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843,分390页显示  上一页  263  264  265  266  267  269  270  271  272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龚立道
孙仲鳌(道山 )
完颜守道(习尼列 简靖 )
李耕(耕道 )
张见道
梁起道
冯观国(无町畦道人 )
史才(闻道 )
谭处端(通正 长真子 )
邓深(资道、绅伯 大隐居士 )
唐括德温(阿里 道国公 )
李道(行之 忠毅 )
周必大(子充、洪道、弘道 省斋居士、平园老叟 益国公 文忠 )
范成大(致能、至能、幼元 石湖居士 崇国公 文穆 )
何耕(道夫 怡庵、恬庵 )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孙仲鳌,字道山,永嘉(今浙江温州)人。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历官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司勋员外郎(《海陵集》卷一六《孙仲鳌除司勋员外郎制》),事见《南宋馆阁录》卷八。
全宋文·卷四三七八
孙仲鳌(?——一一五八),字道山,温州永嘉(治今浙江温州)人。绍兴五年进士,历太学正、秘书省正字、司勋员外郎兼国子司业、兼权中书舍人。绍兴二十四年,论者以其尝为李光客,奏罢,二十八年卒。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四、一五六、一六二、一八○,《南宋馆阁录》卷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0—1193 【介绍】: 金女真完颜部人,本名习尼列。以祖完颜希尹功,擢应奉翰林文字。世宗大定时,在山东籍大姓户口,限以岁储,使尽输余粮入官,仍给其直,满足供军及赈济之用。拜参知政事,累迁左丞相。卒谥简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耕,字耕道。琮子。先为忠州团练使,高宗绍兴二十二年(一一五二),奉诏讨赣州叛乱兼知州事,捷闻,转观察使(清乾隆《江西通志》卷六五引《豫章书》)。有《台山遗稿》,今佚。事见《金陵诗徵》卷五。
张见道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二八四
张见道,绍兴中为内侍、内侍省押班,主管景灵宫,充景福宫使,授清远军承宣使。绍兴三十一年以保康军承宣使致仕。见《中兴礼书》卷一○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七、一八○、一九四,《宋史》卷四六九《张去为传》。
梁起道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二十一年(1151)任虔州知州。绍兴二十二年(1152)任赣州知州。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冯观国(?~一一六二),自号无町畦道人,邵武(今属福建)人。既冠,遇异人,得导引内丹之法。后寓宜春,醉酒不羁,好吟诗,人呼为冯颠道。高宗绍兴三十二年端坐作颂而逝。事见《夷坚丙志》卷一九、《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四。今录诗六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2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史简孙。徽宗政和八年进士。高宗绍兴二十三年除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以贻书李光,为秦桧党羽所诬,落职提举宫观。
全宋诗
史才(?~一一五九),字闻道(《甬上宋元诗略》卷三),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高宗绍兴十七年(一一四七)为国子监主簿。二十二年,充御史台检法官,拜右正言。二十三年,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二十四年罢,二十九年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六、一六三、一六五、一八二)。事见《乾道四明图经》卷一二。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七一
史才(?——一一五九),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史简之孙。政和八年第进士。绍兴中历任国子监主簿、右正言、右谏议大夫。二十三年十月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次年六月罢。绍兴二十九年卒。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六、一六三、一六四、一六五、一六六、一八二,楼钥《攻愧集》卷七四《跋叶氏夫人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3—1185 【介绍】: 元道士。东牟人,字通正,初名玉,号长真子。博学,工草隶书。师王重阳,传袭其道,往来于洛川之上。有《水云前后集》。
元诗选
处端,一名玉,号长真子,东牟人也。生而颖异,善草隶书。大定丁亥重阳,全真开化真人王哲飞锡仙游,以往契夙缘,访寻知友。于东牟得处端及丹阳子马钰,于东莱掖水得长生子刘处玄,于登州栖霞得长春子丘处机,所谓谭、马、丘、刘是也。从游抵夷门,真人付以口诀而逝。处端与三子挈徒西至终南山,即真人旧隐,传袭其道,十有馀年,嗣后各从所之。处端往来于洛川之上,行化度人,所至云集。其歌咏举笔即成,同里范怿德裕谓其包藏妙用,敷畅真风,引人归善,甚有益于时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潭州湘阴人,字资道,一字绅伯。高宗绍兴间进士。历太府丞、提举广西市舶。以亲老求便郡,改知衡州。擢潼川路转运使,请除盐酒虚额,以去民害,得蠲川引四十七万。守令贪虐,即劾奏。后以朝散大夫终于家。有《邓绅伯集》。
全宋诗
