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0 【介绍】: 宋朐山人,姓何氏。举进士不中。高宗绍兴末至平江。身衣白襕,昼乞食于市,夜宿天庆观,日久益敝,以莎缉之。尝游妙严寺,临池见影,豁然大悟。人问休咎,无不奇中。有患疾者乞医,命持一草去,旬日而愈。孝宗屡召不至,赐号通神先生。
全宋诗
莎衣道人(?~一二○○),何姓,朐山(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人。避乱渡江,尝举进士不中。高宗绍兴末来平江,衣敝,以莎草缉之,故称莎衣道人。曾游妙严寺,临池见影大悟。受问休咎,以莎草医病。孝宗屡召不赴,赐号通神先生。宁宗庆元六年卒。事见《宋史》卷四六二。
《國語辭典》:通神  拼音:tōng shén
1.通达于神明。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非夫通神之俊才,谁能剋成乎此勋。」《三国演义》第六九回:「及稍长,即深明周易,仰观风角,数学通神,兼善相术。」
2.十分畅达、灵活,通常比喻财力雄厚,力量甚大,无事不通。如:「财可通神」。宋。苏轼柳氏二外生求笔迹〉诗:「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纵有钱可以通神,目下脱逃宪网,到底天理不容,无心之中自然败露。」
《國語辭典》:五通神  拼音:wǔ tōng shén
旧时江、浙民间所信仰的邪神。唐宋时已有流行,传为兄弟五人。也称为「五圣」。
《分类字锦》:通神佳手
唐朝名画录李思训山水绝妙鸟兽草木皆穷其态天宝中明皇召思训画大同殿壁兼掩障异日因奏对诏曰卿所画掩障夜闻水声通神之佳手也
分类:
《國語辭典》:钱可通神(錢可通神)  拼音:qián kě tōng shén
唐张廷赏办案,最初,严令十日内查明。隔日有小帖书明奉钱三万贯,请张作罢。张廷赏大怒,下令加速查办。不料,第三日增为五万贯,第四日又增为十万贯。张以为钱至十万,连鬼神皆可买通,恐惹祸上身,此案便不了了之。典出唐。张固《幽閒鼓吹》。比喻金钱效用极大,有了钱,什么事都能办得到。元。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大小荆条,先决四十,再发有司,从公拟罪,钱可通神,法难纵你。」《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自古道,钱可通神,他虽然又化了万把银子,到底还有二万多没有拿出来。」也作「钱能通神」。
《分类字锦》:圣通神妙(圣通神妙)
裴光庭上尊号第二表陛下圣无不通神无不妙
分类:圣哲
《分类字锦》:圣敬通神(圣敬通神)
唐享太庙乐章圣敬通神光七庙灵心荐祚和万方
分类:宗庙
《分类字锦》:瘦硬通神
杜甫 李潮八分小篆歌 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漢語大詞典》:守一
亦作“ 守壹 ”。
(1).道家修养之术,谓专一精思以通神。语出庄子·在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 晋 葛洪 抱朴子·地真:“守一存真,乃能通神。” 唐 吕岩 《谷神歌》:“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长生。”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诵金刚经帖》:“道家言守一,若饥,‘一’与之粮;若渴,‘一’与之浆。”
(2).专守定法。汉书·严安传:“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故守一而不变者,未睹治之至也。”
(3).指忠于某一信条。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宋江三十六赞》:“ 龚圣与 作《宋江三十六赞》并序曰……古称 柳盗跖 为盗贼之圣,以其守壹。”
(4).指女子守节。 清 卓尔堪 《昆阳王烈女拟焦仲卿妻古诗体》:“孤鴈终孤飞,不屑乱匹配。女子守一终,旧盟焉敢背。”
《漢語大詞典》:冥感
谓至诚而感通神灵。晋书·孝友传·刘殷:“ 刘殷 至孝冥感,兼才识超公,此人终当远达。”百喻经·得金鼠狼喻:“寻时金鼠变为毒蛇,此人深思,寧为毒蛇螫杀,要当怀去。心至冥感,还化为金。”《宋史·乐志十三》:“风云自冥感,嘉会翼飞天。”
《漢語大詞典》:冥通
感通神明。《陈书·徐陵传》:“夫一言所感,凝暉照於 鲁阳 ;一志冥通,飞泉涌於 疏勒 。”
《國語辭典》:女大十八变(女大十八變)  拼音:nǚ dà shí bā biàn
原指龙女神通广大,善于变化。见《景德传灯录。卷一二。幽州谭空和尚》。后借以泛指女性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容貌性格的变化多端。《清平山堂话本。花轿莲女成佛记》:「从来道『女大十八变』。」《红楼梦》第七八回:「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只怕他命里没造化,所以得了这病。俗语又说:『女大十八变』。况且有本事的,未免有些调歪,老太太还有什么不曾经验过的?」
五通神
【佛学大辞典】
(神名)邪神也。龙城录曰:「柳州旧有鬼,名五通。余始到,不之信。一日偶发箧易衣,尽为灰烬。乃为文醮诉于帝,帝恳我心,遂尔龙城绝妖邪之怪。」武林闻见录曰:「嘉泰中大理寺决一囚,数日,见形狱吏云:泰和楼五通神虚位,某欲充之,求一差檄,言差充某神位,得此为据可矣。如其言,经数月,人闻楼上五通神日夜喧鬨。吏乃泄前事,为增塑一像,遂寂然。」按,今委巷荒墟多建矮屋,绘版作五神像祀之,谓之五圣。留青日札云:即五通神也。或谓明太祖定天下,封功臣,梦阵亡兵卒千万请恤。太祖许以五人为伍,处处血食。命江南家立尺五小庙,俗称为五圣堂。然则五圣与五通不同矣。陔馀丛考三十五曰:「钮玉樵谓五通起于明祖,则未必然。按夷坚志,刘举将赴解,祷于钱塘门外九里西五圣行祠,遂登科。为德兴尉,到任奠五显庙。知为五圣之祖祠也。则五圣之祠,宋已有之。七修类稿又谓五通神即五圣也。然则五圣五显五通,名虽异而实则同。夷坚志所载,韩子师病祟,请客以符水治之。见五通神销金黄袍,骑马而去。(中略)如此之类,不一而足。而陈友谅僭号,亦在采石五通庙。则五圣者,宋元已有之。而非起于明祖矣。」
神通神变
【三藏法数】
谓如来为调伏憍慢众生故,或现一身而作多身,或现多身而作一身,山崖石壁出入无碍,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水;入地如水,履水如地等,现诸神变,调伏众生,是名神通神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