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通天  拼音:tōng tiān
1.通往天界。形容本领高强。唐。杜甫 望岳诗:「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2.一件事得到最高当局的默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末后自己引了一个失察之罪。这件事不是已经通了天的么?」
3.通天冠的简称。参见「通天冠」条。《文选。张衡。东京赋》:「冠通天、佩玉玺,纡皇组、要干将。」
4.汉朝的宫殿。《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甘泉本因秦离宫,既奢泰,而武帝复增通天、高光、迎风。」
《漢語大詞典》:通天台(通天臺)
台名。在今 陕西省 淳化县 西北 甘泉山 故 甘泉宫 中。汉书·武帝纪:“﹝ 元封 ﹞二年冬十月……作 甘泉 通天臺 。” 颜师古 注:“ 通天臺 者,言此臺高,上通於天地。《汉旧仪》云高三十丈,望见 长安城 。”三辅黄图·台榭汉武故事:“筑 通天臺 於 甘泉 ,去地百餘丈,望云雨悉在其下,见 长安城 …… 元凤 间,自毁。”
《国语辞典》:通天河  拼音:tōng tiān hé
河川名。位于青海省南部,为长江的上源,其源流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峰。河水从丛山中汇合数十条支流而下,汇当曲河后至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玉树县境内巴塘河口,称为通天河,长约八百一十三公里。
《國語辭典》:通天冠  拼音:tōng tiān guān
旧时天子戴的一种帽子,创始于秦,至清废除。通常天子在郊祀和宗庙中所佩戴。其冠高九寸,正竖,顶向后稍斜,然后直下,铁制的卷梁上有展筒──筒状而作伸展状,且通天冠的额部有金博山──是用黄金制成山岳形的片状饰物,乃是仿照博山炉所做,其作用是企求与神仙相通的一种心理。通天冠与帝王的另一种礼冠「冕」,本来各为一物,互不相关,但是从南北朝以后的冕,往往由通天冠加延而成,称为「通冠平冕」,顶上的那块延,正好与天平,因此也称为「平天冠」、「平天冕」、「平顶冠」。
《國語辭典》:通天犀  拼音:tōng tiān xī
1.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其脑上之角长且锐,角中有一孔,上下通贯,能出气通天。见《抱朴子。内篇。登涉》。也作「辟水犀」、「骇鸡犀」。
2.戏曲剧目。明代故事戏。叙述许佩珠下山,遇解差押解莫遇奇之主人程老学,佩珠乃杀死解差,救程上山。佩珠之兄许起英问其罪情,得悉莫遇奇之冤情,乃不计前嫌,改装下山,劫法场,搭救莫遇奇。或称为《虎救郎》、《血贱万花楼》。
《國語辭典》:通天塔  拼音:tōng tiān tǎ
一种古代计时的仪器。形如西域浮屠,共三层,最上层悬一口铜钟,机发则鸣。其中大小轮以黄铜制造,粗糙易坏。
《漢語大詞典》:通天笋(通天筍)
一种从上到下没有节的竹笋。 宋 陶谷 清异录·通天笋:“ 衡州 人家竹林中生五笋,彻梢无节目,观者神之,名‘通天笋’。”
《漢語大詞典》:通天御带(通天御帶)
饰有通天犀的御带。 唐 韩愈 《平淮西碑》:“赐汝节斧、通天御带、衞卒三百。”新唐书·裴度传:“帝壮之,为流涕。及行,御 通化门 临遣,赐通天御带,发神策骑三百为卫。”亦称“ 通天宝带 ”。 宋 陆游 《韩太傅生日》:“通天宝带连城价,受赐雍容看拜下。”
《漢語大詞典》:通天拄杖
牛膝的别名。见 宋 陶穀 清异录·药谱
《漢語大詞典》:通天眉
短而末端上翘的眉毛。 从维熙 《第七个是哑巴》:“政委两条眉毛短而上翘,而且相隔很近,颇有 黄巢 通天眉的不凡气度。”
分類:末端眉毛
《漢語大詞典》:通天牢
旧指关押钦犯的监牢。《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九五回:“传下旨意,把两个丞相权且寄送通天牢里,待明早再问。”
分類:关押监牢
《漢語大詞典》:通天狐
狐仙的俗称。《西湖二集·假邻女诞生真子》:“狐千岁化为淫妇,百岁化为美女,为神巫,为丈夫,与女子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即与天通,名为‘通天狐’。”
分類:狐仙
《漢語大詞典》:通天服
皇帝穿的一种礼服。隋书·礼仪志七:“ 高祖 元正朝会,方御通天服,郊丘宗庙,尽用龙袞衣。”
分類:礼服帝王
《漢語大詞典》:通天宝带(通天寶帶)
见“ 通天御带 ”。
《漢語大詞典》:通天御带(通天御帶)
饰有通天犀的御带。 唐 韩愈 《平淮西碑》:“赐汝节斧、通天御带、衞卒三百。”新唐书·裴度传:“帝壮之,为流涕。及行,御 通化门 临遣,赐通天御带,发神策骑三百为卫。”亦称“ 通天宝带 ”。 宋 陆游 《韩太傅生日》:“通天宝带连城价,受赐雍容看拜下。”
《國語辭典》:通天彻地(通天徹地)  拼音:tōng tiān chè dì
形容本领高强,无所不能。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二折:「总饶你便通天彻地的郎君也不彀三朝五日遭瘟。」《封神演义》第九○回:「莫说是姜尚几个门人,何怕你有通天彻地手段,岂能脱得吾辈之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