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气楼(氣樓)  拼音:qì lóu
仓库屋顶上通气的小楼。《十国春秋。卷三○。南唐。卢绛传》:「自气楼入仓中盗米,一夕往返数十。」《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温打开匣,脱了枷,同那刘文政跃身从气楼走出。」
《國語辭典》:冷布  拼音:lěng bù
稀疏、通风、透明的细网目织品,夏秋用来糊窗以防蚊蝇。如:「冷布若有破洞,要赶紧补上,免得蚊蝇飞进来。」《红楼梦》第六七回:「你倒是告诉买办,叫他多多做些小冷布口袋儿,一嘟噜套上一个,又透风、又不蹧蹋。」
《漢語大詞典》:风闺(風閨)
(1).通风的小门。 南朝 齐 谢朓《游后园赋》:“敞风闺之蔼蔼,耸云馆之苕苕。” 唐 王勃 《九成宫颂》:“风闺夕敞,携少女於歌筵。”
(2).风吹内室。 元 马祖常《赠客》诗:“露庭汎兰丛,风闺透窗纱。”
《漢語大詞典》:荫干
同“廕干”。
阴干。置物于通风而不直接承受阳光处,使渐渐干燥。
《國語辭典》:凉鞋(涼鞋)  拼音:liáng xié
鞋面能通风的鞋子,通常于夏天穿著。《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身穿白纱直裰,脚下凉鞋,黄瘦面庞。」
《國語辭典》:气窗(氣窗)  拼音:qì chuāng
可让屋内外空气流通的小窗子。
《漢語大詞典》:浥郁(浥鬱)
潮湿气闷,不通风。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收种:“凡五穀种子,浥鬱则不生;生者,亦寻死。”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韭:“九月收子,其子黑色而扁,须风处阴乾,勿令浥鬱。”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取茧:“若用厨、箱掩盖,则浥鬱而丝绪断絶矣。”
《漢語大詞典》:通气孔
通风孔,排气孔。例如:冰中一个水獭的通气孔。
空气自密闭空间通过其中而向外流出的孔口
任何工业炉中燃烧空气或废气通过的小孔
《国语辞典》:埋锅造饭(埋锅造饭)  拼音:mái guō zào fàn
在地上挖好通风的土穴,再放上铁锅来炊饭。是军队野炊的一种方式。《三国演义》第六回:「方才聚集残兵,正欲埋锅造饭,只听得四围喊声,徐荣伏兵尽出。」
《国语辞典》:乾燥箱  拼音:gān zào xiāng
以通风、加热、放置乾燥剂等方式,除去物品中多馀水分,或保持物品乾燥的密闭装置。
《国语辞典》:藏风聚气(藏风聚气)  拼音:cáng fēng jù qì
通风凉爽。《西游记》第二五回:「权在山坡下藏风聚气处,歇歇再走。」
分类:通风凉爽
《漢語大詞典》:晦闷(晦悶)
阴暗而不通风。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话卷二:“今大库之穴壁为窗,砖簷暗室,较史宬尤为晦闷,则为当日藏书之所。”
《國語辭典》:排气(排氣)  拼音:pái qì
1.排放气体。如:「排气孔」。
2.由肛门排放出气体,俗称为「放屁」。
3.引擎汽缸内燃烧过的气体,推动活塞后,排气门打开,将气体排出,称为「排气」。
《國語辭典》:尸蜡(屍蠟)  拼音:shī là
埋葬多年而皮肤、肌肉等组织并未乾枯或腐烂的尸体。
《漢語大詞典》:日射病
即中暑。由长时间受烈日的照射或室内温度过高、不通风引起。症状是头痛,耳鸣;严重时昏睡,痉挛,血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