邓深,字资道,一字绅伯,湘阴(今属湖南)人。高宗绍兴中进士。十七年(一一四七),以从政郎通判郴州(明万历《郴州志》卷二)。入为太府丞。二十七年,以轮对称旨,提举广西市舶(《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七)。三十年,知衡州(《永乐大典》卷八六四七引《衡州府图经志》)。擢潼川路转运使。晚年居家,构轩曰大隐,因号大隐居士。有文集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大隐居士诗集》二卷。事见《永乐大典》邓字韵引《古罗志》(《四库全书·大隐居士诗集提要》引),《万姓统谱》卷一○九、《宋史翼》卷二一有传。 邓深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大隐居士诗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4 【介绍】: 金上京率河人,本名阿里。完颜宗辅婿。从完颜宗弼攻宋,以善突战称。历官兵部尚书。世宗即位,封道国公,为殿前都点检,驸马都尉。累官为西京留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相州人,字行之。初聚众归宗泽,泽死,依襄阳镇抚使桑仲。后属岳飞为选锋军统制,收复襄阳等郡。累迁御前诸军都统制,镇压瑶人杨再兴及朱持等起事。从刘锜击金兵。累官湖北副总管。卒谥忠毅。其女为光宗后。
全宋诗
李道,字行之,相州(今河南安阳市南)人。聚众抗金,初归宗泽,泽卒,依襄阳镇抚使桑仲。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为邓、随州镇抚使兼知邓州。三年,领荣州团练使,进武义大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五、六三)。后属岳飞为选锋军统制。累官至复州防御使、果州观察使。戍鄂州。十三年,加中侍大夫、武胜军承宣使,迁御前诸军统制(同上书卷一四九)。孝宗时为湖北副总管。《宋史》卷四六五有传。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6—1204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子充,又字洪道,号省斋居士,晚号平园老叟。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授徽州户曹,累迁监察御史。孝宗即位,除起居郎,应诏上十事,皆切时弊。权给事中,缴驳不避权幸。后任枢密使,创诸军点试法。淳熙十四年,拜右丞相,进左丞相。光宗时,封益国公。遭弹劾,出判潭州。宁宗初,以少傅致仕。卒谥文忠。工文词,有《玉堂类稿》、《玉堂杂记》、《平园集》、《省斋集》等八十一种,后人汇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 《攻愧集》卷九四神道碑》
全宋诗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诜通判庐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为太学录,累迁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兼权中书舍人兼权给事中。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因缴驳龙大渊、曾觌除知閤门事,奉祠。乾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剑州。六年,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八年,兼权中书舍人时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阁待制、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七年,除参知政事。九年,除知枢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兴府。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未几,为韩侂胄指为伪学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开禧三年(一二○七),赐谥文忠。生平著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事见本集卷首年谱,《宋史》卷三九一有传。 周必大诗,以清黄丕烈校跋并抄补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宋开禧二年刊本(简称宋本,原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校者校补及异文甚夥,部分有判断,不少仅罗列未定。整理时凡异文与宋本相同,文义且无窒碍者,概从宋本。四库本错夺衍倒极多,而编次较底本、宋本合理,从四库本。编为十四卷。
词学图录
周必大(1126-1204) 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官至左丞相,封益国公,卒谥文忠。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交深谊笃。有《益国周文忠公全集》200卷,其中包括《省斋文稿》、《平园续稿》、《省斋别稿》、《二老堂诗话》等24种。
