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14分类词汇 14
《漢語大詞典》:云台(雲臺)
(1).高耸入云的台阁。《淮南子·俶真训》:“云臺之高,堕者折脊碎脑,而蟁蝱适足以翱翔。” 晋 郭璞 《客傲》:“夫欣黎黄之音者,不顰蟪蛄之吟;豁云臺之观者,必閟带索之欢。” 唐 王勃 《七夕赋》:“君王廼驭风殿而长怀,俯云臺而自矫。” 宋 张辑 《洞仙歌·代寿张辰川》词:“问因何五马,踏月云臺。秋色里,却赏烟霞袖手。”
(2). 汉 宫中高台名。 汉光武帝 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 南朝 梁 沈约 《为武帝与谢朏敕》:“今方復引领 云臺 ,虚己 宣室 。” 唐 高适 《宋中遇刘书记有别》诗:“白身謁明主,待詔登 云臺 。” 宋 范成大 《寄赠泉石使李元直入觐》诗:“诸公上 云臺 ,一叶渺 湘浦 。”
(3). 汉 宫中高台名。 汉明帝 时因追念前世功臣,图画 邓禹 等二十八将于 南宫云台 ,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 唐 杜牧 《少年行》:“捷报 云臺 贺,公卿拜寿巵。” 清 洪升 《长生殿·剿寇》:“拥大将,气雄哉,合图画上 云臺 。”
(4).山名。在 陕西省 华阴县 境。即 西岳 华山 的北峰。古代隐者和道家多居于此。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九:“邀我登 云臺 ,高揖 卫叔卿 。” 王琦 注引 慎蒙 《名山记》:“ 云臺峯 在 太华山 东北。” 清 厉鹗 《严朗屋写小像为杜子春事索题》诗之二:“ 云臺峯 顶约驂鸞,杞犬芝童觅最难。”
(5).山名。在 四川省 苍溪县 东南,接 阆中县 界。一名 天柱山 。
(6).山名。在 江苏省 连云港市 境内。原为海中小岛,称 郁洲 , 明 代始与大陆相连。山上有水帘洞遗迹。 李希凡 《云台小记》:“ 云台山 屹立在 黄海 之滨……所谓‘花果山’者,只是 云台 一百多个山头中的一陵。”
(7).道观名。 唐 李商隐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 锦里 差隣接, 云臺 闭寂寥。” 冯浩 笺注:“所谓 云臺观 也。”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己亥自寿》词之二:“愿 云臺 任满,又还因任,赛 汾阳 考。”
《國語辭典》:玄都  拼音:xuán dū
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玄都观(玄都觀)
(1). 北周 、 隋 、 唐 道观名。原名 通道观 , 隋 开皇 二年改名为 玄都观 。在 陕西省 长安县 南 崇业坊 。见 宋 宋敏求 《长安志》。后废。 唐 刘禹锡 《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玄都观 里桃千树,尽是 刘郎 去后栽。” 金 元好问 《玄都观桃花》诗:“前度 刘郎 復 阮郎 , 玄都观 里醉红芳。”
(2).泛指道观。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好将 金谷 楼中女,改作 玄都观 里仙。”
《漢語大詞典》:玄都坛(玄都壇)
古道坛名。 唐 杜甫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诗:“屋前太古 玄都坛 ,青石漠漠松风寒。” 蔡梦弼 注:“ 玄都 乃 汉武帝 所筑,在 长安 南山 子午谷 中。” 朱鹤龄 注:“唐六典: 煬帝 改佛寺为道场,道观为玄坛。” 金 元好问 《送郝讲师住崇福宫》诗:“ 玄都 石坛待飈驭,宫殿突兀松轮囷。”
分類:古道
《漢語大詞典》:洞霄
道观名。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大父 元祐 间自 湖南 宪请宫祠归, 景修 尝以诗寄曰:‘闻説年来请 洞霄 ,江湖奉使久勤劳。’”详“ 洞霄宫 ”。
《漢語大詞典》:洞霄宫
道观名。在今 浙江省 馀杭县 南 大涤 天柱 两山之间。 汉 元封 (前110-前105年)时为祈福之处。 唐 建 天柱观 , 宋 大中祥符 五年(1012年)改为今名。 元 末毁, 明 初重建。因林壑深秀,名胜古迹甚多,道教列为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称“大涤洞天”。 宋 代宰相大臣乞退或免官,常以提举 临安府 洞霄宫 系衔。 元 邓牧 撰有洞霄图志六卷,记当地宫观、洞府、古迹、人物、碑记等颇详。 宋 苏轼 《相视新河次张秉道韵》:“一菴閒卧 洞霄宫 ,井有丹砂水长赤。” 明 无名氏 《赠书记·雪冤邀宠》:“今置尔提举 洞霄宫 ,用警官邪,以昭公论。”
《漢語大詞典》:玉晨
(1).仙人之号。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灵位业图》:“第二中位, 上清高圣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 ,为万道之主。” 唐 鲍溶 《赠杨炼师》诗:“明月在天将凤管,夜深吹向 玉晨君 。” 唐 赵嘏 《赠五老韩尊师》诗:“有客斋心事 玉晨 ,对山鬚鬢緑无尘。”
