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炫辞(衒辭)
卖弄辞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象品物,纤巧以弄思,浅察以衒辞。”
分類:卖弄辞藻
《国语辞典》:铺锦列绣(铺锦列绣)  拼音:pū jǐn liè xiù
比喻诗文辞藻,铺陈华丽。《南史。卷三四。颜延之传》:「延之尝问鲍照,己与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
《国语辞典》:奇文瑰句  拼音:qí wén guī jù
奇特的文章,华丽的辞藻。泛指好文章。《元史。卷一九○。儒学传二。胡长孺传》:「卓行危论,奇文瑰句,端平、嘉定间,士大夫皆自以为不可及。」
《国语辞典》:掞藻飞声(掞藻飞声)  拼音:shàn zǎo fēi shēng
发抒辞藻而腾起声誉。唐。萧颖士〈赠韦司业书〉:「今朝野之际,文场至广,掞藻飞声,森然林植。」
《国语辞典》:誇多斗靡(誇多斗靡)  拼音:kuā duō dòu mǐ
以学识丰富、辞藻华丽相誇耀。唐。韩愈〈送陈秀才彤序〉:「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誇多而斗靡也。」
《国语辞典》:绣虎雕龙(绣虎雕龙)  拼音:xiù hǔ diāo lóng
比喻工于诗文,辞藻绮丽。明。单本《蕉帕记》第二出:「学富三馀,才雄七步,休誇绣虎雕龙,那值时危国破。」
《国语辞典》:文情并茂(文情并茂)  拼音:wén qíng bìng mào
形容文章辞藻、情致俱佳。
《国语辞典》:排赋(排赋)  拼音:pái fù
一种赋体。句必成双作对,重辞藻音律,盛行于六朝。也称为「骈赋」。
分类:辞藻音律
《国语辞典》:摛翰振藻  拼音:chī hàn zhèn zǎo
舒展文才,铺陈辞藻。《南齐书。卷五二。文学传。丘巨源传》:「又尔时颠沛,普唤文士,黄门中书,靡不毕集,摛翰振藻,非为乏人。」也作「摛文掞藻」。
《国语辞典》:摛藻雕章  拼音:chī zǎo diāo zhāng
铺陈辞藻,雕琢文章。唐。杨烱〈王勃集序〉:「君以为摛藻雕章,研几之馀事;知来藏往,探赜之所宗。」也作「摛章绘句」。
《国语辞典》:摛章绘句(摛章绘句)  拼音:chī zhāng huì jù
铺陈辞藻,雕琢文句。《唐语林。卷二。文学》:「当时轻薄之徒,摛章绘句,赘牙崛奇,讥讽时事,尔后鼓扇名声,谓之元和体。」也作「摛藻雕章」。
《国语辞典》:辞丰意雄(辞丰意雄)  拼音:cí fēng yì xióng
辞藻丰富,意气雄健。宋。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非夫辞丰意雄,霈然有不可禦之势,何以至此?」
《國語辭典》:大肆厥辞(大肆厥辭)  拼音:dà sì jué cí
铺张辞藻,大展文才。明。刘基〈宋景濂学士文乐。序〉:「先生天分至高,极天下之书无不尽读,以其所蕴,大肆厥辞。」
《國語辭典》:大放厥辞(大放厥辭)  拼音:dà fàng jué cí
厥,其也。本指写作时极力铺陈。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辞。」后转为大发议论,多含贬义。如:「他歪曲事实,在报章杂志上大放厥辞,混淆大众视听。」也作「大放厥词」。
《漢語大詞典》:沈思翰藻
构思深刻,辞藻华丽。语出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事出於沉思,义归於翰藻。”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日奏万言,自裒四集,以沉思翰藻为本事,别説经作史为殊科,是公文章之学。” 清 阮元 《与友人论古文书》:“《〈选〉序》之法,於经、子、史三家,不加甄録,为其以立意纪事为本,非沉思翰藻之比也。”
《國語辭典》:弄粉调朱(弄粉調朱)  拼音:nòng fěn tiáo zhū
抹粉涂脂。指修饰容颜。宋。周邦彦〈丹凤吟。迤逦春光无赖〉词:「弄粉调朱柔素手,问何时重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