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邪魔  拼音:xié mó
1.妖魔。《西游记》第一八回:「也不晓得有甚么鬼祟魍魉,邪魔作耗。」《文明小史》第四○回:「你莫非遇见了什么邪魔?不然为什么一个人在这里发呆?」也作「邪魅」。
2.恶人。如:「他是个坏事做尽的大邪魔,你可不要接近他。」
《漢語大詞典》:邪魔怪道
犹言邪魔歪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八回:“你看《禹贡》上面,何尝有一点这种邪魔怪道的话,他却实实在在把水治平了。”
《漢語大詞典》:邪魔歪道
指不正当的言行或途径。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邪魔歪道弄来的东西,咱不稀罕!”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一段:“ 姚大婶 生怕闺女看些邪魔歪道的小唱本。”
《國語辭典》:邪魔外道  拼音:xié mó wài dào
妨害正道的邪说和教派。语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后比喻妖魔鬼怪。元。无名氏《神奴儿》第四折:「你将金钱银纸快安排,邪魔外道当拦住,只把那屈死的冤魂放过来。」后亦比喻异端邪说或不正当的行径。《儒林外史》第一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也作「邪门外道」。
《漢語大詞典》:邪魔外祟
邪恶的鬼怪。红楼梦第一○九回:“只是人自己疑心,所以招出一些邪魔外祟来缠扰。”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要是你自己个儿招些邪魔外祟来弄的受了累,那我可全不知道。”
分類:邪恶鬼怪
《国语辞典》:著魔  拼音:zháo mó
被邪魔附身。形容受某种事物吸引而不能自立。《红楼梦》第三六回:「且说林黛玉当下见了宝玉如此形像,便知是又从那里著了魔来。」
《國語辭典》:打鬼  拼音:dǎ guǐ
北平雍和宫及喇嘛教黄寺黑寺,每年在旧历正月间,喇嘛们化装成神佛五鬼等,持棒挥打舞蹈,绕寺而走,驱除邪魔,称为「打鬼」。此种仪式,本是西藏风俗。也称为「跳布札」。
《国语辞典》:镇邪(镇邪)  拼音:zhèn xié
以法术或符咒等方法镇压邪魔或鬼怪。
《国语辞典》:斗斋(斗斋)  拼音:dǒu zhāi
道家指在庚申日吃素。道家认为人身中有三尸神为邪魔。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凡庚申日尸鬼竞乱,上白天曹,下讼地府,述人过误,故精神燥秽,应清斋不寐,警备修养,勿使三尸神出。
《国语辞典》:摄魄钩魂(摄魄钩魂)  拼音:shè pò gōu hún
摄,收取。钩,钩取。摄魄钩魂指神话传说中的邪魔妖术,能钩摄人的魂魄。明。朱权《冲漠子》第二折:「你三个自今日,当远离,再休要咏月吟风,摄魄钩魂,把人狐魅。」《野叟曝言》第四三回:「有万夫不当之勇,能压生咒死,摄魄钩魂。」
邪魔
【佛学大辞典】
(异类)恶邪之魔罗也。魔罗为恶鬼神之总称。佛书以妄见为邪魔。言足为正道之障也。起信论曰:「为邪魔诸鬼之所恼乱。」盂兰盆经曰:「邪魔外道。」
邪魔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邪恶之魔鬼与佛法外之行者也。药师经下曰:「信世间邪魔外道妖之师妄说祸福。」
【佛学常见辞汇】
邪是指左道,就是不明佛法的人;魔是指魔道,就是妨害佛法的人。凡是不明佛法,妨害佛法,以及向心外求法的人,都称为邪魔外道。
【俗语佛源】
语本《药师经》:「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佛教关于「魔」有许多说法,如烦恼魔、阴魔、死魔和天魔等。「魔」能扰乱身心,障碍善念与修行,与「正觉」相反,故称「邪魔「。佛教称佛法以外的宗教、哲学派别为「外道」。传说古印度有九十六外道,其中著名的为六师外道,后因以邪魔外道指妖魔鬼怪。如元·无名氏《神奴儿》第四折:「你将金钱银纸快安排,邪魔外道当拦住,只把那屈死的冤魂放过来。」也指异端邪说。如《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什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又指歪门邪道。《歧路灯》第七五回:「如今世上许多做假银的,俱是邪魔外道。」(李明权)