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玉晨
(1).仙人之号。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灵位业图》:“第二中位, 上清高圣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 ,为万道之主。” 唐 鲍溶 《赠杨炼师》诗:“明月在天将凤管,夜深吹向 玉晨君 。” 唐 赵嘏 《赠五老韩尊师》诗:“有客斋心事 玉晨 ,对山鬚鬢緑无尘。”
(2).道观名。 唐 元稹 《寄浙西李大夫》诗之三:“最忆西楼人静夜, 玉晨 鐘磬两三声。”自注:“ 玉晨观 在 紫宸殿 后面也。” 唐 温庭筠 《郭处士击瓯歌》:“ 玉晨 冷磬破昏梦,天露未乾香著衣。” 清 周亮工 《郑羽人以六声字诗来和之》:“抖擞毒尘千万斛, 玉晨 共听步虚声。”
《漢語大詞典》:玉仙
(1).仙女,美女。 唐 杜牧 《瑶瑟》诗:“玉仙瑶瑟夜珊珊,月过楼西桂烛残。风景人间不如此,动摇 湘水 彻明寒。” 唐 刘兼 《春夜》诗:“醉垂罗袂倚朱栏,小数玉仙歌未闋。”
(2).道观名,即 玉仙观 。故址在今 开封市 。 宋 苏轼 《安国寺寻春》诗:“遥知二月王城外, 玉仙 洪福 花如海。” 王文诰 辑注引 施元之 曰:“ 吕希哲 《家塾记》: 玉仙观 ,在京城 宣化门 外。”
(3).道教称食骞树之叶而成仙者。云笈七籤卷八:“月中树名騫树,一名药王,凡有八树,在月中也。得食其叶者为玉仙。玉仙之身,洞澈如水精瑠璃焉。”
(4).花名。 元好问 《台山杂咏》之八“草花” 清 施国祁 注:“《清凉山志》:名花有五,曰日菊、金芙蓉、百枝、钵囊、玉仙。”
《漢語大詞典》:洞霄宫
道观名。在今 浙江省 馀杭县 南 大涤 天柱 两山之间。 汉 元封 (前110-前105年)时为祈福之处。 唐 建 天柱观 , 宋 大中祥符 五年(1012年)改为今名。 元 末毁, 明 初重建。因林壑深秀,名胜古迹甚多,道教列为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称“大涤洞天”。 宋 代宰相大臣乞退或免官,常以提举 临安府 洞霄宫 系衔。 元 邓牧 撰有洞霄图志六卷,记当地宫观、洞府、古迹、人物、碑记等颇详。 宋 苏轼 《相视新河次张秉道韵》:“一菴閒卧 洞霄宫 ,井有丹砂水长赤。” 明 无名氏 《赠书记·雪冤邀宠》:“今置尔提举 洞霄宫 ,用警官邪,以昭公论。”
《國語辭典》:观宇(觀宇)  拼音:guàn yǔ
道士修行的地方。《西游记》第二四回:「那所在,不是观宇,定是寺院。」
《国语辞典》:观主(观主)  拼音:guàn zhǔ
掌理道观事务的人。如:「清风道长是白云观的观主。」
《漢語大詞典》:仙宇
(1).仙宫。借指道观。 唐 刘宪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玄游乘落暉,仙宇蔼霏微。”
(2).借指斋宫。 宋 无名氏 《十二时·南郊恭谢》词:“尊祖趋仙宇,金石韵鏘洋。”
《漢語大詞典》:山观(山觀)
山中道观。 唐 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诗之三:“山观空虚清静门,从官役吏扰尘暄。” 唐 李商隐 《赠郑谠处士》诗:“寒归山观随碁局,暖入汀洲逐钓轮。”
《國語辭典》:知观(知觀)  拼音:zhī guàn
道观中的观主。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一七出:「也要知观的顾答审详,赴会的都要具膳餐饭。」《惊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半月之内,可在太原府清油观赵知观处等候我,不可失信!」
《漢語大詞典》:云台观(雲臺觀)
