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04,分121页显示 上一页 67 68 69 70 71 73 74 75 76 下一页
李景达(字 子通 雨师 寿阳郡王、鄂王、燕王 昭孝 )
钱弘偡( 吴越恭义王、恭义 字 惠达 吴兴郡王 )
张仲达
杨士达
元达(名 守旻 )
刘景(字 仲达 号 刘仙岩 )
释崇达
萧普达(字 弹隐 )
汪文谅(字 叔达 )
释昙颖(字 达观 昙颖 丘 )
王逵(字 仲达 )
王益恭(字 达夫 )
宋道(字 公达、叔达 )
滕元发(名 甫 字 元发、达道 章敏 )
其它辞典(续上)
董源( 元 字 叔达、北苑 )李景达(字 子通 雨师 寿阳郡王、鄂王、燕王 昭孝 )
钱弘偡( 吴越恭义王、恭义 字 惠达 吴兴郡王 )
张仲达
杨士达
元达(名 守旻 )
刘景(字 仲达 号 刘仙岩 )
释崇达
萧普达(字 弹隐 )
汪文谅(字 叔达 )
释昙颖(字 达观 昙颖 丘 )
王逵(字 仲达 )
王益恭(字 达夫 )
宋道(字 公达、叔达 )
滕元发(名 甫 字 元发、达道 章敏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2 【介绍】: 名或作元。五代时钟陵人,字叔达,又字北苑。事南唐李煜为后苑副使。工画山水,以状如麻皮皴笔画山峦,讲究以水墨表现江南云雾显晦、溪桥渔浦、汀渚掩映之景,极大丰富了山水画表现手法。又工设色山水,山石少皴纹,景物富丽,有李思训之韵致。与释巨然并称“董巨”,为五代、北宋画坛之巨擘,对后世影响甚大。存世作品有《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夏山图》、《龙宿郊民图》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4—971 【介绍】: 五代时徐州人,字子通,小名雨师。李昪第四子。南唐开国后,封寿阳郡王,进宣城王。李璟时,封鄂王,改燕王,再徙齐王。性刚毅,然不历军事。保大末,以元帅督师淮南,军政皆委监军使陈觉。淮南败,引残兵归金陵。复拜浙西节度使,力辞之,改抚州大都督。在镇十余年,日事酣饮,怠于视事。卒谥昭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杭州临安人,字惠达。吴越国君钱元瓘第八子。明吏术,能为诗。年十八出为湖州刺史,有妖巫登衙门大树,恣为鬼神语,州人惊畏。弘偡曰:妖由人兴,命注弩而射,巫果乞命,因扶之百,投于境外,一州大服。后累迁太尉、宣德军节度使,封吴兴郡王。宋太祖建隆初,敕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寻以饮酒过度卒,年三十八。谥恭义。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29—966 字惠达,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第八子。开运三年(946)为湖州刺史。显德六年(959)为宣德军节度使,封吴兴郡王。后因饮酒过度而卒。谥恭义。《十国春秋》卷八三有传。《舆地纪胜》卷四存其诗2句。《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全唐诗续补遗
弘偡,字惠达,元瓘第八子。明吏术,能为诗。官湖州刺史(《湖州府志》九,开运三年任吴兴太守),有妖巫登大树,恣为鬼神语,州人惊畏。弘偡严治之,州人咸服。累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吴兴郡王。卒谥恭义。
人物简介
简介
乾德六年开宝元年(968)任监察御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2—993 【介绍】: 宋洺州鸡泽人,初名守旻。家业农,而任侠纵酒,尝因逃役而亡命山林间,为乡里患。太宗为晋王,隶帐下,以善射赐名“达”。及即位,补御龙直队长。累官京城巡检。与士大夫交,能折节尽礼,人以是称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8—1085 【介绍】: 宋桂州人,字仲达。初为屠,后为商。尝贩私盐,遇方士授以术,遂游方外。尝至京师,馆贾昌朝家二十年,冬夏一裘,终日不食,饮酒大笑,旁若无人。喜谈老、庄、《周易》。仁宗皇祐中还家,容色如少年。其所居石室,号刘仙岩。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八二
