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江总还家尚黑头

相关人物
江总


《陈书》卷二十七《江总传》
「侯景寇京都,诏以总权兼太常卿。台城陷,总避难崎岖至会稽郡,复往广州依萧勃。及元帝平侯景,徵总为明威将军始兴内史。会江陵陷不行。总因此流寓岭南积岁。天嘉四年,以中书侍郎徵还朝。以本传总之年计之,梁太清三年己巳,台城陷,总年三十一。自此流离于外十四五年。至陈天嘉四年癸未还朝,总年四十五,即所谓还家尚黑头也。总集有诒孔中丞奂诗曰,我行五岭表,辞卿二十年。子美遭乱崎岖,略与总同,而自伤其年已老,故发此叹尔。何暇骂人哉?传又云,京城陷,入隋为上开府。开皇十四年,卒于江都,时年七十六。」

例句

远愧梁江总,还家尚黑头。 杜甫 晚行口号

典故 
角巾还第


《晋书》卷三十四〈羊祜列传〉~09~
祜每被登进,常守冲退,至心素著,故特见申于分列之外。是以名德远播,朝野具瞻,搢绅佥议,当居台辅。……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戴者,可不美乎」?祜默然不应,退告诸子曰:「此可谓知其一不知其二。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尝与从弟琇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以白士而居重位,何能不以盛满受责乎!疏广是吾师也。」
典故
蜀道登天
 
锦城乐事何似还家早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二〈蜀道难〉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虫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猿猱欲度愁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征人西游何时还】【问君西游何当还】【征人西游何当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但见悲鸟号枯木】,雄飞雌从绕林间【雄飞呼雌绕林间】【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连峰入烟几千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万人莫开】。所守或匪亲【所守或匪亲人】,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侧身西望令人嗟】。
典故
衣锦归
 
锦服还家

相关人物
柳庆远


《梁书》卷九《柳庆远传》
「四年,出为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高祖饯于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之忧矣。』」

简释

衣锦归:指富贵还乡。宋刘兼《宣赐锦袍设上赠诸郡客》:“深冬苦得朝丹阙,太华峰前衣锦归。”


例句

还家锦服贵,出使绣衣香。 岑参 送许员外江外置常平仓

本是江南客,还同衣锦归。 李端 送义兴元少府

甲科文比玉,归路锦为衣。 独孤及 送虞秀才擢第归长沙

采兰兼衣锦,何似买臣还。 钱起 送陈供奉恩敕放归觐省

典故
衣锦赋荣归
  
锦绣夜行
 
锦衣白昼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35~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汉书》卷三十一〈陈胜项籍列传·项籍〉~808~
后数日,羽乃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秦民失望。于是韩生说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肥饶,可都以伯。」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韩生曰:「人谓楚人沐猴而冠,果然。」羽闻之,斩韩生。
《梁书》卷九〈柳庆远列传〉~82~
霸府建,以为太尉从事中郎。高祖受禅,迁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加征虏将军,封重安侯,食邑千户。母忧去职,以本官起之,固辞不拜。天监二年,迁中领军,改封云杜侯。四年,出为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高祖饯于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之忧矣。」
典故
九还七返


《周易参同契》卷上
元精云布,因?托初。阴阳为度,魂魄所居。阳神日魂,阴神月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性主处内,立置鄞鄂。情主营外,筑垣城郭。城郭完全,人物乃安。爰斯之时,情和乾坤。乾动而直,?布精流;坤静而翕,为道舍庐。刚施而退,柔化以滋。九还七返,八归六居。男白女赤,金火相拘。则水定火,五行之初。上善若水,清而无瑕。道之形象,真一难图。变而分布,各自独居。类如鸡子,白黑相符,纵广一寸,以为始初。
典故
七还九转


《钟吕传道集·论还丹》
吕曰:「大还丹既已知矣,所谓七返还丹、九转还丹者何也?」钟曰;「五行生成之数,五十有五。……人身之中,共有五行生成之道。……奉道之士始也交媾龙虎,而采心之正阳之气。正阳之气,乃心之士也。七返中元而入下田养就胎仙,复还于心,乃曰七返还丹也。……七既还心以绝肺液,肺之九转而助心,九之肺气盛而隔长,则九三之阳长矣,是为九转还丹也。」
典故
痛饮读离骚
 
细读离骚还痛饮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64~
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典故
休遣虏骑匹马还