道观名。在 陕西 华山 云台峰 上,故名。其一为 北周 道士 焦道广 建,其一为 宋 建隆 二年为 陈抟 建。 唐 李商隐 《与陶进士书》:“然所以拳拳而不能忘者,正以往年爱 华山 之为山而有三得……又得 谢生 於 云臺观 ,暮留止宿,旦相与去,愈復记熟。”宋史·职官志十:“又詔:‘ 杭州 洞霄宫 、 亳州 明道宫 、 华州 云臺观 ……置管干或提举、提点官。’”《水浒传》第五九回:“ 戴宗 报知 云臺观 观主并庙里职事人等,直至船边,迎接上岸。”
《漢語大詞典》:玄坛(玄壇)
(1).道观,道坛。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真坛净社·道观:“ 周穆王 尚神仙,召 尹轨 、 杜冲 居 终南山 尹真人 草楼之所,因号楼观,盖道观之初也…… 隋煬帝 改为玄坛,后復曰观。” 金 元好问 《岳祠斋宫夜宿》诗:“玄坛展衰步,似欲逐幽屏。” 明 邵璨 《香囊记·祈祷》:“为因骨肉病伤心,特过玄坛启法音。”
(2).指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的财神 赵公明 。其绘像身跨黑虎,故又名“黑虎玄坛”。《说岳全传》第十四回:“你看他拍着乌騅马,舞动双铁鐧,狠似 玄坛 再世。” 鲁迅 《花边文学·〈如此广州〉读后感》:“《如此广州》……记店家做起 玄坛 和 李逵 的大像来,眼睛里嵌上电灯。”
《漢語大詞典》:仙都观(仙都觀)
道观名。在 四川 丰都县 平都山 。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百二十二里至 忠州 酆都县 。去县三里有 平都山 仙都道观 。本朝更名 景德 ……碑牒所传, 前汉 王方平 、 后汉 阴长生 ,皆在此山得道仙去。有 阴君 丹炉及两君祠堂皆存。”
《漢語大詞典》:清虚境
(1).指月宫。 明 高明 《琵琶记·中秋望月》:“环珮风清,笙歌露冷,人在清虚境。”
(2).清净虚无的境界。指道观、道庵。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感旧》:“我既度清虚境,也只索把尘踪断。”
《漢語大詞典》:上清宫
(1).道教正一道著名道观之一。在 江西 贵溪县 上清镇 。 唐 代名 真仙观 , 宋 大中祥符 时改 上清观 , 政和 中改 上清正一宫 , 元 改 正一 万寿宫 , 清 改称 大上清宫 ,简称 上清宫 。“上清”为道家所称的神仙居处,故其他道观亦多用“上清”命名者。《水浒传》第七二回:“ 李师师 道:‘其实不敢相留。来日驾幸 上清宫 ,必然不来。却请诸位到此,少叙三杯。’”
(2). 五代 前蜀 宫观名。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五年,起 上清宫 ,塑 王子晋 像,尊以为 圣祖至道 玉宸皇帝 ,又塑 建 及 衍 像,侍立於其左右。”
《漢語大詞典》:玉局观(玉局觀)
宋 代著名的道观。设于 玉局化 。在今 四川 成都市 北。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六年“ 蜀 主詔於 玉局化 设道场” 胡三省 注引 宋 彭乘 《修玉局观记》:“ 后汉 永寿 元年, 李老君 与 张道陵 至此,有局脚玉牀自地而出, 老君 昇坐,为 道陵 説《南北斗经》,既去而坐隐,地中因成洞穴,故以‘玉局’名之。”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 苏軾 ﹞在 永州 不多时,赦书又到,召还提举 玉局观 。”
《漢語大詞典》:影殿
(1).寺庙道观供奉佛祖、尊师真影的殿堂。 唐 宋之问 《游广界寺》诗:“影殿临丹壑,香臺隐翠霞。”
(2).供奉帝后遗像的殿堂。新五代史·晋出帝皇后冯氏传:“是日,以六军仗卫,太常鼓吹,命后至 西御庄 ,见於 高祖 影殿。”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诸后影殿曰 重徽 、 彰德 、 广孝 、 广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