崇达,咸平时僧人,居东京左街广爱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辽人,字弹隐。圣宗开泰中自南院承旨出为乌古部节度使。镇压敌烈部反抗,改乌古敌烈部都详稳。有俘获,悉散给部下,由是大得众心。历西南面招讨使。攻党项部落,中矢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宣州泾县人,字叔达。家饶余,与兄汪文政俱尚义轻财。累世同居,聚族一千三百余口。真宗天禧中,旌表其门。后以物奉京师,诏赐白金,以赐金易国子监书,归训子孙。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昙颖(九八九~一○六○),俗姓丘,字达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为南岳十一世(《五灯会元》卷一二谓南岳下十世)谷隐聪禅师法嗣。年十三依龙兴寺。长游京师,与欧阳修为友。东游,初住舒州香炉峰,移住润州,主明州雪窦,又移住金山龙游寺。仁宗嘉祐五年卒,年七十二。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二七、《五灯会元》卷一二、《四明山志》卷二。今录诗十三首。全宋文·卷三九二
昙颖(九八九——一○六○),字达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丘氏子。出家龙兴寺,与欧阳修、刁景纯等游,于书无所不读,所为词章多出尘语。见《禅林僧宝传》卷二七。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七
禅师名昙颖。生钱塘丘氏。年十三。依龙兴寺为大僧。神情秀特。于书无所不观。为词章多出尘语。十八九游京师。时欧阳文忠公。在场屋。颖识之。游相乐也。初谒大阳明安禅师。问。洞上特设。偏正君臣意。明何事。明安曰。父母未生时事。又问。如何体会。明安曰。夜半正明天晓不露。颖惘然弃去。至石门。谒聪禅师。理明安之语。曰师意如何。聪曰。大阳不道不是。但口门窄。满口说未尽。老僧即不与么。颖曰。如何是父母未生事。聪曰。粪墼子。又问。如何是夜半正明。天晓不露。聪曰。牡丹丛下睡猫儿。颖愈疑骇。日扣之。竟无得益。自奋曰。吾要以死究之。不解终不出山。聪一日见普请。问曰。今日运薪乎。颖曰然运薪。聪曰。云门尝问。人般柴。柴般人。如何会。颖不能对。聪因植杖石坐。笑曰。此事如人学书。点画可效者工。否者拙。何故如此。未忘法耳。如有法执。故自为断续。当笔忘手。手忘心。乃可也。颖于是默契其旨。良久曰。如石头曰。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既曰契理。何谓非悟。聪曰。汝以此句为药语。为病语。颖曰。是药语。聪呵曰。汝乃以病为药。又可哉。颖曰。事如函得盖。理如箭直锋。妙宁有加者。而犹以为病。兹寔未谕。聪曰。借其妙至是。亦止明理事而已。祖师意旨智。识所不能到。矧事理能尽乎。故世尊曰。理障碍正知见。事障能续生死。颖恍如梦觉。曰如何受用。聪曰语不离窠臼。安能出盖缠。颖叹曰。才涉唇吻。便落意思。皆是死门。终非活路。即日辞去。过京师。寓止驸马都尉李端愿之园。日夕问道。一时公卿多就见。闻其议论。随机开悟。李公问曰。人死识归何所。答曰。未知生。焉知死。李公曰。生则端愿已知。曰。生从何来。李公拟议。颖揕其胸。曰。秖在这里。思量个什么。对曰。会也。只知贪程。不觉蹉路。颖拓开曰。百年一梦。又问。地狱毕竟是有是无。答曰。诸佛向无中说有。眼见空华。大尉就有中觅无。手𭢈水月。堪笑。眼前见牢狱不避。心外见天堂欲生。殊不知。欣怖在心。善恶成境。大尉但了自心。自然无惑。进曰。心如何了。答曰。善恶都莫思量。又问。不思量后。心归何所。颖曰。且请太尉归宅。颖东游初。住舒州香炉峰。移住润州因圣。太平隐静。明雪窦。又移住金山龙游寺。嘉祐四年除夕。遣侍者持书。别扬州刁景纯学士。曰。明旦当行。不暇相见。厚自爱。景纯开书大惊。曰当奈何。复书决别而已。中夜候吏报。扬州驰书。船将及岸。颖欣然遣挝鼓。升座叙出世本末。谢裨赞丛林者。劝修勿怠。曰吾化。当以贤监寺次补。下座。读景纯书毕。大众拥步。上方丈。颖跏趺。挥令各远立。良久乃化。五年元日也。阅世七十有二。坐五十有三夏。颖英气压诸方。荐福怀禅师。诵十玄谈。至祖意。颖曰。当曰十圣未明此旨。特以声律不恊。故耳。三贤十圣序。不如是。怀曰。宗门无许事。颖熟视。以手画按。作十字曰。汝识此字乎。汝以谓甑箅耳。怀无能言颖。拂衣去。曰。我要与汝斗死。生吾不敌汝也。 赞曰。东坡曰。佛法浸远。真伪相半。寓言指法。大率相似。至于二乘禅定。外道神通。非我肉眼所能勘验。然临死生祸福之际。不容伪矣。吾视颖之谢世。无以异人适城市之易。然真大丈夫也哉。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昙颖,字达观。姓丘氏,钱塘人。得法谷隐聪。颖性爽直,语言率真。取譬晓人,以近喻远。闻所开示,类皆世缘俗谛,或杂嵬琐谐谭。尝以事斥一僧去,每升堂辄追念旧恶,慢詈累日,有一僧心非之,竟诣丈室,面数颖过,颖颔之而不言,而僧因从此悟去,乃以信香嗣颖法。颖有文采,名人多与之游。主雪窦时,梅尧臣送之诗曰:“朝从雪窦请,暮卷雪衲轻。莫问居士病,自从他方行。吴霜点髭根,海鸟随众迎。安隐彼道场,万事都忘情。”“处山无厌山,林鸟正关关。月入潭心白,花明谷口间。采薪能自至,流水不知还。闻欲观沧海,高峰峻亦攀。”颖尝游上雪窦,亦有诗曰:“下雪窦游上雪窦,过云峰后望云峰。如趋仙府经三岛,似入天门彻九重。无日不飞丹洞鹤,有时忽起隐潭龙。只应奉诏西归去,此境何由得再逢。”政和五年,建亭于山麓,以憩行人。颖又有《四明十题》,梅尧臣和之,并见《山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1—1072 【介绍】: 宋开德府濮阳人,字仲达。真宗天禧三年进士。为广济军司理参军,历工、刑、兵三部郎中,知数十州事。为人志意广博,好智谋奇计,欲以功名自显,不肯碌碌无为,故所至威令大行,远近皆震。尤笃于好善,民遇饥荒赖其济而活者甚众。全宋诗
