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43,分390页显示 上一页 260 261 262 263 264 266 267 268 269 下一页
释兴道(号 默庵 )
释守道
释宗道
释希广(别称 广道者 )
释惠明(世称 明颠 道济、□明 )
释惠询(字 谋道 号 月堂 )
释继(别称 楞严道人 继 觉济大师 )
释道亭
释道光
释道初( 马 )
释道升
释道印(号 最庵 )
释道完
释道嵩( 伍 )
其它辞典(续上)
郭道卿(字 仲常 )释兴道(号 默庵 )
释守道
释宗道
释希广(别称 广道者 )
释惠明(世称 明颠 道济、□明 )
释惠询(字 谋道 号 月堂 )
释继(别称 楞严道人 继 觉济大师 )
释道亭
释道光
释道初( 马 )
释道升
释道印(号 最庵 )
释道完
释道嵩( 伍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孟州温县人,字仲常。郭思子。官至郡守。颇有家学,善画马。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宗道者。不知何许人也。往来舒蕲间。多留于投子。性嗜酒。无日不醉。村民爱敬之。每饷以醇醪。居一日方入浴。闻有寻宗者。度其必送榼。至裸而出。得酒径去。人皆大笑。而宗傲然不怍。尝散衣下山。有逆而问者曰。如何是道者家风。对曰袈裟裹草鞋。意旨如何。曰赤脚下。桐城陈退夫。初赴省闱过宗。戏问曰。瓘此行欲作状元。得否。宗熟视曰。无时即得。莫测其言也。而退夫。果以第三名上第。时彦作魁。方悟无时之语。宗见雪窦。而逸放自如。言法华之流也。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希广。天资纯至。脱略世故。游方日。谒云盖智和尚。问兴化打克宾意旨如何。智下禅床。展两手吐舌示之。师打一坐具。智曰。此是风力所转。又问石霜琳。琳曰。汝意如何。师亦打一坐具。琳曰。好一坐具。祗是不知落处。又问真净。亦如前。净曰。他打你也打。师于言下大悟。开法瑞州九峰。衲子宗仰。有戒上座者。善医术。分卫而归。请师说法。戒出致问曰。如何是九峰境。答曰。滔滔双涧水。落落九重山。进曰。如何是境中人。答曰。长者自长。短者自短。进曰。人境已蒙师指示。向上宗乘事如何。答曰。吃得棒也未。戒作礼而退。师顾问侍者曰。适来升座。为何事。对曰。戒药王启请。师曰。金毛狮子子。出窟便咆哮。且道。金毛师子子。是阿谁。良久云。即是今晨戒药王。即下座。晚依同门友深公于宝峰。雪夜深与师拥炉谈久。潜使人撤其卧具。及就寝置而不问。须臾熟睡。鼻息如雷。其忘物忘我如此。逸人李商老。寄以诗曰。已透云庵向上关。熏炉茗碗且开颜。头颅无意扫残雪。毳衲从来著坏山。瘦节直疑青嶂立。道心长色白鸥闲。归来天末一回首。疑在孤峰烟霭间。师高风逸韵。可想而见矣。妙喜亦尝与游。从言其大槩。是智丛林。以道者目之。真名称厥实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惠明,华亭县普照寺僧,与道济同时。能诗,因素风颠,人称明颠。事见《夷坚三志》辛卷三,《补续高僧传》卷一九有传。今录诗二首。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尝住华亭普照寺。能诗。潦倒猖狂,人莫能测,谈灾福辄验。与济颠齐名,人称明颠。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济颠者。名道济。明颠者。名□明。二师。示迹同时而各郡。然皆以素风颠。人因称济颠。明颠。济颠之颠。为尤甚。饮酒食肉。与市井浮沉。喜打筋斗。不著裈形媟露。人姗笑。自视夷然。出家灵隐寺。寺僧无不唾骂。逐之居净慈寺。为人诵经。下火得酒食。不待召而赴。吟诗曰。何须林景胜潇湘。只愿西湖化为酒。和身卧倒西湖边。一浪来时吞一口。息人之诤。救人之死。皆为之于戏谑谈笑间。