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7—978 【介绍】: 五代时南唐国主。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李璟第六子。自太子冀以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宋太祖建隆二年,立为太子,旋嗣位,奉宋正朔,称江南国主。常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在位十五年。国亡后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后为宋太宗鸩杀。煜为人仁孝,颇有慧性,善属文,工书画,能音乐,尤以词名。其词前期多写宫廷生活,风格绮靡;后期因遭亡国之痛,多故国之思,风格为之一变。后人辑其词与其父璟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37—978 字重光,初名重嘉,号钟隐,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太祖建隆二年(961)继位,世称李后主。开宝八年(975),国亡,为宋所俘,封违命侯。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有集30卷,已佚。生平见徐铉《大宋左千牛卫将军追封英王陇西公墓志铭》、《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南唐书》本传。近人夏承焘有《南唐二主年谱》。善诗文、音乐、绘画,尤工词。抒写离别之思,家国之痛,情真语挚。《全唐诗》存诗18首。《全唐诗续拾》补断句10。
唐诗汇评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自称钟山隐士、莲峰居士等,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嗣位。开宝八年(975),宋军陷金陵,煜被俘,次年至汴京,封违命侯,改封陇西公。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被毒死。追封吴王。李煜有多方面文学艺术才能,兼擅诗、词、文。善书,工画,知音律。其遭罹多故,好为凄苦之词。有文集三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十八首。
词学图录
李煜(937-978) 南唐后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后人将其词与其父李璟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八
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嗣主景第六子。封安定郡公。进封郑王。徙吴王。以尚书令知政事。宋建隆二年。嗣主南迁。立为太子监国。嗣主殂。袭位。更今名。开宝七年。宋师南征。八年。金陵陷。肉袒降于军门。封违命侯。太平兴国初改封陇西郡公。三年七月薨。年四十二。赠太师。封吴王。

作品评论

宣和书谱
江南伪后主李煜,字重光。早慧精敏,审音律,善书画。其作大字,不事笔,卷帛而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复喜作颤掣势,人又目其状为金错刀。尤喜作行书,落笔瘦硬,而风神溢出,然殊乏姿媚,如穷谷道人、酸寒书生,鹑衣而鸢肩,略无富贵之气。要是当我祖宗应运之初,揭云汉奎壁,昭回在上,彼窃据方郡者皆奄奄无气,不复英伟,故见于书画者如此。方煜归本朝,我艺祖尝曰:“煜虽有文字,一翰林学士才耳!”乃知笔力纵或可尚,方之雄才大略之君,亦几何哉!
石林燕语
江南李煜既降,太祖尝因曲燕,问:“闻卿在国中好作诗”,因使举其得意者一联。煜沉吟久之,诵其咏扇云:“揖让巧在手,动摇风满怀。”上曰:“满怀之风,却有多少?”他日复燕煜,顾近臣曰;“好一个翰林学士!”
瀛奎律髓
李后主号能诗,偶承先业,据有江南,亦僭称帝,数十州之主也。集中多有病诗,五言律云:“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真所谓衰飒憔悴,岂“大风”、“横汾”之比乎?宜其亡也。或谓此乃已至大兴之后,即不然矣。七言有云:“衰颜一病难牵复,晓殿君临颇自羞”,又云:“冷笑秦皇经远略,静怜姬满苦时巡”,盖君临之时也,
《國語辭典》:违命(違命)  拼音:wéi mìng
违抗命令。《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军士从命者赏,违命者诛!」《儒林外史》第一○回:「两公子见这般说,竟不违命,当下让到书房里。」
《漢語大詞典》:违命侯(違命侯)
南唐 后主 李煜 被俘后的封号。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 开宝 ﹞九年, 煜 俘至京师, 太祖 赦之,封 煜 违命侯 ,拜左千牛卫将军。”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八:“ 太祖 取 南唐 ,年餘始得之。怒其不归朝,及来降,则命为 违命侯 ,盖恶号也。后二年方改封为 陇西郡公 。”
《國語辭典》:方命  拼音:fāng mìng
违命。《汉书。卷一○○。叙传下》:「孝景莅政,诸侯方命,克伐七国,王室以定。」《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方命是逆人之言,执拗是执己之性。」
《國語辭典》:负命(負命)  拼音:fù mìng
违命。《史记。卷一。五帝本纪》:「鲧负命毁族,不可。」
《漢語大詞典》:弃命(棄命)
违命;抛弃命令。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贪货弃命,亦君所恶也。昏而受命,日未中而弃之,何以事君?” 明 刘基 《春秋明经·杞子来朝公子遂帅师入杞》:“今而弃命废职,忘先君之所事守,不能居其封爵,亦可鄙矣。”
《漢語大詞典》:舛令
违命。《宋史·儒林传七·王应麟》:“况 梦炎 舛令慢諫,讜言弗敢告,今之卖降者,多其任用之士。”
分類:违命
《漢語大詞典》:背诞(背誕)
违命放诞,不受节制。左传·昭公元年:“子姑忧 子晳 之欲背诞也。” 杜预 注:“ 郑子晳 杀 伯有 背命放诞,将为国难。”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刘表 背诞,不供贡职。”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方毓德以羈縻,竟凭骄而背诞。” 宋 苏辙 《殿试武举策问》:“朕以天下为度,怀柔四夷,而 西戎 背诞,腰领未得。” 章炳麟 《思乡原上》:“ 孔融 背诞之士也,其在 北海 任用轻剽之才,租赋少缓,一朝杀五部督邮,及姦民污吏滑乱市朝,弗能治也。”
《國語辭典》:放命  拼音:fàng mìng
失去生命。即死去。《水浒传》第五二回:「言罢,便放了命。柴进痛哭了一场。」
分類:违命
《國語辭典》:方命  拼音:fāng mìng
违命。《汉书。卷一○○。叙传下》:「孝景莅政,诸侯方命,克伐七国,王室以定。」《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方命是逆人之言,执拗是执己之性。」
《漢語大詞典》:奸命
亦作“姦命”。 违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城濮 之战, 晋 中军风于泽,亡大旆之左旃。 祁瞒 奸命,司马杀之,以徇于诸侯。” 杜预 注:“掌此三事而不脩,为奸军令。” 陆德明 释文:“奸,音干。”新唐书·史孝章传:“ 宪诚 得 魏 ,迁士曹参军。 孝章 见父( 宪诚 )数奸命,内非之。”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元 时亦输粟以供 上都 ,其后兼之海运,然当羣众姦命之时,烽烟四起,运道梗絶,惟有束手就困耳。”
分類: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