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诬讪(誣訕)
捏造事实加以毁谤。 宋 尹洙 《杂拟·矫察》:“国朝规 唐 制,设登闻四检,广言事之路,而宪防未著,非以惩艾诬訕、敦励忠讜也。”
《漢語大詞典》:造变(造變)
制造事变。三国志·魏志·张辽传:“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
《國語辭典》:谎报(謊報)  拼音:huǎng bào
向人作不实的报告。如:「警方接获一通谎报火警的电话,白忙了半天。」
《漢語大詞典》:酿事(釀事)
制造事端。 陶成章 《浙案纪略·刘家福传》:“ 刘家福 , 浙江 江山 人,常投入 清 营充当营勇,以酿事被斥,避地 福建 浦城 。”
《漢語大詞典》:诬玷(誣玷)
捏造事实以败坏他人名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郎君少年,当诚实些,何乃造次妖妄,诬玷人家闺女,是何道理?”
《漢語大詞典》:诬系(誣繫)
捏造事实陷人于罪。新唐书·李尚隐传:“ 睦州 刺史 冯昭泰 性鷙刻,人惮其彊,尝诬繫 桐庐 令 李师旦 二百餘家为妖蛊。”
《漢語大詞典》:责祸(責禍)
处罚制造事端的人。后汉书·东夷传·濊:“邑落有相侵犯者,輒相罚,责生口牛马,名之为‘责祸’。”
《漢語大詞典》:髭毛儿
恼怒发火。例如:他这人总爱髭毛儿。
惹是生非,制造事端。例如:这群小流氓总在街上髭毛儿。
《漢語大詞典》:诬栽(誣栽)
捏造事实硬给别人安上罪名。 鲁迅 《三闲集·通信》:“不过先生和我素昧平生,想来决不至于诬栽我,所以我再从别一面来想一想。”
《國語辭典》:兴风作浪(興風作浪)  拼音:xīng fēng zuò làng
掀起风浪。比喻挑起事端,引发争吵。〈通俗常言疏證。水火。兴风作浪〉引《蜃中楼剧》:「要你在这里兴风作浪。」也作「掀风播浪」、「掀风鼓浪」。
《国语辞典》:生事扰民(生事扰民)  拼音:shēng shì rǎo mín
制造事端,骚扰人民。《隋唐演义》第七八回:「那班倚势作威的小人,都要生事扰民。」
《国语辞典》:推涛作浪(推涛作浪)  拼音:tuī táo zuò làng
推动波涛,兴起浪花。比喻煽动怂恿,制造事端。如:「这个小混混,好吃懒做,只喜欢推涛作浪,制造争端。」
《国语辞典》:无事生风(无事生风)  拼音:wú shì shēng fēng
原本无事却故意制造事端。如:「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你别再无事生风了。」
《国语辞典》:造谤生事(造谤生事)  拼音:zào bàng shēng shì
捏造毁谤,制造事端。《清史稿。卷三○八。王恕传》:「若告贷银米以给口食,则必计其能还而后与之,狡黠之流遂谓官有偏私,不免造谤生事。」
《漢語大詞典》:作浪兴风(作浪興風)
掀起风浪。比喻制造事端。《再生缘》第七四回:“﹝郡主﹞心中本有些须醋,被 江妈 ,作浪兴风煽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