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进退跋疐(進退跋疐)
犹言进退两难。 章炳麟 《訄书·学隐》:“进退跋疐,能事无所写,非施之训詁,且安施邪?”
分類:进退两难
《漢語大詞典》:进退出处(進退出處)
指仕途的升迁和降职,出仕和退隐。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辞受取予不苟为有廉,进退出处不苟为有耻。”
《漢語大詞典》:进退触藩(進退觸藩)
前进后退都有障碍,谓进退两难。语出《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孔颖达 疏:“退谓退避,遂谓进往。”羝,公羊。藩,篱笆。 清 魏源 《筹漕篇上》:“进退触藩,计当安施,幸蚤图之,毋悔噬脐。”亦作“ 进退触篱 ”。《禅真后史》第四四回:“进退触篱,实为难处。”
《漢語大詞典》:进退触篱(進退觸籬)
见“ 进退触藩 ”。
《漢語大詞典》:进退触藩(進退觸藩)
前进后退都有障碍,谓进退两难。语出《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孔颖达 疏:“退谓退避,遂谓进往。”羝,公羊。藩,篱笆。 清 魏源 《筹漕篇上》:“进退触藩,计当安施,幸蚤图之,毋悔噬脐。”亦作“ 进退触篱 ”。《禅真后史》第四四回:“进退触篱,实为难处。”
《國語辭典》:进退存亡(進退存亡)  拼音:jìn tuì cún wáng
前进、后退;生存、死亡。泛指种种处境。《易经。乾卦》:「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清。朱彝尊〈杭州洞霄宫提举题名记〉:「君子所贵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也。」
《漢語大詞典》:进退格(進退格)
亦作“ 进退韵 ”。 律诗用韵的一种格式。一首诗采用两个相近的韵部来押韵,隔句递换用韵,一进一退,故名。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轆轤韵者,双出双入。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 郭绍虞 校释:“若律诗先二韵甲,次二韵乙,为轆轤格。两韵间押,为进退格。”诗人玉屑·诗体下·进退格引 宋 黄朝英 《缃素杂记》:“ 郑谷 与僧 齐己 、 黄损 等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轆轤,一曰进退。葫芦韵者,先二后四;轆轤韵者,双出双入;进退韵者,一进一退,失此则谬矣。”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齐梁格’、‘元和格’,则以诗之宗派而言;‘轆轤格’、‘进退格’,则律诗中又增限制。”亦有诗题标明为‘进退格’者,如: 宋 杨万里 有《小憩土坊镇新店进退格》; 柳亚子 有《感事呈冶公用进退格》
《分类字锦》:进退合义(进退合义)
韩愈卢考功墓志讲说周公孔子乐其道不乐从事于俗得所从不择内外奋而起其进退不既合于义乎
分类:
《漢語大詞典》:进退狐疑(進退狐疑)
进退两难,迟疑不决。 唐 李靖 《卫公兵法·将务兵谋》:“信任过説,一彼一此,进退狐疑,部伍狼籍。”
《漢語大詞典》:进退可度(進退可度)
见“ 进退有度 ”。
《漢語大詞典》:进退有度(進退有度)
谓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礼记·曲礼上:“进退有度,左右有局。” 郑玄 注:“度谓伐与步数。” 清 福格 《听雨丛谈·赞礼郎》:“然对越谨严,进退有度,天颜咫尺,举动从容。”亦作“ 进退可度 ”、“ 进退中度 ”。孝经·圣治:“﹝君子﹞容止可观,进退可度。” 唐玄宗 注:“进退,动静也,不越礼法,则可度也。”吕氏春秋·士容:“客有见 田駢 者,被服中法,进退中度,趋翔闲雅,辞令逊敏。” 汉 蔡邕 《琅琊王傅蔡君碑》:“察君审行修德,进退可度。”
《漢語大詞典》:进退可否(進退可否)
谓进升合格者,黜退不合格者。魏书·郭祚传:“陛下圣镜照临,论才授职,进退可否,黜陟幽明。”
《漢語大詞典》:进退狼狈(進退狼狽)
进退两难;陷于困境。三国志·蜀志·马超传:“ 阜敍 起於 卤城 , 超 出攻之不能下; 宽 衢 闭 冀城 门, 超 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 汉中 依 张鲁 。”晋书·吕光载记:“ 晃 穆 未平, 康寧 復至,进退狼狈,势必大危。”
《漢語大詞典》:进退两端(進退兩端)
进退两难,迟疑不决。太平广记卷一六九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张鷟:“首鼠之士,进退两端;虺蜥之夫,曾无一志。”
《國語辭典》:进退两难(進退兩難)  拼音:jìn tuì liǎng nán
前进不了,又后退不得。形容处境困窘。《三国演义》第六五回:「今马超正在进退两难之际,亮凭三寸不烂之舌,亲往超寨,说马超来降。」《西游记》第二一回:「呆子又不敢上他门,又没人看守马匹、行李,果是进退两难,怆惶不已。」
《漢語大詞典》:进退路穷(進退路窮)
犹言进退无路。晋书·苻坚载记下:“ 丕 进退路穷,乃谋於羣僚。”晋书·慕容宝载记:“所杖者兵也,兵已去手,进退路穷,恐无自全之理。”魏书·崔浩传:“ 裕 西入 函谷 ,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
《漢語大詞典》:进退履绳(進退履繩)
见“ 进退中绳 ”。
《國語辭典》:进退中绳(進退中繩)  拼音:jìn tuì zhòng shéng
进退都合乎法度。《庄子。达生》:「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