(2).道观名。 唐 元稹 《寄浙西李大夫》诗之三:“最忆西楼人静夜, 玉晨 鐘磬两三声。”自注:“ 玉晨观 在 紫宸殿 后面也。” 唐 温庭筠 《郭处士击瓯歌》:“ 玉晨 冷磬破昏梦,天露未乾香著衣。” 清 周亮工 《郑羽人以六声字诗来和之》:“抖擞毒尘千万斛, 玉晨 共听步虚声。”
《漢語大詞典》:洞霄宫
道观名。在今 浙江省 馀杭县 南 大涤 天柱 两山之间。 汉 元封 (前110-前105年)时为祈福之处。 唐 建 天柱观 , 宋 大中祥符 五年(1012年)改为今名。 元 末毁, 明 初重建。因林壑深秀,名胜古迹甚多,道教列为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称“大涤洞天”。 宋 代宰相大臣乞退或免官,常以提举 临安府 洞霄宫 系衔。 元 邓牧 撰有洞霄图志六卷,记当地宫观、洞府、古迹、人物、碑记等颇详。 宋 苏轼 《相视新河次张秉道韵》:“一菴閒卧 洞霄宫 ,井有丹砂水长赤。” 明 无名氏 《赠书记·雪冤邀宠》:“今置尔提举 洞霄宫 ,用警官邪,以昭公论。”
《漢語大詞典》:云台观(雲臺觀)
道观名。在 陕西 华山 云台峰 上,故名。其一为 北周 道士 焦道广 建,其一为 宋 建隆 二年为 陈抟 建。 唐 李商隐 《与陶进士书》:“然所以拳拳而不能忘者,正以往年爱 华山 之为山而有三得……又得 谢生 於 云臺观 ,暮留止宿,旦相与去,愈復记熟。”宋史·职官志十:“又詔:‘ 杭州 洞霄宫 、 亳州 明道宫 、 华州 云臺观 ……置管干或提举、提点官。’”《水浒传》第五九回:“ 戴宗 报知 云臺观 观主并庙里职事人等,直至船边,迎接上岸。”
《漢語大詞典》:仙都观(仙都觀)
道观名。在 四川 丰都县 平都山 。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百二十二里至 忠州 酆都县 。去县三里有 平都山 仙都道观 。本朝更名 景德 ……碑牒所传, 前汉 王方平 、 后汉 阴长生 ,皆在此山得道仙去。有 阴君 丹炉及两君祠堂皆存。”
《漢語大詞典》:琼花观(瓊花觀)
道观名。在 江苏 扬州 城。原为 后土祠 ,后改为 蕃厘观 。相传 唐 代观内有琼花一株而得名。 元 张宪 《简窦彦南》诗:“ 二十四桥 风月清, 琼花观 里坐吹笙。” 明 高启 《逢李止冰道人》诗:“ 后土 琼花观 ,仙人 黄鹤楼 。”《醒世姻缘传》第二七回:“屡次禁制,无法可处,又去 扬州 琼花观 里请了一位法师来到。”
《漢語大詞典》:玉清宫
道观名,“玉清昭应宫”的简称。例如: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沈括《梦溪笔谈》
《漢語大詞典》:桐柏宫
道观名。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古迹·桐柏宫》:“ 桐柏宫 在 天台县 西二十五里,道家所谓七十二福地之一。由 清溪 迤北而入,其路曲折清幽,至宫门,则一望如平畴,四山苍然,九峰迴抱,别有天地。县志云: 唐 景云 二年,为 司马承禎 建。”
《漢語大詞典》:洞霄祠
道观名。 宋 岳珂 桯史·叶少蕴内制:“﹝ 少藴 ﹞继又落职,领 洞霄祠 …… 洞霄 在中朝,从官常蒞之,不专以处宰执,南渡以后,乃不然也。”详“ 洞霄宫 ”。
《漢語大詞典》:洞霄宫
道观名。在今 浙江省 馀杭县 南 大涤 天柱 两山之间。 汉 元封 (前110-前105年)时为祈福之处。 唐 建 天柱观 , 宋 大中祥符 五年(1012年)改为今名。 元 末毁, 明 初重建。因林壑深秀,名胜古迹甚多,道教列为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称“大涤洞天”。 宋 代宰相大臣乞退或免官,常以提举 临安府 洞霄宫 系衔。 元 邓牧 撰有洞霄图志六卷,记当地宫观、洞府、古迹、人物、碑记等颇详。 宋 苏轼 《相视新河次张秉道韵》:“一菴閒卧 洞霄宫 ,井有丹砂水长赤。” 明 无名氏 《赠书记·雪冤邀宠》:“今置尔提举 洞霄宫 ,用警官邪,以昭公论。”
《漢語大詞典》:紫阳观(紫陽觀)
(1).道观名。据传在 咸阳 山中。 神农氏 曾在此辨百药。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咸阳 山中有 神农 辨药处,一名 神农原药草山 。山上有 紫阳观 ,世传 神农 於此辨百药。”
(2).道观名。在 江苏 句容 茅山 。传为 晋 许询 旧居,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见 宋 徐铉 《茅山紫阳观碑铭并序》
《漢語大詞典》:碧霞元君祠
道观名。在今 山东省 泰安市 泰山 极顶南面。始建于 宋 大中祥符 (公元1008-1016年)间。 清 姚鼐 《登泰山记》:“亭西有 岱祠 ,又有 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 碧霞元君祠 东。”亦省作“ 碧霞祠 ”、“ 碧霞 ”。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泰山秦篆十字残石》:“ 秦 李斯 篆书,在 泰山 顶 玉女池 上…… 明 嘉靖 间,移於 碧霞祠 东廡。” 郭沫若 《访泰山杂咏·万松亭遇雨》:“磴道千寻尽, 碧霞 铁瓦红。”
《漢語大詞典》:青华观(青華觀)
道观名。 唐 宋之问 《函谷关》诗:“不从紫气臺端候,何得 青华观 里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