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通俗  拼音:tōng sú
浅显易懂且适合大众的水准。《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
分類:通俗浅近
《漢語大詞典》:通俗化
使通俗的过程。例如:这本书并不矫揉造作——而是一本通俗化的切合实际的书。
《國語辭典》:通俗读物(通俗讀物)  拼音:tōng sú dú wù
浅近而适合大众阅读的书刊。除要求内容浅显、文字简易外,还须力求知识的正确性和普遍性。
《國語辭典》:通俗文学(通俗文學)  拼音:tōng sú wén xué
浅近而适合社会大众水准,流行于民间的文学作品,领域广泛,常是正统文学的源头。可分为歌曲、小说、戏剧和唱词四大类。也称为「俗文学」。
《漢語大詞典》:通俗易懂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例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它的主题。
《国语辞典》:京本通俗小说(京本通俗小说)  拼音:jīng běn tōng sú xiǎo shuō
书名。宋代话本小说集。全书已残缺不全,民初缪荃孙曾据元人写本影印刊行其中七篇,即:《碾玉观音》、《萻萨蛮》、《西山一窟鬼》、《志诚张主管》、《拗相公》、《错斩崔宁》、《冯玉梅团圆》。缪氏自言尚有定州三怪、金主亮荒淫两篇未刊。这九篇又见明冯梦龙辑《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惟篇名及文字略有不同。内容多取材市井平民的生活,运用民间语言颇为熟练。
《国语辞典》:通俗常言疏證  拼音:tōng sú cháng yán shū zhèng
书名。民国孙锦标著。四卷。是一本方言俗语词典,对于前出之书,在基础上增补,也有解说与引證。
《国语辞典》:通俗编(通俗编)  拼音:tōng sú biān
书名。清翟灏撰。三十八卷。采辑日常习用之语,分天文、地理、时序等三十八类,考辨语义,探索源流,援引详博,时有关于神话传说资料之引用及考證。
《国语辞典》:通俗剧(通俗剧)  拼音:tōng sú jù
Melodrama
一种十九世纪英国流行的戏剧。没有合乎逻辑的动机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剧本和戏剧场面均以耸人视听、动人感官、笑闹等迎合观众,大都有皆大欢喜的结局,故事人物缺少变化与深度。
《国语辞典》:通俗文  拼音:tōng sú wén
书名。汉服虔撰,一卷。内容主要训释经史用字。《隋书。卷三二。经籍志》一有著录。原书已佚,仅散见于汉书注、文选注、唐宋类书及诸经音义中。清任大椿有辑本,刊入《小学钩沉》中,后顾震福亦有辑本,刊入《小学钩沉续编》中。
《漢語大詞典》:东汉通俗演义
一称《东汉十二帝通俗演义》。讲史小说。明代谢诏作。十卷,一百四十六回。情节起于王莽建立新朝,终于汉桓帝。对光武中兴尤多着墨。多取材于史书与前人同类小说。
《漢語大詞典》:皇华(皇華)
(1).诗·小雅中的篇名。《序》谓:“《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国语·鲁语下:“《皇皇者华》,君教使臣曰:每怀靡及,諏、谋、度、询,必咨於周。”后因以“皇华”为赞颂奉命出使或出使者的典故。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歌《皇华》而遣使,赋膏雨而怀宾。” 明 何景明 《送杨驿丞》诗:“《皇华》歌送客,应閲出群才。” 清 龚自珍 《祭江西巡抚阳湖吴公文》:“览《皇华》而如 晋 兮,采 唐 魏 之佚调。” 叶恩 《上振贝子书》:“顷闻 贝 子以天潢之贵胄,作周道之皇华,庆加冕於 英 京,拓游踪於 美 地。”
(2).古代通俗歌曲名。参见“ 皇荂 ”。
《漢語大詞典》:皇荂
古代通俗歌曲名。庄子·天地:“大声不入於里耳,《折杨》《皇荂》,则嗑然而笑。” 陆德明 释文:“﹝荂﹞本又作华。 李颐 曰:‘《折杨》《皇华》,皆古歌曲也。’” 清 袁枚 续诗品·拔萃:“《折杨》《皇荂》,敢望《钧》《韶》。”
《國語辭典》:俗物  拼音:sú wù
1.庸俗无趣的人。《晋书。卷四三。列传。王戎》:「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
2.平凡庸俗的东西。如:「这些破铜烂铁,陈年俗物,你还留著干嘛?」《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但今日是你为妇之始,用这些俗物,非礼也。我这里另有几件东西给你看看。」
《國語辭典》:土俗  拼音:tǔ sú
地方的风俗习惯。《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累世在河西,知其土俗。」《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他那边土俗,但是有赀财的,就呼为朝奉。」
《漢語大詞典》:俗书(俗書)
(1).通俗流行的书体。 唐 韩愈 《石鼓歌》:“ 羲之 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沈德潜 注:“隶书风俗通行,别于古篆,故云俗书,无贬 右军 意。” 清 顾炎武 《赠张力臣》诗:“削柎追 宜官 ,俗书嗤 逸少 。”
(2).品格不高的书法。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一:“ 元章 论 唐 人书,最不喜 柳 ,云 柳 出 欧阳 ,而为怪丑恶札之祖。自此世人始有俗书。”
(3).通俗流行而有别于正体的字。 宋 黄庭坚 《山谷题跋·辨菴字》:“今俗书‘庵’字,既於篆文无有,又菴非屋,不当从广。”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俗书不可从者,谓古无此字,近人譌用者耳。”
(4).民间流行的通俗读物。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今《百中经》前所绘小儿树,想沿於此。乃知俗书,亦有所本。”
(5).佛门指佛教经典以外的书籍,如老子庄子等具有哲理性的书籍。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九章:“ 远 引庄子为连类,乃似格义之拟配外书。 安公 听 远 不废俗书,则其通常令弟子废俗书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