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丞相嗔狂
 
休嗔我近前
 
天气新
 
曲江水边丽人
   
炙手成热
 
红巾鸟飞衔
 
青鸟下红巾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六〈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画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㔩【案:乌合反。】叶垂鬓唇【翠微?㔩垂鬓唇】【翠为㔩叶垂鬓唇】【翠为?㔩垂鬓唇】。背后何所见【身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珠压腰襻稳称身】【珠压腰肢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紫驼之峰出翠釜【紫驼之珍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銮刀缕切空纷纶【銮刀缕切坐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御厨丝络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箫管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宾从合遝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当道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案:音副。】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炙手可热世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慎莫向前丞相嗔】【案:明皇每年十月幸华清宫。杨国忠姊妹五家扈从。每家为一队。著一色衣。五家合队。照映如百花之焕发。灿烂芳馥于路。而国忠私于虢国。不避雄狐之刺。每入朝。或联镳方驾。不施帏幔。同入禁中。】。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崔元略列传·(子)崔铉(崔铉子)崔沆〉~4974~
铉所善者郑鲁、杨绍复、段瑰、薛蒙,颇参议论,时语曰:「郑、杨、段、薛,炙手可热;欲得命通,鲁、绍、瑰、蒙。」帝闻之,题于扆。
《國語辭典》:近前  拼音:jìn qián
1.往前、向前。《西游记》第六回:「这下面四大天王与李天王诸神,俱收兵拔寨,近前向小圣贺喜。」《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三人近前一看,面如傅粉,眼若点漆,温恭而雅,飘然有神仙之概。」
2.附近、跟前。如:「走了一段路后,发现近前有一座弃置已久的古井,上面长满了许多青苔。」
《國語辭典》:新来(新來)  拼音:xīn lái
1.初到、新近前来。《红楼梦》第四九回:「率性等几天,等他们新来的混熟了,咱们邀上他们岂不好?」
2.最近、近来。《董西厢》卷一:「旧来是僧院,新来做了客馆。」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二折:「你道是新来加你做寿亭侯。」
《漢語大詞典》:进辇(進輦)
谓推车近前请尊者上车。后汉书·逸民传·井丹:“及 就 起,左右进輦。”宋史·寇準传:“ 琼 即麾卫士进輦,帝遂渡 河 。”
《漢語大詞典》:颊车(頰車)
(1).牙下骨,载齿的腭骨。释名·释形体:“颐,养也,动於下,止於上,上下咀物,以养人也。或曰颊车,亦所以载物也。”《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周身名位骨度》“颊车”注:“颊车者,下牙床骨也。总载诸齿,能咀食物,故名颊车。” 章炳麟 新方言·释形体:“颊车或曰鼸车,借鼸为之説,曰:鼸鼠之食积於颊,人食似之,故取名也。”
(2).针灸穴位名。在耳下曲颊端近前八分,陷中。灵枢经·经脉:“循颊车上耳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头部主病针灸要穴歌》:“颊车落颊风自痊。”注:“颊车穴,治落颊风,落颊风者,下頦脱落也。”
(3).犹牙慧。《南齐书·高逸传·顾欢》:“经云,戎气强獷,乃復略人颊车邪?”
《国语辞典》:诱惑色(诱惑色)  拼音:yòu huò sè
某些动物特具的一种体色,用以诱惑他物近前而捕食之。如爪哇产的蜘蛛,体色如鸟粪,嗜食鸟粪的蝴蝶见而趋前,遂被捕食。
《漢語大詞典》:炙手
(1).烫手。 唐 白居易 《放言》诗之四:“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鲁迅 《彷徨·弟兄》:“他伸手去一摸他的头,又热得炙手。”
(2).比喻权势炽盛。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天寳 十载时, 林甫 在相位,盍簪列炬之盛,其炙手之徒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刘小鲁尚书:“当 江陵 炙手时, 刘 独退避冷局。” 清 洪升 《长生殿·定情》:“中书独坐揽朝权,看炙手威风赫烜。”参见“ 炙手可热 ”。
(3).指炫耀。 清 黄宗羲 《〈空林禅师诗〉序》:“夫 寒山 、 拾得 村墅壁所抄之物,岂可与 皎然 、 灵彻 絜其笙簧,然而 皎灵 一生学问不堪向 天台 炙手,则知饰声成文、彫音作蔚者非禪家本色。”
《國語辭典》:炙手可热(炙手可熱)  拼音:zhì shǒu kě rè
手一靠近就觉得很热。比喻地位尊贵,势燄炽盛。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明。高明《琵琶记。伯喈思家》:「我夫人虽则贤慧,争奈老相公之势,炙手可热。」
《國語辭典》:炙手可热(炙手可熱)  拼音:zhì shǒu kě rè
手一靠近就觉得很热。比喻地位尊贵,势燄炽盛。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明。高明《琵琶记。伯喈思家》:「我夫人虽则贤慧,争奈老相公之势,炙手可热。」
《國語辭典》:丽人(麗人)  拼音:lì rén
美人、佳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睹一丽人,于岩之畔。」唐。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