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轮回(輪回)  拼音:lún huí
1.循环不息。《南齐书。卷四○。武十七王传。竟陵文宣王子良传》:「前人增估求侠,后人加税请代,如此轮回,终何纪极?」也作「轮回」。
2.佛教用语。指一切尚未證得解脱的众生,由于业力的关系,永远在六道内转化不休。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枉著你空悲戚,没理会;人生死,是轮回。」也作「轮回」。
《國語辭典》:轮回(輪迴)  拼音:lún huí
1.循环不息。北周。王褒〈善行寺碑〉:「尘沙日月,同渤澥之轮回。」也作「轮回」。
2.佛教用语。指一切尚未證得解脱的众生,由于业力的关系,永远在六道内转化不休。《西游记》第一回:「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也作「轮回」。
《漢語大詞典》:轮回道(輪迴道)
佛教语。犹轮回。《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只怕为慾火所烧,迷恋起来,没人指引回头,忘却本来面目,便要堕落轮迴道中。”参见“ 轮迴 ”。
《國語辭典》:轮回(輪回)  拼音:lún huí
1.循环不息。《南齐书。卷四○。武十七王传。竟陵文宣王子良传》:「前人增估求侠,后人加税请代,如此轮回,终何纪极?」也作「轮回」。
2.佛教用语。指一切尚未證得解脱的众生,由于业力的关系,永远在六道内转化不休。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枉著你空悲戚,没理会;人生死,是轮回。」也作「轮回」。
《國語辭典》:轮回(輪迴)  拼音:lún huí
1.循环不息。北周。王褒〈善行寺碑〉:「尘沙日月,同渤澥之轮回。」也作「轮回」。
2.佛教用语。指一切尚未證得解脱的众生,由于业力的关系,永远在六道内转化不休。《西游记》第一回:「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也作「轮回」。
《漢語大詞典》:轮回磨(輪迴磨)
指迷信传说中的阴司十殿转轮王。磨,就是轮回。意谓死后还魂。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圆驾》:“你夫妻赶著了轮迴磨,便君王使的箇随风柁,那平章怕不做赔钱货。”
《国语辞典》:生死轮回(生死轮回)  拼音:shēng sǐ lún huí
佛教谓众生由于无明,致有种种行为,这些行为会遗留下业力,当这一期生命结束后,业力会引发再生,投生为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中的一种,然后老、病、死和各种痛苦又再次伴随而来。众生只要尚未證悟真理、断除烦恼,如此的生命现象就会一再地循环。明。无名氏《李云卿》第四折:「今日到来日修,每日去频发愿,过今年挨到来年,担阁了修行仙道远,则这生死轮回怎遣!」
《漢語大詞典》:轮回酒(輪迴酒)
见“ 轮迴酒 ”。
人尿的别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人·人尿:“尿,从尸从水,会意也。方家谓之轮迴酒,还元汤,隐语也。”亦作“ 轮回酒 ”。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十三:“轮回酒,人尿也。有人病者,时饮一甌,以酒涤口,久之,有效。跌扑损伤,胸次胀闷者,尤宜用之。”
《國語辭典》:六道轮回(六道輪迴)  拼音:liù dào lún huí
佛教用语。一切尚未證得解脱的众生,由于业力的关系,永远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六种范围内转化不休。元。无名氏〈点绛唇。道妙玄微套。混江龙〉曲:「全不怕上天照察,也不怕六道轮回。」
《國語辭典》:六道  拼音:liù dào
佛教认为众生由于过去世所作的业,造成每个生命不同的存在状态。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六类,即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称为「六道」,众生未解脱前,始终在其中辗转生死。《起世经》卷九:「一切众生于人间生,悉皆成就无觉无观,快乐證知身坏即生光音天处,一切六道皆悉断绝,此即名为『世间转尽』。」《西游记》第八回:「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也称为「六趣」。
《漢語大詞典》:六趣轮回(六趣輪迴)
见“ 六道轮迴 ”。
《國語辭典》:六道轮回(六道輪迴)  拼音:liù dào lún huí
佛教用语。一切尚未證得解脱的众生,由于业力的关系,永远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六种范围内转化不休。元。无名氏〈点绛唇。道妙玄微套。混江龙〉曲:「全不怕上天照察,也不怕六道轮回。」
《國語辭典》:翻身  拼音:fān shēn
1.翻转身体。如:「他今晚睡得颇不安稳,不断地翻身。」《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韩擒虎话本》:「五十步翻身背射,箭既离弦,势同劈竹,不东不西,况前雕咽喉中箭,突然而过,况后雕劈心便著,双雕齐落马前。」《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再欲检看他书时,床上周瑜翻身,干急灭灯就寝。」
2.形容脱离困厄,时来运转。如:「经历过重大的打击后,他仍不放弃,努力寻找翻身的机会。」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虎著痛箭难舒爪,鱼遭密网怎翻身!」《儒林外史》第三回:「阎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铁棍,发在十八层地狱,永不得翻身。」
3.纵身、腾身而起。清。杜文澜《古谣谚。卷六五。仙桐道人歌》引《涌幢小品》:「翻身跨起云间鹤,朗吟飞过蓬莱侧。」
《漢語大詞典》:转轮(轉輪)
(1).旋转的轮子。 茅盾 《子夜》十三:“工作很紧张,全车间是一个飞快的转轮。”
(2).转动轮子,发轫。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转轮既始,烈栗遍于 欧洲 。”
(3).佛教语。转法轮,说教法。 南朝 梁 沈约 《佛记序》:“屈兹妙有,同此转轮。” 王闿运 《衡州西禅寺碑》:“有大法人,转轮弹指。”
《國語辭典》:流浪  拼音:liú làng
1.飘泊、没有固定的居所。宋。苏轼〈芙蓉城〉诗:「此生流浪随苍溟,偶然相值两浮萍。」
2.指放浪、放纵。唐。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嗟余流浪心最狂,十年学剑逢时康。」
《漢語大詞典》:沦洄(淪洄)
轮回。佛教指有生命的东西在天堂、地狱、人间等六个范围内流转不息。《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因何国主苦求哀,为徒长刼免沦洄。”
《國語辭典》:生死  拼音:shēng sǐ
1.生存或死亡。《文选。任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结欢三十载,生死一交情。」《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治晚勿幸大病,生死难保,这事断不能了。」
2.坚持,不顾一切。《金瓶梅》第四一回:「于是生死把大妗子留下了,然后作辞上轿。」
《國語辭典》:三界  拼音:sān jiè
佛教谓生死往来之世界有三:一曰欲界,有淫欲、食欲,有情之所住,自六欲天,下至无间地狱,称为「欲界」。二曰色界,色为质碍之义,有形之物质,在欲界之上,离二欲有情之所住,四禅天,或立十六天、十八天。三曰无色界,无色、无物、无身,有四无色,称为「四无色天」或「四空处」。
《國語辭典》:偷生  拼音:tōu shēng
苟且求生。《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也作「偷活」。
《漢語大詞典》:媮生
苟且求活,无所作为地生活。《楚辞·卜居》:“寧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 朱熹 集注:“媮,音偷,旧音俞,非是。” 唐 司空图 《乙丑人日》:“今朝人日逢人喜,不料媮生作老人。”
《國語辭典》:来世(來世)  拼音:lái shì
来生。佛教轮回的说法,认为人死后会再投生,故称转生之世为「来世」。《书经。仲虺之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三国演义》第八回:「妾今生不能与君为妻,愿相期于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