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琼花观(瓊花觀)
道观名。在 江苏 扬州 城。原为 后土祠 ,后改为 蕃厘观 。相传 唐 代观内有琼花一株而得名。 元 张宪 《简窦彦南》诗:“ 二十四桥 风月清, 琼花观 里坐吹笙。” 明 高启 《逢李止冰道人》诗:“ 后土 琼花观 ,仙人 黄鹤楼 。”《醒世姻缘传》第二七回:“屡次禁制,无法可处,又去 扬州 琼花观 里请了一位法师来到。”
《漢語大詞典》:三清殿
供奉三清尊神的宝殿。泛指道观。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一折:“道士每住满全真院,庄家每閒看神仙传,姑姑每屯满七真堂,我道来摇车儿摆满三清殿。”
《漢語大詞典》:云幌(雲幌)
(1).像布幔一样的垂云。 唐 杨炯 《和骞右丞省中暮望》:“旧章窥复道,云幌肃重阴。”
(2).称道观中用的帷幕。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二折:“消磨尽緑鬢朱颜,恰离了云幌星坛。”
《漢語大詞典》:仙钟(仙鐘)
道观之钟。 唐 刘禹锡 《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诗:“洞府撞仙鐘,村墟起夕靄。”
分類:道观
《漢語大詞典》:祈子
旧时迷信,无嗣者多往寺庙道观等处许愿烧香,乞求赐子。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赵·刘渊:“ 豹 妻 呼延氏 , 魏 嘉平 中,祈子於 龙门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钱葆馚:“ 松江 钱少 司寇 艰於嗣,与夫人往 天童 祈子。” 清 李渔 《奈何天·逃禅》:“新妇进门才一月,祈子之心坚且决,塑尊泥佛做家堂,保佑生儿全不闕。”
《漢語大詞典》:玉清宫
道观名,“玉清昭应宫”的简称。例如: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沈括《梦溪笔谈》
《漢語大詞典》:监斋(監齋)
(1).道观执事者之一。主管斋醮诸事。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上座,监斋某等,并流迴左映,策地景於丹田;浩气中升,养天倪於紫室。”《封神演义》第七五回:“位在监斋成神道, 一气 仙名旧有声。” 清 梁章钜 称谓录·监斋:“每观观主一人,上座一人,监斋一人,共摄众事。”
(2).见“ 监斋使者 ”。
《國語辭典》:监斋使者(監齋使者)  拼音:jiān zhāi shǐ zhě
庙里厨房中供奉的神。《水浒传》第六回:「智深把包裹解下,放在监斋使者面前,提了禅杖,到处寻去。」
《国语辞典》:白云观(白云观)  拼音:bái yún guàn
位于北平西便门外一里的道观。始建于金,元改为太极宫,相传邱处机曾居于此。明代重修后,更名为白云观。
《漢語大詞典》:仙构(仙構)
指道观建筑。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授凤书而稽碧落,仙构罕存;按龟籙而质黄图,金模间起。”
分類:道观建筑
《漢語大詞典》:玄妙观(玄妙觀)
道教著名的道观。在今 江苏省 苏州市 内。 晋武帝 咸宁 二年(公元276年)建,原名 真庆道院 , 唐 开元 二年(公元714年)改名 开元宫 。 宋 大中祥符 (公元1008-1016年)时更名 天庆观 。 元 元贞 元年(公元1295年)改为今名。 清 代曾因避 圣祖 ( 玄烨 )讳,改名 圆妙观 。旧观范围很大,现存较大的建筑主要是山门和三清殿。三清殿重建于 南宋 淳熙 六年,殿重檐九脊顶,下有高台,檐口有雄健美丽的斗拱,前有宽敞的月台,气势宏伟,为国内最大和较古老的道观殿堂建筑之一。
《漢語大詞典》:仙奴
道观中的仆役。 明 袁宏道 《代青溪道士见招》诗:“隔浦唤仙奴,夜舂云母屑。”
分類:道观仆役
《漢語大詞典》:唐昌观(唐昌觀)
唐 道观名。在 长安 安业坊 南。以 玄宗 女 唐昌公主 而得名。观中有玉蕊花,传为公主手植, 唐 宋 诗人多有吟咏。参阅 唐 康骈 剧谈录卷下、 宋 宋敏求 长安志卷九。
《漢語大詞典》:桐柏宫
道观名。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古迹·桐柏宫》:“ 桐柏宫 在 天台县 西二十五里,道家所谓七十二福地之一。由 清溪 迤北而入,其路曲折清幽,至宫门,则一望如平畴,四山苍然,九峰迴抱,别有天地。县志云: 唐 景云 二年,为 司马承禎 建。”
《漢語大詞典》:影室
犹影堂。寺庙道观供奉佛祖、尊师真影之处。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大殿在山腹,丹碧湮摧。云堂影室在殿西,簷墉亦圮。”
《漢語大詞典》:洞霄祠
道观名。 宋 岳珂 桯史·叶少蕴内制:“﹝ 少藴 ﹞继又落职,领 洞霄祠 …… 洞霄 在中朝,从官常蒞之,不专以处宰执,南渡以后,乃不然也。”详“ 洞霄宫 ”。
《漢語大詞典》:洞霄宫
道观名。在今 浙江省 馀杭县 南 大涤 天柱 两山之间。 汉 元封 (前110-前105年)时为祈福之处。 唐 建 天柱观 , 宋 大中祥符 五年(1012年)改为今名。 元 末毁, 明 初重建。因林壑深秀,名胜古迹甚多,道教列为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称“大涤洞天”。 宋 代宰相大臣乞退或免官,常以提举 临安府 洞霄宫 系衔。 元 邓牧 撰有洞霄图志六卷,记当地宫观、洞府、古迹、人物、碑记等颇详。 宋 苏轼 《相视新河次张秉道韵》:“一菴閒卧 洞霄宫 ,井有丹砂水长赤。” 明 无名氏 《赠书记·雪冤邀宠》:“今置尔提举 洞霄宫 ,用警官邪,以昭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