《春秋公羊传注疏》卷十二〈僖公·三十三年〉~58~
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败秦于殽。其谓之秦何。夷狄之也。曷为夷狄之。秦伯将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曰。千里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秦伯怒曰。若尔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尔曷知。师出。百里子与蹇叔子送其子而戒之曰。尔即死。必于殽之嵚岩。是文王之所辟风雨者也。吾将尸尔焉。子揖师而行。百里子与蹇叔子从其子而哭之。秦伯怒曰。尔曷为哭吾师。对曰。臣非敢哭君师。哭臣之子也。弦高者。郑商也。遇之殽。矫以郑伯之命而犒师焉。或曰。往矣。或曰。反矣。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殽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其言及姜戎何。姜戎。微也。称人亦微者也。何言乎姜戎之微。先轸也。或曰。襄公亲之。襄公亲之。则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君在乎殡而用师。危不得葬也。诈战不日。此何以日。尽也。汉·何休注:「匹马,一马也。只,踦也。皆喻尽。」
典故
昼归
 
昼锦游
 
昼锦还乡

相关人物
张既


《三国志》卷十五〈魏书·张既传〉~47~
张既字德容,冯翊高陵人也。年十六,为郡小吏。后历右职,举孝廉,不行。太祖为司空,辟,未至,举茂才,除新丰令,治为三辅第一。袁尚拒太祖于黎阳,遣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并州刺史高干及匈奴单于取平阳,发使西与关中诸将合从。司隶校尉钟繇遣既说将军马腾等,既为言利害,腾等从之。腾遣子超将兵万馀人,与繇会击干、援,大破之,斩援首。干及单于皆降。其后干复举并州反。河内张晟众万馀人无所属,寇崤、渑间,河东卫固、弘农张琰各起兵以应之。太祖以既为议郎,参繇军事,使西徵诸将马腾等,皆引兵会击晟等,破之。斩琰、固首,干奔荆州。封既武始亭侯。太祖将征荆州,而腾等分据关中。太祖复遣既喻腾等,令释部曲求还。腾已许之而更犹豫,既恐为变,乃移诸县促储偫,二千石郊迎。腾不得已,发东。太祖表腾为卫尉,子超为将军,统其众。后超反,既从太祖破超于华阴,西定关右。以既为京兆尹,招怀流民,兴复县邑,百姓怀之。魏国既建,为尚书,出为雍州刺史。太祖谓既曰:「还君本州,可谓衣绣昼行矣。」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35~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例句

昔为昼锦游,今成逝川路。 储光羲 陆著作挽歌

饮冰朝受命,衣锦昼还乡。 宋之问 送姚侍御出使江东

夺得始知袍更贵,著归方觉昼偏荣。 郑谷 锦二首

莱子昼归今始好,潘园景色夏偏浓。 钱起 送冷朝阳擢第后归金陵觐省

就养仍荣禄,还乡即昼游。 钱起 送外甥范勉赴任常州长史兼觐省

名与玄珠出,乡宜昼锦还。 钱起 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

典故
王孙何在
 
王孙寻芳草
 
王孙春草
 
王孙未还
 
王孙芳草
  
芳草不成归
 
草怨王孙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卷二十〈淮南小山·招隐士〉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巃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原,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罔兮沕,憭兮慄,虎豹穴。丛薄深林兮,人上慄。嵚岑埼礒兮碅磳磈硊,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白鹿麔麚兮或腾或倚。状儿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例句

唯有阶前芳草色,年年惆怅忆王孙。 储嗣宗 和顾非熊先生题茅山处士闲居

胜事那能说,王孙去未还。 岑参 丘中春卧寄王子

一身本是山中人,聊与王孙慰怀抱。 张南史

残芳迷妓女,衰草忆王孙。 李君房 石季伦金谷园

忽忆王孙草,前年在帝京。 李郢 元日作

秋色凋春草,王孙若个边。 杜甫 哭李尚书

短畦带碧草,怅望思王孙。 杜甫 客居

不应江上草,相与滞王孙。 温庭筠 春初对暮雨

羡君东去见残梅,唯有王孙独未回。 温庭筠 送卢处士游吴越

处处汀洲有芳草,王孙讵肯念归期。 皇甫冉 江草歌送卢判官

青青草色绿,终是待王孙。 皇甫冉 答张諲刘方平兼呈贺兰广

无限青青草,王孙去不迷。 皇甫冉 送李万州赴饶州觐省

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皇甫冉 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翠敛王孙草,荒诛宋玉茅。 罗隐 杜处士新居

