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连纸(連紙)
(1).接纸,附纸。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聪敏》:“ 琰之 出问户佐曰:‘文案几何?’对曰:‘急者二百餘道。’ 琰之 曰:‘有何多,如此逼人!’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令五六人供研墨点笔。”
(2).“ 连史纸 ”的省称。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板经书纪略:“共用白连纸四万五千二十三张。” 清 蒲松龄 《增补幸云曲》第八回:“休説做衣服,你买几张刚连纸来也不勾糊一身衣服的。” 叶灵凤 《能不忆江南·家乡的吉庆剪纸》:“再有一种则是用白连纸剪成,再用红纸衬托。”
(3).蚕种纸。 清 蒲松龄 《农桑经·蚕经·种变》:“桑叶生时,辰巳间於瓮内取出连纸,舒卷提掇。”
《國語辭典》:连四纸(連四紙)  拼音:lián sì zhǐ
一种珍贵的书法用纸。参见「连史纸」条。
分類:连史纸
《國語辭典》:连史纸(連史紙)  拼音:lián shǐ zhǐ
一种珍贵的书法用纸。原产于福建、江西二省。以嫩竹为原料而制成。色白,质细,永无变色、变质之虞。多用于印制贵重的书籍、碑帖、信笺、扇面等。本称为「连四纸」,后讹称为「连史纸」。
《漢語大詞典》:连泗纸(連泗紙)
即连史纸。 清 叶梦珠 《阅世编·礼乐》:“数年以来,始用全幅 涇县 连泗纸刊刻大字,不独縉绅家行之矣。”参见“ 连史纸 ”。
分類:连史纸
《國語辭典》:连史纸(連史紙)  拼音:lián shǐ zhǐ
一种珍贵的书法用纸。原产于福建、江西二省。以嫩竹为原料而制成。色白,质细,永无变色、变质之虞。多用于印制贵重的书籍、碑帖、信笺、扇面等。本称为「连四纸」,后讹称为「连史纸」。
《漢語大詞典》:棉连纸(棉連紙)
即连史纸。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征》:“其票用棉连纸印刷明白。”亦省称“ 棉连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抄牌》:“其抄牌簿用棉连装钉,用印记明张数。”
分類:连史纸
《漢語大詞典》:连七纸(連七紙)
连史纸的一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禁地有异言异服及喧嚷犯禁者,得詰而责之,事大则开具连七纸手本,名曰事件,禀司礼监奏处。”亦省作“ 连七 ”。 明 屠隆 《考槃馀事·纸笺·国朝纸》:“ 永乐 中, 江西 西山 置官局造纸,最厚大而好者曰连七、曰观音纸。” 清 蒲松龄 《日用俗字·纸扎章》:“笺印蜡花为绣缎,铂粘连七作金银。”
分類:连史纸
《國語辭典》:连史纸(連史紙)  拼音:lián shǐ zhǐ
一种珍贵的书法用纸。原产于福建、江西二省。以嫩竹为原料而制成。色白,质细,永无变色、变质之虞。多用于印制贵重的书籍、碑帖、信笺、扇面等。本称为「连四纸」,后讹称为「连史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