王逵(九九一~一○七二),字仲达,濮阳(今属河南)人。真宗天禧三年(一○一九)进士,为广济军司理参军,改知万年县。仁宗朝历知福、虔、池、扬等州,擢江南西路转运按察使。皇祐五年(一○五三),迁淮南转运使,知越州浙东兵马钤辖。至和元年(一○五四),知荆南府荆湖北路钤辖。神宗熙宁五年卒,年八十二。有文集五十卷,已佚。事见《曾巩集》卷四二《王公墓志铭》。今录诗七首。全宋文·卷四○○
王逵(九九一——一○七二),字仲达,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天禧三年进士及第,为广济军司理参军。以秘书省校书郎知万年县事。后入为开封府推官,历知处州、池州、福州、扬州、洪州、徐州,迁尚书工部郎中、淮南转运使。赈济饥民,多所全活,迁尚书刑部郎中、判刑部,加直龙图阁,出知兖州、金州。以尚书兵部郎中致仕,熙宁五年四月卒于郓州,年八十二。有文集五十卷。见曾巩《元丰类稿》卷四二《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2—1065 【介绍】: 宋河南人,字达夫。王曙长子。以荫补右侍禁,改卫尉寺丞。性淡泊,慕唐王龟之为人,数解官就养,并劝父引年谢事。与僧人隐士游洛阳名园山水。以子登朝,迁司农少卿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洛阳人,字公达。登进士第。为郎官。善画山水。全宋诗
宋道(一○一四~一○八三),字叔达,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登进士第,为益州节度推官,迁通判原州。英宗即位,历知晋、邠二州。后为开封府推官,知同州。神宗元丰六年卒,年七十。事见《忠宣集》卷一三《朝请大夫宋君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0—1090 【介绍】: 宋婺州东阳人,初名甫,字元发,以字为名,更字达道。仁宗皇祐五年进士。历开封府推官、盐铁户部判官。神宗初进知制诰、知谏院,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出知郓州、定州。数言新法害民。坐妻党犯法,黜知池州,徙安、筠、湖三州。哲宗时再知郓州,值岁饥,赈济流民。徙真定、太原府,治边有方,号称名帅。卒谥章敏。有《孙威敏征南录》。全宋诗
滕元发(一○二○~一○九○),初名甫,字元发,后避高鲁王讳改今名,字达道,东阳(今属浙江)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吴郡志》卷二八),通判湖州。神宗即位,进知制诰、知谏院、御史中丞,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出知郓、定、青、应天、齐、邓、安等州府。元丰七年(一○八四),贬知筠州、改湖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二)。哲宗即位,徙苏、扬二州,复知郓州。元祐四年(一○八九),知太原府(同上书卷四二四)。五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谥章敏。有文集二十卷,已佚。事见《东坡全集》卷九《滕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三二有传。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一三五九
滕元发(一○二○——一○九○),初名甫,字元发,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更字达道,东阳(今浙江东阳)人。举皇祐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通判湖州。召试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盐铁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神宗时进知制诰、知谏院,拜御史中丞,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在帝前论事切直,言无文饰,王安石忌之,因事出知郓州,历定、青、安等州府,犹以前过贬居筠州。哲宗时徙苏、扬二州,除龙图阁学士,后知郓州,徙真定、太原,治边凛然,号称名帅。元祐五年卒,年七十一,谥章敏。有文集二十卷、《孙威敏征南录》一卷(存)。见苏轼《滕公墓志铭》(《东坡后集》卷一八),《宋史》卷三三二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