秦苑看山处,王孙逐草时。 耿湋 晚春青门林亭燕集

王孙对芳草,愁思杳无涯。 耿湋 送张侍御赴郴州别驾

复送王孙去,其如春草何。 郎士元 送韩司直路出延陵

王孙兴至幽寻好,芳草春深景气和。 钱起 仲春宴王补阙城东小池

王孙寻芳草,步步忘路远。 钱起 仲春晚寻覆釜山

王孙莫久卧,春草欲萋萋。 钱起 崔十四宅问侯

芳草忽无色,王孙复入关。 钱起 送李协律还东京

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 韦庄 春日

谁知南陌草,却解望王孙。 韦蟾

《漢語大詞典》:还家(還家)
(1).回家。后汉书·臧洪传:“ 中平 末,弃官还家,太守 张超 请为功曹。”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闕短,指日亲晨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行至 汴梁 中牟 地方,有个族人在那里做主簿,打点去与他寻些盘费还家。”
(2).归还农家。 陈残云 《南大门风光·河畔飘起红旗》:“土改的锣鼓声,和贫苦农民‘土改还家’的欢笑声,震荡了 深圳 南岸劳苦者的心声,有些人回到家乡,分到了土地,安居乐业搞生产。”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咱们挖地主财宝是要咱们的血汗帐,是财宝还家。”
(3).指把农作物收获回来。 刘澍德 《拔旗》:“附带还有一条:注意不要抛撒,保证颗粒还家。”
《國語辭典》:往还(往還)  拼音:wǎng huán
1.去与来。《文选。颜延年。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游泳之所攒萃,翔骤之所往还。」《红楼梦》第一四回:「手下各官两旁拥侍,军民人众不得往还。」
2.交往。唐。王维 答张五弟诗:「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魏书。卷五五。刘芳传》:「灵太后临朝,又与太后兄弟往还相好。」
《國語辭典》:还乡(還鄉)  拼音:huán xiāng
返回家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后来遇赦还乡,遂成夫妇。」
《国语辞典》:还有(还有)  拼音:hái yǒu
1.尚有,另外有。如:「这件事除了我之外,还有谁知道?」《文明小史》第四七回:「媛媛到台面上一问,是假外国人叫的局。把脸一板,离著还有二尺多远,老远的就坐下了。」
2.若有,如果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三四出》:「与我分付厅前人从:还有官员往来,尽自不妨。还有村夫并妇人,不得放入,须密地前来通报。」
《漢語大詞典》:角巾东路(角巾東路)
晋书·羊祜传:“尝与从弟 琇 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意谓辞官退隐,登东归之路。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 宋 刘克庄 《水龙吟·辛亥安晚生朝》词:“待角巾东路,蹇驴北阜,伴公游钓。”
《國語辭典》:衣锦还乡(衣錦還鄉)  拼音:yì jǐn huán xiāng
身穿锦绣的衣服返回故乡。形容人功成名就后荣归故乡。《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那厅上坐的,却是李长者赘婿刘知远,受了北京留守,衣锦还乡也。」《儒林外史》第五○回:「儒生落魄,变成衣锦还乡。」也作「衣锦故乡」、「衣锦过乡」、「衣锦荣归」。
《漢語大詞典》:锦衣行昼(錦衣行晝)
谓富贵须归故里。语本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宋 辛弃疾 《水龙吟·次年南涧用前韵为仆寿仆与公生日相去一日再和以寿南涧》词:“金印明年如斗。向中州,锦衣行昼。”
分類:富贵故里
《漢語大詞典》:王孙草(王孫草)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后以“王孙草”指牵人离愁的景色。 唐 李颀 《题少府监李丞山池》诗:“窗外王孙草,牀头 中散 琴。清风多仰慕,吾亦尔知音。” 宋 穆修 《寒食》诗:“江边又寒食,傖客奈离襟。恨满王孙草,愁多望帝禽。” 元 丁鹤年 《兵后还武昌》诗之一:“归期实误王孙草,远信虚凭驛使梅。” 清 朱鹤龄 《哭叶中翰元礼》诗:“远道王孙草,羈愁少妇词。”
分類:离愁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