寺丞,知榆次县,通判棣、齐二州,均有能名。后为淮南转运副使,移京西、东转运使,属官不法者多被举刺。神宗熙宁初授户部副使。极论抚宁、啰兀两城不可守,又谏阻在陕西以交子易钱之计划。加集贤殿修撰,迁河东都转运使。元丰初知河阳,次年徙同州。居官不畏强御,性至孝,颇为时所称。全宋文·卷一○四三
张景宪(一○一五——一○八一),字正国,襄邑(今河南睢县西)人,祖去华徙洛阳。师德次子,尹洙婿。天圣四年,以荫授将作监主簿,迁太祝,监西京商税院,迁卫尉寺丞,擢知并州榆次县,通判棣州,移齐州,知梁山军、海州。嘉祐初,使湖北较定茶税,改开封府判官,淮南转运副使,移京西转运使。治平三年,授京东转运使。熙宁二年,为三司户部副使,奉使北鄙、西陲,授河东转运使。历知瀛州、河东、同州、房州。元丰四年,以太中大夫知兖州,未赴而卒,年六十七。见范纯仁《张公行状》(《范忠宣公集》卷一六),《宋史》卷三三○有传(传谓卒年七十七,误,今从《行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5—1075 【介绍】: 宋开封人,字君锡。仁宗景祐元年进士。以荐为集贤校理、提点开封府界,督吏捕盗,尽得之。为淮南转运使,两浙饥,移淮粟赈赡。神宗时累官龙图阁直学士、知河南府,严整吏习,号为治办。然用法刻深,烦碎无大体,唯厚结中人。权发遣开封府卒。全宋诗
李中师(一○一五~一○七五),字君锡,开封(今属河南)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充集贤校理,提点开封府界诸县。擢三司度支判官,为淮南转运使,徙河东转运使。英宗即位,除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知澶州、河南府。神宗即位,迁给事中,除龙图阁直学士,充群牧使,兼知审官东院。熙宁八年权发遣开封府(《开封府题名记碑》),卒,年六十一。事见《祠部集》卷三四《李公行状》,《宋史》卷三三一有传。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