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既往不究  拼音:jì wǎng bù jiù
究,追究。「既往不究」指已经过去的事不再追究。《负曝闲谈》第四回:「你们祖上又不曾做官做府,哪里来这许多产业?一定是盘剥重利,所以有这些不义之财。现在本县既往不究,一概充公便了。」
《国语辞典》:究查  拼音:jiù chá
追究查办。如:「上级已下令究查最近发生的一连串案件。」
《国语辞典》:当官追究(当官追究)  拼音:dāng guān zhuī jiù
由官府来追究一切。《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我们助他一臂,擒他兄弟两个送官,等他当官追究为是。」
分类:官府追究
《國語辭典》:公诉人(公訴人)  拼音:gōng sù rén
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起公诉的人,即指检察官。
《國語辭典》:既往不咎  拼音:jì wǎng bù jiù
咎,怪罪。「既往不咎」指已经过去的事不再追究。语出《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后多用于指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责难。《西游记》第三一回:「君子人既往不咎。我等是个败军之将,不可语勇,救我救儿罢!」也作「不咎既往」。
《國語辭典》:归根究柢(歸根究柢)  拼音:guī gēn jiù dǐ
归结到根本,追究到最后。如:「作奸犯科、贪赃枉法的人,归根究柢是逃不过法律的制裁与良心的谴责!」
《漢語大詞典》:驳究(駁究)
驳正追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查原册》:“如有舛错,必严行驳究。”
分類:驳正追究
《漢語大詞典》:查追
审查追究。昆曲十五贯第五场:“ 况钟 :‘此案可疑,还须要仔细查追。’” 胡适 《红楼梦考证》二:“关于 曹 家衰落的情形,我们虽没有什么材料,但我们知道 曹寅 的亲家 李煦 在 康熙 六十一年因亏空被革职查追了。”
《國語辭典》:查究  拼音:chá jiù
查明罪状,予以惩罚。《文明小史》第三三回:「且说县里的大老爷,这日收了一张呈子,就是众商家控告冯主事压捐肥己的话,正待查究,接著冯主事家火起,便传齐了地保邻居,问这火起的原由。」也作「查办」。
《漢語大詞典》:避案
指罪犯作案后逃避追究。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二:“与 成都 满城里 的 关老三 又通气,常常避案到省,在 满城里 一住就是几个月。”
《國語辭典》:鼻子头(鼻子頭)  拼音:bí zi tóu
替死鬼、倒楣虫。《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嫂子说的好话。我真扯淡!我是为儿是为女,干这们营生,替人做鼻子头!列位,我待家去哩。」《红楼梦》第五五回:「若不拿著你们作一二件,人家又说偏一个,向一个,仗著老太太、太太威势的就怕他不敢动,只拿著软的作鼻子头。」
分類:追究对象
《漢語大詞典》:弃瑕忘过(棄瑕忘過)
谓不追究缺点和过错。南史·虞寄传:“且圣朝弃瑕忘过,宽厚待人,改过自新,咸加叙擢。”
《漢語大詞典》:蹑失(躡失)
追究过失;批评错误。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理:“善躡失者,指其所跌。” 刘昞 注:“彼有所跌,暂指不逼。”
《漢語大詞典》:拿追
逮捕追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徵》:“果其怙势无完,拿追家属。”
分類:逮捕追究
《漢語大詞典》:飘瓦虚舟(飄瓦虚舟)
庄子·达生“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又《山木》:“方舟而济於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后遂以“飘瓦虚舟”比喻凭空加害于人而又无从追究的事物。 清 查慎行 《惠研谿庶常从京邸寄到吴超士〈见怀诗〉四章次韵奉酬并简研谿》:“飘瓦虚舟岂有因,谁当入爨惜劳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