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较论(較論)
争论。晋书·皇甫谧传:“子议吾失宿而骇众,吾亦怪子较论而不折中也。”《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如你我这等较论,休教他买了乖儿去了。” 清 袁枚 新齐谐·佟觭角:“今日绑赴 菜市 ,我极力挣脱逃来。不料为此人拦住,心实忿忿,故与较论。”
分類:争论
《國語辭典》:较亲(較親)  拼音:jiào qīn
精准、正确。《醒世恒言。卷六。小水湾天狐贻书》:「探手向袋中,摸出弹子放上,觑得较亲,弓开如满月,弹去似流星,叫声:『著!』。」
分類:明白真切
《國語辭典》:较好(較好)  拼音:jiào hǎo
1.事物经比较衡量后,表现优异者。如:「这两个你觉得何者较好?」
2.病瘉。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幸染了一场重病,不甫能将息的身子较好,要回梁山去,争奈手里没盘缠。」
分類:较好病愈
《國語辭典》:较略(較略)  拼音:jiào lüè
概略、大约。《三国志。卷五一。吴书。宗室传。孙静传》:「此人虽粗毫,有不如人意时,然其较略大丈夫也。」
分類:大概大体
《高级汉语词典》:较大  拼音:jiào dà
一群中比较大的部分或数字
《韵府拾遗 效韵》:难较(难较)
常晖大舟赋暨乎巨象初来轮困其貌锱铢犀兕蠛蠓貔豹向非刻舟鉴其浅深殆轻重而难较
《漢語大詞典》:较名(較名)
计较声名地位。 宋 叶适 《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父母泝 江 上 峡 ,吾何忍较名於此!”
《韵府拾遗 纸韵》:较尔(较尔)
诗品序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校以宾实诚多未值至若诗之为技较尔可知以类推之殆均博奕
《漢語大詞典》:推较(推較)
亦作“ 推校 ”。 推求考校。后汉书·左雄传:“ 雄 推较灾异,以为下人有逆上之徵。”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事踪笔跡,皆可推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以山海经推校里数,不殊 仲治 所记。” 唐 柳宗元 《献〈平淮夷雅〉表》:“推校千古,无所与让。” 明 归有光 《〈洪范〉传》:“ 汉 儒不原 箕子 之意,规规然务离而析之,所以流为灾异之学,庶徵以天道人事相推较。”
分類:推求考校
《漢語大詞典》:较为
表示某事物或某种行动在对比中程度上更进了一层,相当于“较”、“比较”,多见于书面语。例如:这样干法较为容易发生误会。
《漢語大詞典》:较士(較士)
指应考的读书人。 清 汪懋麟 《送子静主桂林省试》诗之三:“纷纷较士竞中原,见説殊方总避垣。”
《漢語大詞典》:钩较(鉤較)
查对。 宋 沈遘 《入内东头供奉綦元亨可内殿崇班制》:“出纳无违,鉤较甚明。” 宋 苏辙 《论三省事多留滞状》:“先帝改定官制,因 唐 之旧,布列三省,使出入相鉤较。”明史·华允诚传:“以多士靖共之精神,为案牘钩较之能事。”
分類:查对
《漢語大詞典》:较争(較争)
差;差些。 金 元好问 《三士醉乐图》诗:“瓦盆一醉糊涂了,比似高谈却较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着你废寝忘餐,香消玉减,花开花谢,犹自较争些。”一本作“觉争些”。
《漢語大詞典》:雠较(讎較)
亦作“讐较”。 校对。 清 黄宗羲 《雪簑闵君墓志铭》:“ 敬夫 与闻 庄 事,其选诗讐较姓氏,有 徽 人 范希会 ,富室也。奸人遂居为奇货,以逆案胁之。”
分類:校对
《韵府拾遗 寒韵》:较安(较安)
许衡诗世间万事难前定付与无心却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