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进止(進止)  拼音:jìn zhǐ
1.进退、去留。《晋书。卷一二二。吕光载记》:「光于是大飨光武,博议进止。」
2.行动举止。《汉书。卷八三。薛宣传》:「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汉。无名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漢語大詞典》:取进止(取進止)
古代奏疏末所用的套语。犹言听候旨意,以决行止。 宋 岳飞 《奏乞出师札子》:“然后乞身归田里,此臣夙夜所自许者。臣不胜拳拳孤忠昧死一言,取进止。” 宋 岳飞 《奏辞少保第四札子》:“庶使臣稍安愚分,别效寸长,仰报陛下天地生成之德。干冒斧鉞,臣不任战慄俯伏俟命之至,取进止。”
《漢語大詞典》:奉进止(奉進止)
唐 代以来常称奉圣旨为奉进止。 唐 颜真卿 《论百官论事疏》:“御史中丞 李进 等传宰相语,称奉进止,缘诸司官奏事颇多,朕不惮省览。”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元年:“ 泌 曰:‘辞日奉进止,以便宜从事。’” 胡三省 注:“自 唐 以来,率以奉圣旨为奉进止,盖言圣旨使之进则进,使之止则止也。”
分類:圣旨
《漢語大詞典》:节趋(節趨)
(1).进止。《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君者中心,臣者外体。外体作,然后知心之好恶;臣下动,然后知君之节趋。” 吕向 注:“节,止;趋,进也。”
(2).心意的节制与趣向。汉书·冯奉世传:“臣闻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疑生无常,惑生不知所从;亡常则节趋不立,不知所从则百姓无所错手足。” 颜师古 注:“趋,读曰趣。趣谓意所嚮。”
《漢語大詞典》:从立(從立)
犹进止。 汉 贾谊 新书·劝学:“谓门人学者, 舜 何人也?我何人也?夫启耳目,载心意,从立移徙,与我同性。”
分類:进止
《漢語大詞典》:蠖略
谓行步进止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驾应龙象舆之蠖略委丽兮,驂赤螭青虬之蚴蟉宛蜒。” 颜师古 注:“蠖略委丽,蚴蟉宛蜒,皆其行步进止之貌也。” 汉 应玚 《驰射赋》:“弈弈騂牡,既佶且闲,扬驪沛艾,蠖略相连。” 唐 刘禹锡 《望赋》:“扇交翟兮葳蕤,旗升龙兮蠖略。”
分類:行步进止
《漢語大詞典》:声章(聲章)
金鼓和旌旗。皆用以指挥军队进止者。国语·晋语一:“变非声章,弗能移也。声章过数则有衅,有衅则敌入。” 韦昭 注:“声,金鼓也;章,旌旗也。”后以喻声势威风。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维匡调娱,不失其正;中於和节,不为声章。”
《漢語大詞典》:表酂(表酇)
古代宴乐时,为提示舞蹈队列进止而立的标志。礼记·乐记“其舞行缀短” 唐 孔颖达 疏:“舞人行位之处,立表酇以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