全宋文·卷五○一四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初字弘道,自号平园老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及第,授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中博学宏词科,授建康府学教授。孝宗即位,除起居郎,迁权中书舍人。权给事中,缴驳不避权幸。淳熙五年,除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七年,除参知政事。九年,除知枢密院事。十四年,拜右丞相。十六年,进左丞相,封益国公。绍熙二年,除观文殿学士,判潭州。庆元元年,以少傅致仕。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赠太师,赐谥文忠。著有《周益国文忠公集》二百卷(存)。见周纶《周益国文忠公年谱》(本集卷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6—1193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孝宗初,知处州,修复通济堰,民得灌溉之利。乾道六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除中书舍人。淳熙五年,拜参知政事,仅两月,被劾罢,奉祠。后因病,退居故里石湖。卒赠少师,追封崇国公,谥文穆。素有文名,尤工于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全宋诗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为编类高宗圣政所兼敕令所检讨官。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著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为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为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范成大(1126-1193)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人。南宋四大诗人之一。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
黄鹤楼志·人物篇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累官礼部员外郎、静江知府、资政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工诗词,以善写田园诗著称,与尤袤、杨万里、陆游合称“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有《石湖居士集》等。孝宗淳熙四年(1177)中秋,由四川卸任东回临安,经过武昌时曾数次登临黄鹄山南楼,作《水调歌头•中秋饮南楼》并载入其所撰《吴船录》,抒发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开登南楼题黄鹤楼词之先河。并在南楼题诗七律《鄂州南楼》,描绘武昌中秋之夜的迷人景象,表达出对江城的赞美之情。
全宋文·卷四九七五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号此山居士,后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隆兴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乾道元年升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迁著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罢,主管台州崇道观。三年,起知处州。五年,召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擢起居舍人兼侍讲,仍兼实录院检讨官。六年五月,迁起居郎。使金还,除中书舍人、同修国史。九年,出为广西经略安抚使兼知静江府。淳熙元年,除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四年,以病丐归。入对,除权礼部尚书。五年知贡举,寻兼直学士院,以中大夫参知政事,兼权修国史日历。出知婺州、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改帅江东兼行宫留守、知建康府。十年丐闲。十五年起知福州,力辞。绍熙三年,知太平州,旋丐归。四年薨,年六十八。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资政殿大学士赠银青光禄大夫范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本传,于北山《范成大年谱》,孔凡礼《范成大年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7—1183 【介绍】: 宋汉州绵竹人,占籍德阳,字道夫,号怡庵。高宗绍兴十七年四川类试第一。累擢嘉州守,有惠政,与何逢原、孙松寿、宋诲号四循良。孝宗淳熙中历户部郎中、国子祭酒,出知潼川府。
全宋诗
何耕(一一二七~一一八三),字道夫,号怡庵,世居汉州绵竹,后徙德阳(今属四川)。高宗绍兴十七年(一一四七)四川类试奏名第一,赐进士出身,充彭州教授,迁成都教授。孝宗初,为成都府路转运司干办,俄通判成都府。乾道初,知雅州。八年,知嘉州,除潼川府路提点刑狱。淳熙五年(一一七八)召为仓部员外郎。六年,改户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未几,迁国子司业就升祭酒。八年,出知潼川府(同上书卷七)。十年卒,年五十七。著作仅《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二六存《蕙庵诗稿》一卷。事见《周文忠公集》卷三五《知潼川府何君墓志铭》。 何耕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成都文类》(简称文类)。校本多出底本的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五○○三
何耕(一一二七——一一八三),字道夫,号恬庵,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绍兴十七年四川类试第一,次年登进士第。始以左迪功郎充彭州州学教授,升从政郎,教授成都,改左宣教郎。孝宗即位,转左奉议郎,移成都府路转运司干办公事,俄通判成都府,擢知蜀州。丁母忧,起守雅州、知果州、守嘉州,除潼川府路提点刑狱公事。淳熙四年监四川类试,明年拜仓部员外郎,改户部郎中,兼国史院编修官,侍讲东宫,未几迁国子司业、升祭酒、改太子侍读,徙秘书监,丐外知潼川府。十年卒,年五十七,积官朝请大夫。见《周文忠公集》卷三五《朝请大夫知潼川府何君耕墓志铭》,《南宋馆阁续录》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