神出鬼没。人莫能测。年七十三示化。明颠者。潦倒猖狂。衣不蔽体。大雪中。袒膊跣足而行。手弄摩铁钉。遇瓦砾拾置袖中。人诚语相向。则答以机锋。或侮之。则酬以狂言。入市。群儿争挽袖觅钱。或与之一钱两钱。或不与。喧叫语笑。衢路阗塞。人或饭之。不问远近识不识。皆凌晨而至。或受䞋。或不受䞋或反探袖出钱置几上。不谢而去。一时倭奴见之。罗拜云。曾向海中失风。得此僧幸免于死。且能诗。或持菖蒲索题。随口云。根下尘泥一点无。性便泉石爱清孤。当时不惹湘江恨。叶叶如何有泪珠。与济颠实未相识。偶遇于朱泾。目之曰咦。济颠赠之诗曰。青箬笠前天地阔。碧蓑衣底水云宽。不言不语知何事。只把人心不自谩。二颠俱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七六○
惠询(一一一九——一一七九),字谋道,自号月堂,永嘉(今浙江温州)陈氏子,八岁出家宝印院。十四岁造延庆,依澄照子先法师,继师圆辨。出住华云、移住奉川,迁净居、普和。乾道五年主延庆。淳熙六年十月卒,年六十一。见《攻愧集》卷一一○《延庆月堂讲师塔铭》。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楞严道人。名继。殊有高行。赐号觉济大师。与文与可。为方外友。相得甚驩。有诗赠焉。觉济大师。且赞其像。极其称叹云。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八二七
道亭,华严宗僧人。神宗初,住吴兴普静寺。著有《华严一乘分齐章义苑疏》十卷(存)。与观复、师会、希迪并称宋代华严四大家。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读诵篇
道光者。蕲州永乐寺书经僧也。数椽山中。与其兄道舒邻房。晨香夕灯。以禅诵为佛事。出血和墨。书写一切经。其衡斜点画。匀如空中之雨。整如上濑之鱼。皆精进力之所成。且为人纯素。忠于事。孝于奉亲。为里闬所敬信。法眷所追崇。从之者。皆肃如也。寂音尊者。尝过其庵。信宿弥日。尽获见其所写之经。无虑十数种。为之顶戴欢喜。称其为真比丘。为说以赠之。有云观其施为。日夕以与佛菩萨。语言酬酢。岂复有世间心耶。华严曰。念念不与世间心合。是大精进。光其以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升。建安吴氏子。生有肉如环。在其左乳。及出家。肉环始隐。天资聪慧。十九披削。浩然有游参志。父早世。事母以孝闻。母没。遂至长乐。见佛智裕公。入其室。言下顿悟。自是机锋迅发。人不敢婴。佛智移灵隐。师为首座。还里结庵于大王峰下。名曰寒岩。未几。泉守延以名刹。学者云集。会行计口法。拂衣而还。作懒散歌以见志。李敦老帅闽。问诸山佛智之嗣杰出者。佥以师对。遂住支提山。邓成材帅豫章。以师志在山林。自泉之承天。延置黄龙。后帅未知师。师欲去。适潭帅张安国。以石霜来招。师两谢之。行次西山。而沈持要。自漕迁帅闽。师退院牒极力挽留。以泐潭处之。寺。新被焚。师来。施予辐辏。栋宇焕然。以年高恳还建安。俄史丞相帅福。命师主鼓山。师持身以法。莅众精严。每见法门下衰。僧雏奔竞。为之忧戚。尝谓人曰。丛林荒寒。人物委靡。此事将如马鞭节渐尖去矣。凡六住大刹。皆宰官士夫推拥逼迫。不得已应之。而举扬唱导。修饬颓毁。日新月异。终不以非所志而嚝所务。若师者。诚为以佛法自任者。结夏后一日。忽问侍僧。今日何日。曰十六日。又问是何日辰。曰辛卯。即入室坐脱。寿六十九。停三日神色如生。葬于香炉峰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道嵩者。伍姓。温州乐清人。受业于东庵。放荡不羁。人目为嵩颠。偶二水牯斗于路。人莫敢近。嵩直前。两持其角。呼其名谕之。牛解而去。尝有饭僧者。欲召嵩。潜书其名。焚之中庭。翼旦嵩至。众咸以其自来。主人言始异之。后亦坐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