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不久诣道场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不久成佛也。法华经分别功德品曰:「又应作是念,不久诣道场。得无漏无为,广利诸人天。」
内道场
【佛学大辞典】
(杂名)大内之道场也。梁武帝天监十六年勒沙门慧超为寿光殿学士。召众僧而使讲解,并使居于禁中。是为内道场之始。唐则天于洛阳大内置内道场,中宗睿宗不改,至代宗而益厚,常使僧百馀人在宫中陈佛像经教而念诵,谓之内道场。每西蕃入寇。必使群僧讲诵仁王经。以禳寇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道场念诵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不空译。略名仁王仪轨,仁王般若仪轨等。说念诵仁王经之秘密作法。
本命道场
【佛学大辞典】
(修法)祈念皇帝本命星,以镇护国家之道场也,唐青龙寺之镇国道场,即皇帝本命之道场也。(参见:镇护国家道场)
见道场树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二十八。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
寂灭道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化身佛證有馀涅槃之道场也。如释尊在摩竭陀国迦耶山头尼连禅河边之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是也。晋华严经一曰:「一时佛在摩竭陀国寂灭道场始成正觉。」
【佛学常见辞汇】
化身佛證有馀涅槃的道场,如释尊在摩竭陀国伽耶山附近菩提迦耶菩提树下之金刚座是。
菩提道场
【佛学大辞典】
(杂名)Bodhiman!d!a,佛成就菩提之道场也。在摩竭陀国尼连禅河边,菩提树下之金刚座是也。释尊于此成道,故谓之菩提道场。
无缘道场
【佛学大辞典】
(杂名)不属于一人,不能定其为谁,汎云为一切众生之道场也。
密教道场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教之世界观也。密教道场观之器世界观,空轮,风轮,水轮,金轮之四、与显教同。其金轮上大乳海中有金龟,周遍于法海,其背上生大莲华,其上有八峰须弥山。即观下方之空轮为我心之空,观风轮为法身,观水轮为大悲,观金轮金龟为佛性,观须弥为法身,观八海为八识,观七金山为七觉支。而法身为一切诸法之本源,故谓须弥为座。见秘藏记本,同钞四。是依密经所说大日如来于须弥卢顶金刚宝楼阁说法。金刚顶经一曰:「往诣须弥卢顶金刚摩尼宝峰楼阁。」摄真实经曰:「时薄伽梵,住妙高山顶。三十三天帝释天宫中摩尼最胜楼阁,三世诸佛常说处。」是为本有法身会座之密意也。
都道场
【佛学大辞典】
(杂名)唐土郡县每建祝寿之道场,以为一郡一县聚会祈祷之处者。敕修清规圣节曰:「或住持赴郡县都道场所,归时,鸣钟集众,门迎诣方丈问讯。」
慈悲道场忏法
【佛学大辞典】
(书名)启运慈悲道场忏法之略名。
道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菩提曼拿罗Bodhiman!d!ala,谓佛成圣道之处。中印度摩竭陀国尼连禅侧,菩提树下之金刚座是也。西域记八曰:「菩提树垣正中有金刚座。(中略)贤劫千佛坐之而入金刚定,故曰金刚座焉。證圣道所,亦曰道场。」又得道之行法,谓为道场。维摩经菩萨品曰:「直心是道场。(中略)三十七品是道场。」又供养佛之处,谓为道场。辅行二曰:「严道场者,场者俗中亦以为祭神处也。今以供佛之处名为道场。」又学道之处,谓为道场。注维摩经四曰:「肇曰:闲宴修道之处,谓之道场也。」隋炀帝时以为寺院之名。佛祖统纪三十九曰:「隋大业九年,诏改天下寺曰道场。」又为法座之异名。慈悲道场,水陆道场等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1。群众学道的场所。2。佛寺。3。成道的地方。4。供养佛的地方。
