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通使
(1).互派使者。史记·大宛列传:“ 汉 方欲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 清 薛福成 《变法》:“环大地九万里之内,罔不通使互市。”亦指出使。明史·宦官传一·郑和:“ 永乐 三年六月命 和 及其儕 王景弘 等通使西洋。”
(2).旧指翻译人员。《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韦皋 统领大兵……正与 吐蕃 人马相遇。先差通使与他打话。” 清 张德彝 《随使法国记·西海小游记》:“晚,有 广东 人投刺,自署‘ 唐 人 汤亚金 ’来拜。年约二旬,能英语。因随 福建 医生 林连湖 来此为通使,缘 林 不解洋话也。”
《國語辭典》:国信(國信)  拼音:guó xìn
国与国间用以徵信的文书及符节。唐。张籍 送金少卿副使归新罗诗:「通海便应将国信,到家犹自著朝衣。」
《國語辭典》:介绍(介紹)  拼音:jiè shào
1.介,古代传递宾主之言的人。绍,绍继、接续。介绍指相继传话。《礼记。聘义》:「介绍而传命,君子于其所尊弗敢质,敬之至也。」汉。王褒〈四子讲德论〉:「无介绍之道,安从行乎公卿。」
2.居间接洽,牵合双方。《新唐书。卷一○四。张行成传》:「古今用人未不因介绍,若行成者,朕自举之,无先容也。」
3.为人引进或带入新的事物。如:「他正在介绍一种新产品。」《老残游记》第一五回:「子翁,我介绍你会个人。」也作「绍介」。
《漢語大詞典》:求通
(1).谋求显达。庄子·秋水:“ 孔子 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2).谓拜见主人时,请管门人通报姓名。《后汉书·丁鸿传》:“今大将军虽欲勑身自约,不敢僭差,然而天下远近皆惶怖承旨,刺史二千石初除謁辞,求通待报,虽奉符璽,受臺勑,不敢便去,久者至数十日。”资治通鉴·汉和帝永元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求通者,求通名也。”
(3).请求通使往来。 明 徐祯卿 《翦胜野闻》:“余尝见 倭国 求通,表文曰:‘臣闻三皇立位,五帝禪权,岂谓中华之有主,焉知夷狄之无君?’”
《漢語大詞典》:凡使
普通使者。晋书·王羲之传:“若蒙驱使, 关 陇 巴 蜀 皆所不辞。吾虽无专对之能,直谨守时命,宣国家威德,固当不同於凡使。”
《漢語大詞典》:横吹曲
乐府歌曲名。 汉 张骞 通使 西域 ,得《摩诃兜勒》一曲, 李延年 更造新曲二十八解,作为军中乐,马上演奏。原为乘舆的武乐, 东汉 以给边地将军。 魏 晋 以后,二十八解已亡。现存歌词,均系 魏 晋 以后文人作品。参阅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一·横吹曲题解
《漢語大詞典》:疏迤
疏通使延伸。 清 侯方域 《定鼎说》:“令朱衣三千之众,凿立 方山 ,疏迤水道,爰以涌泄龙势,肇啟鸿河。”
《国语辞典》:电话号码(电话号码)  拼音:diàn huà hào mǎ
电话用户的号码。电信局依此号码来接通使用者间的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