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鸿儒硕学(鴻儒碩學)
指学识渊博、造诣很高的学者。晋书·儒林传序:“洎当涂草创,深务兵权,而主好斯文,朝多君子,鸿儒硕学,无乏於时。” 唐 李绛 《请崇国学疏》:“并为功臣宗室子弟别立小学,建黌舍,大加儒训,增置生徒,各立博赡,鸿儒硕学,盛於朝列。” 章炳麟 《与章行严论改革国会书》:“考试之法,政府先聘鸿儒硕学,諳练政事者,以为考官,厚其禄养,封軺而致之京师,所过防闲惟谨。”
《國語辭典》:登峰造极(登峰造極)  拼音:dēng fēng zào jí
登上山峰到达绝顶。比喻达到极点或造诣高深精绝。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佛经以为袪练神明,则圣人可致。简文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通俗常言疏證。文事。登峰造极》引《意中缘剧》:「那里像他的翰墨文章,样样登峰造极。」也作「造极登峰」。
《國語辭典》:登堂入室  拼音:dēng táng rù shì
1.比喻学问或技艺循序渐进,达到高深的境界。参见「升堂入室」条。宋。吴坰《五总志》:「如徐师川、余荀龙、洪玉父昆弟、欧阳元老,皆黄门登堂入室者,实自足以名家。」
2.未经许可自行进入他人内室。如:「他竟然擅自登堂入室,简直目中无人。」
《國語辭典》:升堂入室  拼音:shēng táng rù shì
语本《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比喻学问或技艺循序渐进,达到高深的境界。《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娱心黄老,游志六艺,升堂入室,究其阃奥。」也作「登堂入室」、「入室升堂」。
《國語辭典》:千古独步(千古獨步)  拼音:qiān gǔ dú bù
古往今来绝无仅有。《镜花缘》第九三回:「但今日我们所行之令:并非我要自负,实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竟可算得千古独步。」也作「千载独步」。
《國語辭典》:升堂入室  拼音:shēng táng rù shì
语本《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比喻学问或技艺循序渐进,达到高深的境界。《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娱心黄老,游志六艺,升堂入室,究其阃奥。」也作「登堂入室」、「入室升堂」。
《國語辭典》:入室弟子  拼音:rù shì dì zǐ
正式磕头拜师、得师傅真传的徒弟。《晋书。卷九四。隐逸传。杨轲传》:「虽受业门徒,非入室弟子,莫得亲言。」
《國語辭典》:入室  拼音:rù shì
语本《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比喻学问已达精深的境界。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谐讔》:「若效而不已,则髡袒而入室,旃孟之石交乎?」
《國語辭典》:入室升堂  拼音:rù shì shēng táng
比喻人的学问或技能到达高深的境界。参见「升堂入室」条。明。徐霖《绣襦记》第二出:「效先人入室升堂,淑诸人凿壁悬梁。」
《漢語大詞典》:金丹换骨
喻诗人创作进入了造诣极深的顿悟境界。 宋 陆游 《夜吟》诗:“六十餘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 钱仲联 校注:“金丹换骨云者,盖以喻学诗工夫由渐修而入顿悟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