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通润(通潤)
(1).普遍地润泽。 汉 刘向 说苑·杂言:“通润天地之间,国家以成,是知之所以乐水也。”
(2).疏通滋润。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一·大麻﹝发明﹞引 王好古 曰:“阴阳病汗多、胃热、便难,三者皆燥也。故用之以通润也。”
《漢語大詞典》:遍遍
(1).犹密密。
(2).谓一遍又一遍地。形容频繁。 宋 司马光 《阍吏》诗:“弊车羸马犯尘泥,愁到朱门徧徧辞。”徧徧,一本作“遍遍”。
《漢語大詞典》:起漫
方言。指洪水泛滥。比喻风潮遍地。 姚雪垠 《长夜》二九:“实在说,这一次闹这么一个大乱子,还不是因为老百姓不管贫富都逼得无路可走,才齐齐心遍地起漫。”自注:“一个地方的普遍骚动,从前我的家乡下人叫做起漫,也许是表示像洪水一样淹漫对方。”
《漢語大詞典》:遍达(遍達)
普遍地达到。《禅真逸史》第四十回:“宰牛杀马,祭赛天地诸神,誓众於野,作檄文遍达各郡。”
分類:普遍遍地
《國語辭典》:普选(普選)  拼音:pǔ xuǎn
不以财产、学识及阶级等限制选民的资格,凡属公民均可获得选举权。如:「这次普选办得很成功。」也称为「普通选举」。
《國語辭典》:通告  拼音:tōng gào
1.传达。如:「请帮我通告小林一声,主任找他。」
2.一种公文书。机关或团体对全体成员的告示。如:「那通告上写些什么?」
3.演员演出的通知。如:「我明天一早有通告,要记得叫我喔!」
《漢語大詞典》:通核
普遍地检阅、考查。 清 戴名世 《赞理河务佥事陈君墓表》:“君生平於子、史、众纬及农桑、数、地理诸书无不通核,而尤优於治河。”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复徐部郎书》:“其通核关税,整顿釐金,虽获效未可必,尚属应办之事。”
《漢語大詞典》:通滥(通濫)
普遍地蔓延。 宋 苏轼 《论黑肱以滥来奔》:“而《公羊》之説,最为疎谬,以为 叔术 之后而通滥於天下,故不繫 黑肱 於 邾 。”
《漢語大詞典》:杏花春雨
初春杏花遍地、细雨润泽的景象。 元 虞集 《风入松》词:“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 江 南。” 元 张翥 《摸鱼儿》词:“但留意 江 南,杏花春雨,和泪在罗帕。” 杨朔 《〈东风第一枝〉小跋》:“杏花春雨,固然有诗,铁马金戈的英雄气概,更富有鼓舞人心的诗力。”
《国语辞典》:流血千里  拼音:liú xiě qiān lǐ
形容死伤很多,血流遍地。《战国策。魏策四》:「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国语辞典》:漫地风雪(漫地风雪)  拼音:màn dì fēng xuě
遍地风雪。形容风雪极大。如:「北欧的冬天,漫地风雪,人们无法外出。」
《国语辞典》:荆榛满目(荆榛满目)  拼音:jīng zhēn mǎn mù
两眼看去遍地都是丛生的荆榛。形容荒芜的景象。《旧五代史。卷九七。晋书。卢文进传》:「燕赵诸州,荆榛满目。」
《国语辞典》:铺洒(铺洒)  拼音:pū sǎ
遍地散布。如:「夕晖轻轻铺洒在大地上,染成一片绚丽的金黄。」
分类:遍地散布
《國語辭典》:风靡云蒸(風靡雲蒸)  拼音:fēng mǐ yún zhēng
比喻事物风行的快而迅速。南朝梁。钟嵘 诗品序:「况八纮既奄,风靡云蒸,抱玉者联肩,握珠者踵武。」也作「风靡云涌」。
《漢語大詞典》:普天匝地
满天遍地,普天下。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二:“百尺竿头更移步,普天匝地生清风。”《药师本愿功德宝卷》:“举起如来一卷经,普天匝地放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