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跨鹤(跨鶴)  拼音:kuà hè
传说以跨鹤而升天为成仙。后亦比喻人死为跨鹤。宋。林景熙〈饯盛景则教授〉诗:「空明仙人朝帝所,跨鹤凌虚堕霜羽。」
《漢語大詞典》:丁令威
传说是 汉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见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 封君达 ,仙人 丁令威 ,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 宋 苏轼 《和移居》诗:“我岂 丁令威 ,千岁復还兹。” 清 卓尔堪 《题脊令图》诗:“君罢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 。鹰鸇罗网何所据,他时或得生人归。” 张恭 《狱中口占》诗之三:“ 北邙 华表如林立,何处重寻 丁令威 。”
《漢語大詞典》:跨鹤扬州(跨鶴揚州)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吴蜀人》:“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 扬州 刺史,或愿多貲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 扬州 。’欲兼三者。”后以“跨鹤扬州”指豪富冶游繁华之地。 元 汪元亨 《折桂令·归隐》曲:“先世簪缨,旧业箕裘,走马 章臺 ,骑鲸沧海,跨鹤 扬州 ,黄金积子孙难守。” 明 高明 《二郎神·秋怀》套曲:“得成就,真箇胜似腰缠跨鹤 扬州 。”亦作“ 跨鹤维扬 ”、“ 跨鹤缠腰 ”。 清 长白浩歌子 萤窗异草·落花岛:“ 申无疆 ,字 仲锡 ,跨鹤 维扬 ,歷有年所。” 清 杨潮观 《李卫公替龙行雨》:“俺不是 扬州 游客,跨鹤缠腰;俺不是 秦 臺娇客,乘凤吹簫。”亦省作“ 跨鹤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淮泊》:“那里有缠十万,顺天风跨鹤閒游!”
《國語辭典》:窀穸  拼音:zhūn xì
墓穴。《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死者悲于窀穸,生者戚于朝野。」《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将军已去,怅大树之飘零;名士高谈,谋先人之窀穸。」
《國語辭典》:长逝(長逝)  拼音:cháng shì
1.一去不返。比喻死亡。《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文选。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寻而此君长逝,化为异物。」
2.远去。《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范冉传》:「便起告违,拂衣而去。奂瞻望弗及,冉长逝不顾。」
《國語辭典》:忌日  拼音:jì rì
1.人去世的日子。《礼记。祭义》:「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我想今日是父亲忌日,必得符箓超拔,故此到观中,见你舅舅。」也称为「忌辰」。
2.不吉利的日子。《齐民要术。卷一。种谷》:「凡九谷有忌日,种之不避其忌,则多伤败。」
《國語辭典》:果尔(果爾)  拼音:guǒ ěr
果然如此。《晋书。卷九八。桓温传》:「果尔,后将易吾姓也。」
《漢語大詞典》:长归(長歸)
谓逝世,去世。 北周 庾信 《周赵国夫人纥豆陵氏墓志铭》:“况復仙臺永别,无復簫声;傅母长归,惟留琴曲。” 唐 韩愈 《祭周氏侄女文》:“今当长归,与一世违。凡汝亲戚,孰能不哀!”
分類:逝世去世
《漢語大詞典》:先逝
(1).先行。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王师首路,威风先逝。” 吕延济 注:“逝,往也。”
(2).先逝世。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此驩之人,孰先殞越?何寤夫子,果乃先逝!”
分類:先行逝世
《漢語大詞典》:归土(歸土)
(1).埋葬。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 明 张居正 《乞归葬疏》:“送臣父骨归土,即依限前来供职。”
(2).谓人逝世。《元典章·户部三·承继》:“最是乃祖 黄百十三 知府归土已三十多年,而 黄云瑞 乃敢盗,发其坟,斧其棺,火其尸,尽取棺中原殯之物。”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既幸双亲归土,弟妹七人婚嫁各毕。”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而今竟已归土,哀哉!”
(3).回原籍。续资治通鉴·元明宗天历二年:“所迁人死,妻子愿归土者听。”
《漢語大詞典》:厌代(厭代)
特指帝王逝世。 唐 人因避 太宗 李世民 讳,改“世”为“代”。后遂沿用下来。 唐 舒元舆 《桥山怀古》诗:“ 轩辕 厌代千万秋,渌波浩荡东南流。” 宋 范仲淹 《遗表》:“昨自 明肃 厌代之后,陛下奋权之初,首承德音,占预謤列。”明史·后妃传一·孝肃周太后:“自 英皇 厌代,予正位 长乐 , 宪宗 皇帝以天下养,二十四年犹一日。”
《國語辭典》:弃养(棄養)  拼音:qì yàng
父母逝世,子女不得奉养。亦泛指长者的死亡。唐。苏颋〈章怀太子良娣张氏神道碑〉:「粤景龙二载孟夏之月,遘疾弃养于京延康第之寝。」
《國語辭典》:迁神(遷神)  拼音:qiān shén
迁移神主牌位。《文选。潘岳。寡妇赋》:「痛存亡之殊制兮,将迁神而安厝。」
《漢語大詞典》:大寂
佛教语。涅槃,圆寂。亦泛指佛教徒逝世。 唐 王维 《工部杨尚书夫人赠太原郡夫人京兆王氏墓志铭》:“以某年月日,奄归人寂于 长兴里 之私第。” 赵殿成 笺注:“《涅槃经》:‘我旷劫来,已入大寂。’”
《漢語大詞典》:不慭遗(不憖遺)
不愿留。诗·小雅·十月之交:“不憖遗一老,俾守我王。”后用作对大臣逝世表示哀悼之辞。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天不憖遗老,俾屏我王。”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天不憖遗,奄见薨落。” 唐 高彦休 唐阙史·丞相兰公晚遇:“及薨於位,上再兴不憖遗之叹,而废常朝者三日,册赠之礼,有加美焉。”亦省作“ 不憖 ”。 唐 颜真卿 《康使君神道》:“天乎不憖,其恨若何!”
《漢語大詞典》:中折
(1).中止;中断。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睨影高鸣,将超中折。” 李周翰 注:“超,走;折,住也。”《再生缘》第三四回:“今岁孤当十八春,良缘中折恨平生。”
(2).当中折断。魏书·外戚传下·高肇:“ 肇 西征,行至 函谷 ,车轴中折。”
(3).中年逝世。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 梁 与 宗 相继中折。”
《漢語大詞典》:沦逝(淪逝)
没世,逝世。 唐 白居易 《赠裴垍官制》:“事君尽礼,徇国忘身,积忧与劳,搆成疾恙,以至沦逝,念之惻然!”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八》:“ 沅帅 尤以中兴伟绩,坐镇东南,不数月间遽皆沦逝。”
分類: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