道场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行者观所住之道场及所信之佛身,谓为道场观。其所住之道场,分器界与道场之二段。而就其器界言之。则显密诸教所明,有三轮五轮之不同。今明其中三轮,则初为风轮,次为水轮,次为地轮。此三轮之种子为。摄大轨上曰:「最初于下位,思惟彼风轮,贺字所安住,黑光焰流布。归命欠。次上安水轮,其色如雪乳,啭字所安住。归命鍐。复于水轮上,观作金刚轮,忽置本初字,四方通黄色。归命阿。」但地轮之中,有字之三重。三重虽为不同,然并是地轮之摄,故总称为地轮。初字为金轮之种子,次字为火轮之种子,后字为八叶莲华之种子,八叶莲华者,须弥山也。苏悉地出现品曰:「行者一缘想八峰弥卢山。」青龙轨曰:「一缘而观总八峰弥卢山。」略出经曰:「其山众宝所成而有八角。」大日经疏十二曰:「先想八峰须弥山王,八峰谓四面周匝作于峰。」八峰八角为八叶之标帜,故以须弥山为八叶莲华。是即于字金轮上瀰满八功德水,于其中出生大莲华王,即须弥山也。而于两字之中间观字者,军荼利轨曰:「为成变化莲华故,当观览字门,流散赤焰而成火轮,其形三角,渐引量同水轮。忽然之间,从金龟背跃出八叶大莲华,金刚为茎。」是为成莲华故。观字也。已上为器界,已下为坛场,其八叶莲华上有八柱之楼阁。千手仪轨曰:「于莲华上有八大金刚柱,成宝楼阁。」即每叶有一柱,阁内安坛。其坛形量随行者之意可也。其形随方圆三角半月等法而不同。其量有大小重重。如摄真经所说。于坛上更观八叶之白莲华,已上明所住之道场。已下为能住之佛身。即观吾身而为佛身也。先于腰下想字,是即地轮黄色也。于腰想字。水轮白色也。于胸想字,日轮火轮赤色也。于发际想字,风轮黑色也。于顶上想字,虚空轮青色也。阿字是本不生理之种子,落种子于地轮,则待水土之缘始萌,是故地轮上有水轮,虽有水土之缘,然必待日轮之暖气,茎叶始具,故上有日轮(即火轮),虽有水土日轮之缘,然必待解脱之风而得具足生长,故上有风轮。纵有水土日风,然皆悉坚实,何能使物生长?故最上有空轮。如是观五字于五处,即所谓五字严身也。下自地轮,上至虚空,重重观置,而五大相互融通矣。此率都婆放光,周遍于法界,为毗卢遮那之身,有种种之庄严。坐于白莲华台,宝冠有五佛,舍那之身著白纱。我自始至终种种之事亦如是。若以本尊为本,则可以我为影。以吾为本,则可以本尊为影。观诸佛亦如是相融。是三平等观之义也。见秘藏记本。道场观有二种:一理观,二事观。于行者之身内观之,谓为理观,于身外观之,谓为事观。器界及道场观为事观,佛身观乃理观也。见秘藏记钞三。为此道场观,用不空成就之成所作智定。三摩地仪轨曰:「行者次应以成所作智三摩地想,于己身前观。无尽乳海,出生大莲华王金刚为茎,量同法界。上想七宝珍宝楼阁殿,如意珠以为庄饰。(中略)毗卢遮那如来身色如月,首戴如来冠,垂妙縠天衣,璎珞庄严,光明普照,无量无数大菩萨众前后围绕以为眷属。」
道场神
【佛学大辞典】
(神名)道场之守护神也。唐华严经一曰:「复有佛世界微尘数道场神,所谓净庄严幢道场神。(中略)妙光照耀道场神。」大疏钞一下曰:「道场神从所依所守得名,下诸神众类皆同此。言道场者,非唯护佛道场。但有庄严道场之处即于中护故。」止观私记八曰:「道场神者,护法善神,如法华十罗刹,方等梦王等。」
【佛学常见辞汇】
守护道场的神。
道场树
【佛学大辞典】
(植物)菩提树也。此树下有成佛之金刚座,故谓为道场树。无量寿经上记极乐世界之菩提树曰:「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